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判断
1.(2023六下·云龙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大小有关,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凸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没有关系,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2023六下·云龙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的图像被放大了,视野也大了很多。(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而不是越多。
3.(2023六下·云龙期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等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4.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
【分析】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5.(2023六下·云龙期末)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是夏季,在远日点附近时是冬季。(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 地球在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所以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在远日点时,北半球处于夏季。
6.(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不同,那么迎来黎明的先后就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2023六下·云龙期末)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为了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应该只使用一种技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工具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不是所有工具的使用技术都一样;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技术。
8.(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研究“不简单的杠杆”时,我们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为了将大石块撬得更远,可以用手下压小石块。(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能够省力,我们为了将大师课撬动得更远,需要将杠杆的动力臂加长,在杠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支点靠近大石头。
9.(2023六下·云龙期末)剪刀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了斜面原理,没有利用杠杆原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 根据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剪刀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同时剪刀的刃利用了斜面的原理,让使用更方便、省力。
10.用短路的导线接近指南针,通电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解答】用短路的导线接近指南针,短路易发生热量过高而造成烧坏。
【分析】短路的电路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
11.(2023六下·云龙期末)为了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同时记录实验结果(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只进行一次实验难免存在实验误差,为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12.(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评估我们的塔台模型时,对于其他小组的质疑,我们应该置之不理,坚持自己的观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在测试、评估塔台模型时,针对各组的模型开展交流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自评本组设计,小组间还要进行互评,在互评中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帮助、资源共享等。对于其他小组提出的质疑,应该给予说明,对于建议要认真对待,题目的做法是错误的。
13.(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用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进行测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测试是对塔台模型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测试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用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进行测试。电风扇的1挡为小风量,2挡为中等风量,3挡为大风量。
14.(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制作塔台模型时,我们应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在实际制作模型的活动中,如果对塔台模型的设计有了新的想法,要经过小组研讨后,先修改图纸再实施制作,所以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的说法不正确。
15.(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抗风能力时,各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 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抗风能力时,各个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16.(2023六下·云龙期末)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需要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煤。(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带,死亡的植物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泥沙堆积,更多的植物被掩埋。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煤是由古代植物形成的,煤的颜色、状态相比之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一种新物质。所以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煤。
17.(2023六下·云龙期末)虽然我的身体从出生到现在长高了变重了,但我还是我,因此身体的生长是一种物理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8.(2023六下·云龙期末)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光、发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9.(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鸡蛋壳或贝壳浸泡在白醋里,能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与鸡蛋壳或贝壳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鸡蛋壳和贝壳中都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把白醋涂抹在鸡蛋壳或贝壳上,能够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沙子放入水中,有沉淀物出现,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沙和黄豆混合,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它是物理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1.(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只需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就可以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要让学生制定调查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以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根据对校园生物的调查,需要记录生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等,不能只记录它们的名称。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2.(2023六下·富县期末)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3.(2023六下·云龙期末)研究“相貌各异的我们”时,可以选择“舌头能否向内弯曲”、“下颌是否有沟”、“有无耳垂”、“长发还是短发”等相貌特征进行观察比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引起的。研究“相貌各异的我们”时,可以选择“舌头能否向内弯曲”、“下颌是否有沟”、“有无耳垂”、“长发还是短发”等相貌特征进行观察比较。
24.(2023六下·云龙期末)出现金星凌日天象时,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主要是因为金星的直径比地球小很多。(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是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和日食的原理相似。“金星凌日”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会看到大阳前面有一个小黑点在移动,那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是因为金星比地球离太阳近。
25.(2023六下·云龙期末)目前的星座是从地球这个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如果从宇宙中其它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们的图像也会不相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想象成近似的动物,器物,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有近六千颗,每颗均可归入唯一一个星座,每一个星座可以由其中亮星的构成的形状辨认出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看见的一件东西的位置和形状也不一样,看星座和看东西的情况是一样的。
二、选择
26.(2023六下·云龙期末)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是(  ).
A.设计、制作、测试、评价
B.设计、评价、制作、测试
C.设计、测试、评价、制作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结合“设计塔台模型”“制作塔台模型”测试塔台模型”与“评估改进塔台模型”四节课,知道了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是设计、制作、测试和评价。
27.(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我们应该(  ),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A.用玻璃杯完全罩住蜡烛
B.用玻璃杯悬空罩住蜡烛
C.用玻璃杯压在蜡烛火焰上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我们应该用玻璃杯悬空罩住蜡烛,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用玻璃杯完全罩住蜡烛或压在蜡烛火焰上,都会让燃烧条件不充分,导致蜡烛灭。
28.(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几组实验装置中,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锈是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铁接触空气和盐水最易生锈。
29.(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蘑菇 B.芝麻 C.食盐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蘑菇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芝麻是植物,食盐是调味品。
30.(2023六下·云龙期末)一棵苹果树上开着许多粉红色的花和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  )
A.自然现象 B.遗传 C.变异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生物发生性状的变化我们称为变异。一棵苹果树上开着粉红色的花,而有一枝上却有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
31.(2023六下·云龙期末)我国东部的台州和我国西部的乌鲁木齐,更早见到日出的是(  ).
A.台州 B.乌鲁木齐 C.两个城市一样早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台州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台州先迎来黎明。
32.(2023六下·云龙期末)小林用篮球表示太阳,用8个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球表示八大行星,建了一个太阳系模型。小林捏的8个橡皮泥球中最大的那个表示的是(  ).
