资源简介 浙江省2023年第四届初中生科学学科素养测评(竞赛选拔)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九下·浙江竞赛)2023年以色列科学研究员谢伊·弗莱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他们发现了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Pi’”。世卫组织称该病毒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因此最近很多公民出现了二次复阳。下列关于新冠奥密克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新冠肺炎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C.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具有DNA结构D.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可以在动物的活细胞中生存【答案】D【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②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B.抗生素主要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B错误;C.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是RNA病毒,无DNA结构,故C错误;D.病毒的生存需要寄宿在宿主细胞内,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3九下·浙江竞赛)新学期开学,为了鼓励同学们增强阅读量,老师在教室里打造了一个书柜,在定做书柜门玻璃时,需要测量长和宽,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刻度尺的测量精度,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即可。【解答】 老师在教室里打造了一个书柜,在定做书柜门玻璃时,需要测量长和宽,此时只需要精确到毫米即可,即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莲莲”",代表着世界性遗产杭州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展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那杭州的荷花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植物从低等到高等可依次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五类。藻类植物——无器官的分化,主要靠分裂繁殖和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无根,无花、果实、种子,依靠孢子繁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依靠孢子繁殖;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无花和果实,依靠种子繁殖;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也叫做绿色开花植物,依靠种子繁殖;【解答】A.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A正确;B.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B错误;C.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C错误;D.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4.(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显微镜目镜选择5×,物镜选择为10×组合后观察到的视野图,此时若选择物镜为30×,目镜不变时,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 )A.3个 B.5个 C.7个 D.9个【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①每台显微镜通常有3个目镜,每一个目镜都刻有放大倍数,如“5×”、“10×”或“12.5×”等。3个目镜的长度并不相同,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②每一个物镜都可以旋进物镜转换器中,物镜上也刻有放大倍数, 如“10×”、“40×”或“100×”等。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④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是将物体的长度进行放大。【解答】原本将细胞放大50倍,现将细胞再次放大3倍,故可观察到的细胞直径变为之前的3倍,故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为5个。故答案为:B。5.(2023九下·浙江竞赛)为了帮助渐冻人募捐,近几年全球社交媒休风靡冰桶挑战赛﹐参赛者将一桶冰水混合物从头顶淋下,并将过程上传到网络,完成比赛后,可以点名3人参赛,被点名者可以完成或者捐款100美元,以此来促进捐款。若一位参赛者从零下2摄氏度的冰箱中拿出一小块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以下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块有一部分熔化 B.冰块温度上升C.有少量冰水混合物凝固 D.最终他们的温度为0摄氏度【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物体间进行热传递的方向和条件: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位传递到低温部位),条件是存在温度差。②在标准状况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在冰的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水的凝固过程中,需要持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A.-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当冰块温度上升到0℃时,与冰水混合物之间不再存在热传递,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C.-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高温物体(冰水)放出热量,但由于其处于固体共存状态,会继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高温物体(冰水)放出热量,但由于其处于固体共存状态,会继续凝固,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存在两者最终温度处于0℃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2023九下·浙江竞赛)育才小学组织走近生活的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走进农贸市场,每个同学用十块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将自己购买的东西一一介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小嘟同学在购买豆干时,售货员用盘秤称量时,不管怎么调节调零旋钮,横梁都不能平衡,此时售货员放了一些芝麻,调节调零旋钮,横梁平衡,称量豆干时,称得500克(一斤)豆千,支付了7.5元,购买后,小嘟一直有个疑问,这豆干的实际质量为( )A.大于500克 B.等于500克 C.小于500克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分析解答。【解答】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首先要将天平调节平衡。根据题意可知,放入芝麻后再调节平衡螺母,此时天平平衡,那么可将芝麻看作天平的一部分,即对后续的测量没有影响。则称量豆干时,称出的500g豆干实际上就是500g,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7.(2023九下·浙江竞赛)黄山雾凇的景色神秘而绚丽,被誉为“中国冬天的奇迹”之一。它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每一片树叶、草地、岩石都被冰霜覆盖着,形成了独特的冰晶形状,如同童话世界中的冰雕艺术品。关于水蒸气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为( )A.凝华 B.液化 C.凝固 D.汽化【答案】A【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8.(2023九下·浙江竞赛)小明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情况进行了对比,甲温度计刻度均匀、准确;乙温度计刻度均匀、不准确。现用两支温度计测量环境一,甲显示20℃,乙显示14℃:测量环境二时,甲显示80℃,乙显示78℃,测量环境三时,乙显示是-2℃,则此时环境三真实温度为( )A.6℃ B.5℃ C.10℃ D.20℃【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准确温度计的读数。根据两个真实温度与其对应的不准确温度,得到真实温度差所对应的示数(格子数),再根据新的温度与上述任意一个温度之间的差值,结合上述关系,得出新的示数。【解答】甲乙两只温度计都是均匀的,甲准确,乙不准确,当实际温度从20℃变化到80℃时,乙温度计示数变化为64,则意味着60℃对应64格。现乙的示数为-2℃,与第一次示数相比,相差16格,那么真实温度与第一次相差15℃,故此时环境温度为20℃-15℃=5℃。9.(2023九下·浙江竞赛)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调焦”环节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解答】A.A是取镜步骤,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B是观察步骤,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是对光步骤,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D是取镜步骤,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2023九下·浙江竞赛)“城币一元”:铸币材质为“钢镍合金”,学生很好奇一元硬币中占镍有多少(质量分数)。经网络查询,钢的密度为:7.9×10千克3/米3,镍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他对该材料的密度进行了测量为:8.15×103千克/米3,则该一元硬币中的镍质量分数为( )A.20% B.25% C.27% D.30%【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混合物的体积等于组成物质的体积之和,混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物质的质量之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出方程计算出二者的体积之比,再用镍的质量与硬币的总质量作比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一元硬币的质量等于钢的质量与镍的质量之和,即:m=m钢+m镍;ρV=ρ钢V钢+ρ镍V镍;8.15g/cm3×(V钢+V镍)=7.9g/cm3×V钢+8.9g/cm3×V镍;解得:V钢:V镍=3:1;那么一元硬币中镍的质量分数:。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2023九下·浙江竞赛)有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称之为“裸藻”,与其他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有(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故没有细胞壁。【解答】裸藻是古代原生动物眼虫的植物学名称,因为眼虫同时具有动物与植物两种特性,它是一种"原生动物",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却又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因此,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原生植物";由于它的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故与其他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12.(2023九下·浙江竞赛)用一条显微镜观察一标本,结果得到以下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顺序为②③① B.观察顺序为③②①C.视野最暗的是① D.观察①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解答】A.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像后可再改用高倍镜观察,故观察顺序为②③①,故A正确;B.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像后可再改用高倍镜观察,故观察顺序为②③①,故B错误;C.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改用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①是最高倍镜,视野最暗,故C正确;D.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清晰,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13.(2023九下·浙江竞赛)有两支普通温度计,玻璃泡容积一样,玻璃管内径不同。将他们插入同一杯温水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较快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较快C.内径粗的示数大 D.示数一样【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温度相同,据此确定温度计的示数大小,再根据V=Sh分析水银柱上升快慢。【解答】同一杯温水的温度相同,肯定是一个数值,只要两只温度计都是合格产品,那么测出的示数都是一样的,故C错误,D正确;相同的玻璃泡容积相同,则所装水银体积相同。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银体积的增大量相同。根据V=Sh可知,玻璃管越细的上升的高度越大,即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快,故A错误,B正确。故选BD。14.(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abcd的海拔关系为a>b>c>d,下列描述正确的( )A.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B.乙地可能演化成河流C.站在丙地可能看到丁地 D.甲地位于山谷【答案】A,B,C【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解答】A、读图可得,若数值关系为a>b>c>d,甲地海拔在b与c之间,乙地海拔在c与d之间,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故A正确;B、乙地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可能发育成河流,故B正确;C、丙地为山顶,海拔较高;丁地为盆地,海拔较低,站在丙地可能看到丁地,故C正确;D、甲地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15.(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两种质量相等的固态物质甲和乙,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物质吸热一样【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分析】A.相同的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B.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CD.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图像的倾斜角度越大,则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少。【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的熔化过程从10min到20min,乙的熔化过程从17min到27min,则二者熔化加热的时间相同,那么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B.甲熔化时不变的温度低于乙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甲的熔点低于乙的熔点,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熔化前都是固态,乙的图像倾斜角度小,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熔化后都是液态,二者图像的倾斜角度不同,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C。三、探究题(本题共7题,第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2分)16.(2023九下·浙江竞赛)甲乙两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甲在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右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11.5克;乙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左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6.3克。甲乙两名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之差 5.2克(填“>”,“<”或者“=”)【答案】<【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偏向哪一侧,则哪一侧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甲在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右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11.5克,说明右盘砝码的质量大于左盘药品的质量,即药品的实际质量小于11.5g。乙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左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6.3克,说明左盘药品的质量大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即药品的实际质量大于6.3g;比较可知, 甲乙两名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之差小于5.2g。17.(2023九下·浙江竞赛)甲、乙两个物体,初温相同,甲的质量为乙的质量的一半,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2℃,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4℃,甲的比热 乙的比热(填“>”,“<”或者“=”)【答案】>【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不计热损失,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即Q吸=Q放,据此利用Q=cm△t列出方程后作比分析即可。【解答】 设甲和乙的初温都是t0,水的初温为t0水,则Q放=Q吸;c水m水△t水=cm[t0-(t0水+△t水)];将甲放入水中时,得到:c水m水×2℃=c甲m甲[t0-(t0水+2℃)] ①;将乙放入水中时,得到:c水m水×4℃=c乙m乙[t0-(t0水+2℃+4℃)] ②;①÷②得到:;;;解得:c甲>c乙。18.(2023九下·浙江竞赛)探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实验目的: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 、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2)实验步骤:①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活动。②在载玻片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连接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可以发现草履虫从 端向 端运动,说明草履虫能趋向 刺激。③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可以发现草履虫从 端向 端运动,说明草履虫能逃避 刺激。(3)实验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 ,能够趋向 刺激,逃避 刺激。【答案】(1)牛肉汁(2)A;B;有利;B;A;有害(3)作出反应;有利;有害【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具体来说: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和繁殖;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组成的。【解答】(2)根据下属实验步骤可知,需要的材料有牛肉汁,故答案为:牛肉汁。(3)对草履虫而言,牛肉汁是有利刺激,它趋向有利刺激,食盐是有害刺激,它避开有害刺激,这是生物的应激反应。19.(2023九下·浙江竞赛)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秤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如表:温度(℃) 17 21 23 25 27高度h(cm) 30.0 19.7 14.6 9.4 4.2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2 5.1 M 5.2(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①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 (填“大”“小”或者“无法确定”)②若水柱的高度为51厘米,此时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2)若要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3)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85℃。问是否存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 如果存在,那么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小;9℃(2)上端玻璃泡的体积更大一些,吸管更细一些(3)5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吸管上的数值的变化规律;②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温度的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的关系,据此推算水柱高度为51cm时对应的温度即可。(2)根据V=SL可知,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瓶内空气体积越大,则膨胀程度越大,液柱高度变化越大;吸管越细,则液柱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准确。(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1)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水柱高度为30cm时温度为17℃,当水柱高度为4.2cm时温度为27℃,那么得到:吸管上面的数值小;②比较可知,当温度从25℃到27℃时,水柱高度差为5.2cm,则温度升高1℃时水柱高度减小2.6cm;当水柱高度为51cm时,比4.2cm升高46.8cm;则此时温度降低:;那么此时的温度为:27℃-18℃=9℃。(2) 若要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 ,则要求上端玻璃泡的体积更大一些,吸管更细一些。(4)如果甲和乙的示数相同,那么根据得到:;解得:t=50℃。20.(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北半球立体图,分析图回答以下问题:(1)B点的经纬度为 ;(2)小明从B地乘坐飞机向北跨越北极点再向南到达A地,飞机的平均速度为1110km/h,问飞机飞行了 小时(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1km)(3)小明从A点出发,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此时小明在A点的 (填“A点以西,A点以东,A点,A点以南或A点以北”)【答案】(1)(70°W,40°N)(2)12(3)A点以西【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解答】(1)根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B点的经纬度是(70°W,40°N),A点与B点所在的经线是两条相对的经线。(2)A~B跨越的纬度数是(90°-20°)+(90°-40°)=120°,距离相差120×111千米=13320千米,飞行的平均速度为1110千米/时,故计算从A地到B地飞机飞行的时间是:13320千米÷1110千米/时=12小时。(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据此可知:在北半球,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最终小明将回到A点的正西方向。21.(2023九下·浙江竞赛)同学们利用质量为500克的水,研究随着温度的改变来测量水体积的变化,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结合图像回答以下问题:(1)图像中AB段物理现象是 ;BC段物理现象是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现象,进一步可以得出:水在4℃时密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密度为 (填“最大或最小”)【答案】(1)水的体积减小;水的体积增大(2)1.01g/cm3;最大【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描述AB段和BC段水的体积变化;(2)①水的质量不变,体积最小时密度最大,根据图片分析解答。②根据计算4℃时水的密度。【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AB段水的体积减小,BC段水的体积增大。(2)①根据图像可知,4℃时水的体积最小,而密度最大;②根据图像可知,4℃时500g水的体积为495mL=495cm3,则此时水的密度为:.22.(2023九下·浙江竞赛)显微镜的使用。(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些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____。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萝卜根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答案】(1)D(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去多于的生理盐水或染液。(3)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三、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 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刮】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涂】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制成临时装片,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染】在盖玻片一侧加1 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吸】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解答】(1)用观察观察物象时,左眼观察,右眼睁开,并记录观察到的物象,故答案为:D。(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说明装片上液体过多,所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去多于的生理盐水或染液。(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故无法观察到。四、拓展题(本题共6题,共38分)23.(2023九下·浙江竞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奶茶悄悄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现有一瓶奶茶瓶(如图),小明手边有一把刻度尺和适量的水,想粗略测量该奶茶瓶的容积,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实验步骤(要求有数学表达式)【答案】1.用刻度尺测量奶茶瓶的内径d,计算其底面积;2.将奶茶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圆柱体瓶体内加入适量的水;3.用刻度尺测量水的深度h1,计算水的体积;4.将奶茶瓶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空气部分的高度h1,计算空气的体积;5.计算奶茶瓶的容积。【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奶茶瓶的下半身可粗略看成是一个圆柱体,在其中加入水后,可以用刻度尺粗略测出水的体积,再将瓶子倒置后,可以粗略测出空气的体积,从而得到瓶子的容积。24.(2023九下·浙江竞赛)仔细阅读下了图表,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脊椎动物的分类检索表有几级分支 ;每一级中分成了几个分支 。(2)请给动物:鲸鱼、娃娃鱼、鳄鱼、卿鱼,编制一张简单的文字检索表。【答案】(1)4;2(2)1a.胎生哺乳.........................................................................................................................鲸鱼1b.卵生..................................................................................................................................22a.体表干燥,呈鳞片状,在陆地上产卵........................................................................鳄鱼2b.皮肤湿润,水中产卵.....................................................................................................33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有四肢......娃娃鱼3b.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鲫鱼【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体内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用肺呼吸(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恒定。哺乳类: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2.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解答】(1)据图可知,脊椎动物的分类表共分四级分支,每一级中有2个分支。(2)鲸鱼、娃娃鱼、鳄鱼、鲫鱼分别属于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根据二歧式分类表进行分类即可。25.(2023九下·浙江竞赛)人类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进行受精形成受精卵,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染色体,人类染色体数量为23对(46条),则一个受精卵进行3次细胞分裂形成 个细胞,此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 条。【答案】8;46【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会先复制,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解答】第一空:细胞分类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2个细胞的过程,一个受精卵细胞进行3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数目为:23个,即8个。第二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先进性染色体的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与母细胞相同,也是23对(46条)。26.(2023九下·浙江竞赛)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ρ冰,小明需要测量 ; 物理量,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字母表示)【答案】雪的密度;雪被才下的高度;【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雪变成冰后质量不变,只需测出二者的体积即可确定二者密度之间的关系,再根据V=SL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雪的密度的计算式即可。【解答】雪被踩成冰后质量不变,即m雪=m冰;ρ雪V雪=ρ冰V冰;ρ雪Sh雪=ρ冰Sh冰;ρ雪h雪=ρ冰h冰;ρ雪h雪=ρ冰(h雪-h踩);解得:。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要测出雪的密度,还需要测出积雪的厚度h雪和积雪被才下的高度h踩。27.(2023九下·浙江竞赛)在一次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实验中,显微镜目镜有10×和15×,物镜有10×和40×,小明同学观察到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寻找目标细胞,应选用显微镜目镜 ,物镜 (2)小明在观察写有“杭州亚运会”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3)观察植物细胞时,其细胞质流动方向如图,则实际流动反向为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4)某同学在学习了显微镜后,想用显微镜观察印泥在白纸上的指纹,可他怎么也看不到,你认为根本原因是 。【答案】(1)10×;10×(2)倒立的(3)顺时针(4)白纸不透光【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再改用高倍镜将物象放大,故选用低倍镜。(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与物体上下左右都相反的虚像。(3)在视野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说明其实际流动方向也为顺时针。(4)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来观察物体的,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28.(2023九下·浙江竞赛)近期酱香型拿铁成功出圈,在咖啡中加入酱香茅台,“实现茅台自由”。某位咖啡爱好者想测试其酒精的含量〈即1L酱香咖啡中含酒精的质量〉,取10毫升的酱香咖啡,称得其质量是9.9994g,已知酒精密度是0.8×103kg/m3,无酒精的咖啡密度近似取1×103kg/m3,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酱香咖啡中酒精的含量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酱香咖啡的总质量等于咖啡和酒精的质量之和,即m=m咖啡+m酒精;m=ρ咖啡×V咖啡+ρ酒精×V酒精;m=ρ咖啡×(V-V酒精)+ρ酒精×V酒精;9.9994g=1g/cm3×(10cm3-V酒精)+0.8g/cm3×V酒精;解得:V酒精=0.003cm3;则1L酱香咖啡中酒精的体积为:0.003cm3×=0.3cm3;则1L酱香咖啡中酒精的质量为:m=ρV=0.8g/cm3×0.3cm3=0.24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混合物的体积等于组成物质的体积之和,混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物质的质量之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出方程计算即可。1 / 1浙江省2023年第四届初中生科学学科素养测评(竞赛选拔)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九下·浙江竞赛)2023年以色列科学研究员谢伊·弗莱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他们发现了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Pi’”。世卫组织称该病毒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因此最近很多公民出现了二次复阳。下列关于新冠奥密克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新冠肺炎可以通过给患者注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C.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具有DNA结构D.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可以在动物的活细胞中生存2.(2023九下·浙江竞赛)新学期开学,为了鼓励同学们增强阅读量,老师在教室里打造了一个书柜,在定做书柜门玻璃时,需要测量长和宽,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3.(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莲莲”",代表着世界性遗产杭州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展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那杭州的荷花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4.(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显微镜目镜选择5×,物镜选择为10×组合后观察到的视野图,此时若选择物镜为30×,目镜不变时,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 )A.3个 B.5个 C.7个 D.9个5.(2023九下·浙江竞赛)为了帮助渐冻人募捐,近几年全球社交媒休风靡冰桶挑战赛﹐参赛者将一桶冰水混合物从头顶淋下,并将过程上传到网络,完成比赛后,可以点名3人参赛,被点名者可以完成或者捐款100美元,以此来促进捐款。若一位参赛者从零下2摄氏度的冰箱中拿出一小块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以下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块有一部分熔化 B.冰块温度上升C.有少量冰水混合物凝固 D.最终他们的温度为0摄氏度6.(2023九下·浙江竞赛)育才小学组织走近生活的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走进农贸市场,每个同学用十块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将自己购买的东西一一介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小嘟同学在购买豆干时,售货员用盘秤称量时,不管怎么调节调零旋钮,横梁都不能平衡,此时售货员放了一些芝麻,调节调零旋钮,横梁平衡,称量豆干时,称得500克(一斤)豆千,支付了7.5元,购买后,小嘟一直有个疑问,这豆干的实际质量为( )A.大于500克 B.等于500克 C.小于500克 D.无法判断7.(2023九下·浙江竞赛)黄山雾凇的景色神秘而绚丽,被誉为“中国冬天的奇迹”之一。它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每一片树叶、草地、岩石都被冰霜覆盖着,形成了独特的冰晶形状,如同童话世界中的冰雕艺术品。关于水蒸气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为( )A.凝华 B.液化 C.凝固 D.汽化8.(2023九下·浙江竞赛)小明同学对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情况进行了对比,甲温度计刻度均匀、准确;乙温度计刻度均匀、不准确。现用两支温度计测量环境一,甲显示20℃,乙显示14℃:测量环境二时,甲显示80℃,乙显示78℃,测量环境三时,乙显示是-2℃,则此时环境三真实温度为( )A.6℃ B.5℃ C.10℃ D.20℃9.(2023九下·浙江竞赛)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调焦”环节的是( )A. B.C. D.10.(2023九下·浙江竞赛)“城币一元”:铸币材质为“钢镍合金”,学生很好奇一元硬币中占镍有多少(质量分数)。经网络查询,钢的密度为:7.9×10千克3/米3,镍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他对该材料的密度进行了测量为:8.15×103千克/米3,则该一元硬币中的镍质量分数为( )A.20% B.25% C.27% D.30%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2023九下·浙江竞赛)有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称之为“裸藻”,与其他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有(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12.(2023九下·浙江竞赛)用一条显微镜观察一标本,结果得到以下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顺序为②③① B.观察顺序为③②①C.视野最暗的是① D.观察①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13.(2023九下·浙江竞赛)有两支普通温度计,玻璃泡容积一样,玻璃管内径不同。将他们插入同一杯温水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较快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较快C.内径粗的示数大 D.示数一样14.(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abcd的海拔关系为a>b>c>d,下列描述正确的( )A.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B.乙地可能演化成河流C.站在丙地可能看到丁地 D.甲地位于山谷15.(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两种质量相等的固态物质甲和乙,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物质吸热一样三、探究题(本题共7题,第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2分)16.(2023九下·浙江竞赛)甲乙两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甲在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右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11.5克;乙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左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6.3克。甲乙两名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之差 5.2克(填“>”,“<”或者“=”)17.(2023九下·浙江竞赛)甲、乙两个物体,初温相同,甲的质量为乙的质量的一半,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2℃,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4℃,甲的比热 乙的比热(填“>”,“<”或者“=”)18.(2023九下·浙江竞赛)探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实验目的: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 、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2)实验步骤:①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活动。②在载玻片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连接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可以发现草履虫从 端向 端运动,说明草履虫能趋向 刺激。③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可以发现草履虫从 端向 端运动,说明草履虫能逃避 刺激。(3)实验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 ,能够趋向 刺激,逃避 刺激。19.(2023九下·浙江竞赛)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秤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如表:温度(℃) 17 21 23 25 27高度h(cm) 30.0 19.7 14.6 9.4 4.2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2 5.1 M 5.2(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①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 (填“大”“小”或者“无法确定”)②若水柱的高度为51厘米,此时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2)若要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3)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85℃。问是否存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 如果存在,那么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23九下·浙江竞赛)如图是北半球立体图,分析图回答以下问题:(1)B点的经纬度为 ;(2)小明从B地乘坐飞机向北跨越北极点再向南到达A地,飞机的平均速度为1110km/h,问飞机飞行了 小时(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1km)(3)小明从A点出发,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此时小明在A点的 (填“A点以西,A点以东,A点,A点以南或A点以北”)21.(2023九下·浙江竞赛)同学们利用质量为500克的水,研究随着温度的改变来测量水体积的变化,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结合图像回答以下问题:(1)图像中AB段物理现象是 ;BC段物理现象是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现象,进一步可以得出:水在4℃时密度为 (保留两位小数);密度为 (填“最大或最小”)22.(2023九下·浙江竞赛)显微镜的使用。(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些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____。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萝卜根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四、拓展题(本题共6题,共38分)23.(2023九下·浙江竞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奶茶悄悄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现有一瓶奶茶瓶(如图),小明手边有一把刻度尺和适量的水,想粗略测量该奶茶瓶的容积,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实验步骤(要求有数学表达式)24.(2023九下·浙江竞赛)仔细阅读下了图表,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脊椎动物的分类检索表有几级分支 ;每一级中分成了几个分支 。(2)请给动物:鲸鱼、娃娃鱼、鳄鱼、卿鱼,编制一张简单的文字检索表。25.(2023九下·浙江竞赛)人类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女性的生殖器官中进行受精形成受精卵,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染色体,人类染色体数量为23对(46条),则一个受精卵进行3次细胞分裂形成 个细胞,此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 条。26.(2023九下·浙江竞赛)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ρ冰,小明需要测量 ; 物理量,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字母表示)27.(2023九下·浙江竞赛)在一次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实验中,显微镜目镜有10×和15×,物镜有10×和40×,小明同学观察到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方便寻找目标细胞,应选用显微镜目镜 ,物镜 (2)小明在观察写有“杭州亚运会”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3)观察植物细胞时,其细胞质流动方向如图,则实际流动反向为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4)某同学在学习了显微镜后,想用显微镜观察印泥在白纸上的指纹,可他怎么也看不到,你认为根本原因是 。28.(2023九下·浙江竞赛)近期酱香型拿铁成功出圈,在咖啡中加入酱香茅台,“实现茅台自由”。某位咖啡爱好者想测试其酒精的含量〈即1L酱香咖啡中含酒精的质量〉,取10毫升的酱香咖啡,称得其质量是9.9994g,已知酒精密度是0.8×103kg/m3,无酒精的咖啡密度近似取1×103kg/m3,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酱香咖啡中酒精的含量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解析】【分析】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②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B.抗生素主要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的方式进行治疗,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B错误;C.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是RNA病毒,无DNA结构,故C错误;D.病毒的生存需要寄宿在宿主细胞内,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刻度尺的测量精度,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即可。【解答】 老师在教室里打造了一个书柜,在定做书柜门玻璃时,需要测量长和宽,此时只需要精确到毫米即可,即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植物从低等到高等可依次分为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五类。藻类植物——无器官的分化,主要靠分裂繁殖和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无根,无花、果实、种子,依靠孢子繁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花、果实、种子,依靠孢子繁殖;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无花和果实,依靠种子繁殖;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也叫做绿色开花植物,依靠种子繁殖;【解答】A.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A正确;B.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B错误;C.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C错误;D.荷花是绿色开花植物,属于被子植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4.【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①每台显微镜通常有3个目镜,每一个目镜都刻有放大倍数,如“5×”、“10×”或“12.5×”等。3个目镜的长度并不相同,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②每一个物镜都可以旋进物镜转换器中,物镜上也刻有放大倍数, 如“10×”、“40×”或“100×”等。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④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是将物体的长度进行放大。【解答】原本将细胞放大50倍,现将细胞再次放大3倍,故可观察到的细胞直径变为之前的3倍,故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为5个。故答案为:B。5.【答案】A【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物体间进行热传递的方向和条件: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位传递到低温部位),条件是存在温度差。②在标准状况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在冰的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水的凝固过程中,需要持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A.-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当冰块温度上升到0℃时,与冰水混合物之间不再存在热传递,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C.-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高温物体(冰水)放出热量,但由于其处于固体共存状态,会继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2℃的冰是低温物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低温物体(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高温物体(冰水)放出热量,但由于其处于固体共存状态,会继续凝固,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存在两者最终温度处于0℃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B【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分析解答。【解答】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首先要将天平调节平衡。根据题意可知,放入芝麻后再调节平衡螺母,此时天平平衡,那么可将芝麻看作天平的一部分,即对后续的测量没有影响。则称量豆干时,称出的500g豆干实际上就是500g,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7.【答案】A【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8.【答案】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准确温度计的读数。根据两个真实温度与其对应的不准确温度,得到真实温度差所对应的示数(格子数),再根据新的温度与上述任意一个温度之间的差值,结合上述关系,得出新的示数。【解答】甲乙两只温度计都是均匀的,甲准确,乙不准确,当实际温度从20℃变化到80℃时,乙温度计示数变化为64,则意味着60℃对应64格。现乙的示数为-2℃,与第一次示数相比,相差16格,那么真实温度与第一次相差15℃,故此时环境温度为20℃-15℃=5℃。9.【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解答】A.A是取镜步骤,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B是观察步骤,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是对光步骤,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D是取镜步骤,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混合物的体积等于组成物质的体积之和,混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物质的质量之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出方程计算出二者的体积之比,再用镍的质量与硬币的总质量作比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一元硬币的质量等于钢的质量与镍的质量之和,即:m=m钢+m镍;ρV=ρ钢V钢+ρ镍V镍;8.15g/cm3×(V钢+V镍)=7.9g/cm3×V钢+8.9g/cm3×V镍;解得:V钢:V镍=3:1;那么一元硬币中镍的质量分数:。【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故没有细胞壁。【解答】裸藻是古代原生动物眼虫的植物学名称,因为眼虫同时具有动物与植物两种特性,它是一种"原生动物",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却又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因此,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原生植物";由于它的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故与其他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解答】A.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像后可再改用高倍镜观察,故观察顺序为②③①,故A正确;B.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像后可再改用高倍镜观察,故观察顺序为②③①,故B错误;C.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改用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①是最高倍镜,视野最暗,故C正确;D.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清晰,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温度相同,据此确定温度计的示数大小,再根据V=Sh分析水银柱上升快慢。【解答】同一杯温水的温度相同,肯定是一个数值,只要两只温度计都是合格产品,那么测出的示数都是一样的,故C错误,D正确;相同的玻璃泡容积相同,则所装水银体积相同。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银体积的增大量相同。根据V=Sh可知,玻璃管越细的上升的高度越大,即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快,故A错误,B正确。故选BD。14.【答案】A,B,C【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解答】A、读图可得,若数值关系为a>b>c>d,甲地海拔在b与c之间,乙地海拔在c与d之间,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故A正确;B、乙地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可能发育成河流,故B正确;C、丙地为山顶,海拔较高;丁地为盆地,海拔较低,站在丙地可能看到丁地,故C正确;D、甲地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解析】【分析】A.相同的热源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B.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CD.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图像的倾斜角度越大,则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少。【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的熔化过程从10min到20min,乙的熔化过程从17min到27min,则二者熔化加热的时间相同,那么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B.甲熔化时不变的温度低于乙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甲的熔点低于乙的熔点,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熔化前都是固态,乙的图像倾斜角度小,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二者熔化后都是液态,二者图像的倾斜角度不同,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C。16.【答案】<【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偏向哪一侧,则哪一侧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甲在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右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11.5克,说明右盘砝码的质量大于左盘药品的质量,即药品的实际质量小于11.5g。乙调平托盘天平时指针偏左后直接称量药品质量,结果为6.3克,说明左盘药品的质量大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即药品的实际质量大于6.3g;比较可知, 甲乙两名同学称取药品的实际质量之差小于5.2g。17.【答案】>【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不计热损失,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即Q吸=Q放,据此利用Q=cm△t列出方程后作比分析即可。【解答】 设甲和乙的初温都是t0,水的初温为t0水,则Q放=Q吸;c水m水△t水=cm[t0-(t0水+△t水)];将甲放入水中时,得到:c水m水×2℃=c甲m甲[t0-(t0水+2℃)] ①;将乙放入水中时,得到:c水m水×4℃=c乙m乙[t0-(t0水+2℃+4℃)] ②;①÷②得到:;;;解得:c甲>c乙。18.【答案】(1)牛肉汁(2)A;B;有利;B;A;有害(3)作出反应;有利;有害【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具体来说: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和繁殖;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组成的。【解答】(2)根据下属实验步骤可知,需要的材料有牛肉汁,故答案为:牛肉汁。(3)对草履虫而言,牛肉汁是有利刺激,它趋向有利刺激,食盐是有害刺激,它避开有害刺激,这是生物的应激反应。19.【答案】(1)小;9℃(2)上端玻璃泡的体积更大一些,吸管更细一些(3)5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吸管上的数值的变化规律;②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温度的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的关系,据此推算水柱高度为51cm时对应的温度即可。(2)根据V=SL可知,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瓶内空气体积越大,则膨胀程度越大,液柱高度变化越大;吸管越细,则液柱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准确。(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1)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水柱高度为30cm时温度为17℃,当水柱高度为4.2cm时温度为27℃,那么得到:吸管上面的数值小;②比较可知,当温度从25℃到27℃时,水柱高度差为5.2cm,则温度升高1℃时水柱高度减小2.6cm;当水柱高度为51cm时,比4.2cm升高46.8cm;则此时温度降低:;那么此时的温度为:27℃-18℃=9℃。(2) 若要提高该温度计的精确度 ,则要求上端玻璃泡的体积更大一些,吸管更细一些。(4)如果甲和乙的示数相同,那么根据得到:;解得:t=50℃。20.【答案】(1)(70°W,40°N)(2)12(3)A点以西【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解答】(1)根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B点的经纬度是(70°W,40°N),A点与B点所在的经线是两条相对的经线。(2)A~B跨越的纬度数是(90°-20°)+(90°-40°)=120°,距离相差120×111千米=13320千米,飞行的平均速度为1110千米/时,故计算从A地到B地飞机飞行的时间是:13320千米÷1110千米/时=12小时。(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据此可知:在北半球,先向东走100km后向北走100km,后向西走100km转向南走100km,最终小明将回到A点的正西方向。21.【答案】(1)水的体积减小;水的体积增大(2)1.01g/cm3;最大【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描述AB段和BC段水的体积变化;(2)①水的质量不变,体积最小时密度最大,根据图片分析解答。②根据计算4℃时水的密度。【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AB段水的体积减小,BC段水的体积增大。(2)①根据图像可知,4℃时水的体积最小,而密度最大;②根据图像可知,4℃时500g水的体积为495mL=495cm3,则此时水的密度为:.22.【答案】(1)D(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去多于的生理盐水或染液。(3)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三、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 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刮】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涂】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制成临时装片,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染】在盖玻片一侧加1 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吸】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解答】(1)用观察观察物象时,左眼观察,右眼睁开,并记录观察到的物象,故答案为:D。(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说明装片上液体过多,所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去多于的生理盐水或染液。(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故无法观察到。23.【答案】1.用刻度尺测量奶茶瓶的内径d,计算其底面积;2.将奶茶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在圆柱体瓶体内加入适量的水;3.用刻度尺测量水的深度h1,计算水的体积;4.将奶茶瓶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空气部分的高度h1,计算空气的体积;5.计算奶茶瓶的容积。【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奶茶瓶的下半身可粗略看成是一个圆柱体,在其中加入水后,可以用刻度尺粗略测出水的体积,再将瓶子倒置后,可以粗略测出空气的体积,从而得到瓶子的容积。24.【答案】(1)4;2(2)1a.胎生哺乳.........................................................................................................................鲸鱼1b.卵生..................................................................................................................................22a.体表干燥,呈鳞片状,在陆地上产卵........................................................................鳄鱼2b.皮肤湿润,水中产卵.....................................................................................................33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有四肢......娃娃鱼3b.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鲫鱼【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体内受精,卵生,体温不恒定。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用肺呼吸(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恒定。哺乳类: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2.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解答】(1)据图可知,脊椎动物的分类表共分四级分支,每一级中有2个分支。(2)鲸鱼、娃娃鱼、鳄鱼、鲫鱼分别属于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根据二歧式分类表进行分类即可。25.【答案】8;46【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会先复制,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解答】第一空:细胞分类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2个细胞的过程,一个受精卵细胞进行3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数目为:23个,即8个。第二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先进性染色体的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与母细胞相同,也是23对(46条)。26.【答案】雪的密度;雪被才下的高度;【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雪变成冰后质量不变,只需测出二者的体积即可确定二者密度之间的关系,再根据V=SL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雪的密度的计算式即可。【解答】雪被踩成冰后质量不变,即m雪=m冰;ρ雪V雪=ρ冰V冰;ρ雪Sh雪=ρ冰Sh冰;ρ雪h雪=ρ冰h冰;ρ雪h雪=ρ冰(h雪-h踩);解得:。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要测出雪的密度,还需要测出积雪的厚度h雪和积雪被才下的高度h踩。27.【答案】(1)10×;10×(2)倒立的(3)顺时针(4)白纸不透光【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轻拿轻放。2.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3.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4.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5.调焦距: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6.观察: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二、注意事项1.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镜——先低后高;镜筒——先下后上。2.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变暗。3.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亮,细胞较小,数目较多;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暗,细胞较大,数目较少;【解答】(1)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再改用高倍镜将物象放大,故选用低倍镜。(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与物体上下左右都相反的虚像。(3)在视野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说明其实际流动方向也为顺时针。(4)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来观察物体的,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28.【答案】根据题意可知,酱香咖啡的总质量等于咖啡和酒精的质量之和,即m=m咖啡+m酒精;m=ρ咖啡×V咖啡+ρ酒精×V酒精;m=ρ咖啡×(V-V酒精)+ρ酒精×V酒精;9.9994g=1g/cm3×(10cm3-V酒精)+0.8g/cm3×V酒精;解得:V酒精=0.003cm3;则1L酱香咖啡中酒精的体积为:0.003cm3×=0.3cm3;则1L酱香咖啡中酒精的质量为:m=ρV=0.8g/cm3×0.3cm3=0.24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混合物的体积等于组成物质的体积之和,混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物质的质量之和,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列出方程计算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2023年第四届初中生科学学科素养测评(竞赛选拔)(学生版).docx 浙江省2023年第四届初中生科学学科素养测评(竞赛选拔)(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