A.木星 B.水星 C.土星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木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旦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所以小林捏的八个橡皮泥球中最大的那个表示的是木星。
33.(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小球放在斜面的上端,让小球滚下来。如果将斜面底端垫高,会发现小球滚下来需要的时间(  ).
A.更短 B.更长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斜面底端垫高后,斜面的坡度减小,小球运动变慢,通过相同长度的斜面,运动时间变长。
34.(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利用了轮轴原理的是(  ).
A.用刀切物体 B.用镊子夹取物体 C.用螺丝刀拧螺丝钉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 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用刀切菜,刀刃利用了斜面;用镊子夹取物体利用了杠杆;用螺丝刀拧螺丝利用了轮轴。
35.(2023六下·云龙期末)科学小组的同学在重演奥斯特实验时,发现磁针偏转角度很小。下列方法,不能让磁针偏转效果更明显的是(  ).
A.用导线代替小灯泡 B.让导线更长一些 C.把导线绕成线圈
【答案】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 根据电磁现象的影响因素,将通电导线绕成线圈,把导线周围的磁汇聚在一起、电路短路,导线中电流瞬间变大会使磁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36.(2023六下·云龙期末)电动机还可以当成一个发电机,慢慢转动电动机的转子部分,但是小灯泡没有亮,说明(  )
A.电动机肯定没有发出电
B.可能电流太小
C.一定是小灯泡坏了
【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慢慢转动电动机的转子部分,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如果接入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是电流太小。电动机肯定没有发出电、一定是小灯泡坏了的说法太绝对。
37.(2021六下·镇海期末)下列关于工程与技术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程和技术是没有关联的
B.技术的发展能提升工程的规模和质量
C.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
A、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故A错误;
B、每一项工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技术的发展能提升工程的规模和质量,故B正确;
C、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故C正确。
38.(2023六下·云龙期末)某小组在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时,在3级风力下,塔台开始撂晃,可以(  )
A.增加塔台模型上部的重量
B.在材料的连接点多缠几圈胶带
C.增加塔台模型底座的面积
【答案】C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增大底座的面积可以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增加底座的重量可以降低重心,都能提高塔台的稳定性。
39.(2023六下·云龙期末)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茎的软硬,我们可以把校园内植物的茎分为(  ).
A.粗茎和细茎 B.木质茎和草质茎 C.高茎和矮茎
【答案】B
【知识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茎的质地不同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草质茎具有比较疏松、柔软、但是支持力弱,比如蟋蟀草、狗尾草、蒲公英的茎等;木质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比如柳树、樟树的茎等。
40.(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填写校园生物统计表时,对不认识的小动物,我们应该(  )
A.不进行记录
B.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记录发现它的位置
C.随意起个名字记录在表格中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 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等。
41.(2023六下·云龙期末)如图所示,分别测量甲、乙两个摆摆动10次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的是(  )
A.甲用的时间长
B.乙用的时间长
C.甲乙用的时间一样长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可知,甲摆的摆绳比乙摆长,所以甲摆的摆动速度慢,同样摆动10次,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
42.(2023六下·云龙期末)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  ).
A.我们吃的所有东西都能够被点燃
B.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会燃烧并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C.食物蕴含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需要经过比燃烧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的能量。
43.(2023六下·云龙期末)如图,明明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了一个银河系模型。模型中米粒的作用是(  ).
A.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B.模拟银河系的行星 C.模拟太阳系的行星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2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建立银河系模型时,在纸片上画出“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44.(2023六下·云龙期末)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的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宇航员顺利送入太空,其中来自江苏徐州沛县的航天员是(  ).
A.景海鹏 B.朱杨柱 C.桂海潮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朱杨柱随后也在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亮相。
45.(2023六下·云龙期末)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的航天员。其中主要负责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科学实验的是(  )桂海潮。
A.航天驾驶员 B.航天飞行工程师 C.载荷专家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桂海潮桂海潮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担负着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科学实验的重要使命。
三、探究实践
46.(2023六下·云龙期末)使用显微镜。
奇奇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图1是他使用的显微镜。
(1)在图1中标出显微镜相应部分的名称,帮助奇奇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有“5 X”和“16X",由此奇奇知道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   倍。
(3)奇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可能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   
(4)奇奇继续观察,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在图2中圆点位置。为了使图像呈现在视野中心,他应把载玻片向   移动。
【答案】(1)
(2)80
(3)没有将反光镜调整好;调整反光镜,让光线进入光圈。
(4)左上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1)如图1所示,图中显微镜相应部分的名称是目镜、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有"5x"和“16x”,由此可以算出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80倍。
(3)奇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坡片标本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的原因:没有将反光镜调整好。解决的方法:调整反光镜,让光线进入光圈。
(4)从图2可以看出,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偏向视野范围的左上方,因为显微镜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为了使图像呈现在视野中心,他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47.(2023六下·云龙期末)研究白糖燃烧实验。
(1)通常,白砂糖是   体,加热后白砂糖首先会熔化变成   ,这是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加热的过程中,液态糖中会“冒泡”,冒泡说明(  )。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有二氧化碳产生
(3)持续加热白砂糖,还会发生其他现象,下列现象不是加热白砂糖过程中发生的是(  )。
A.颜色变化 B.气味变化 C.产生沉淀
(4)长时间加热后白砂糖变成了   ,这种物质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说明它是一种和原有白砂糖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这是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答案】(1)固;液体;物理
(2)A
(3)C
(4)黑色物质;不同;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开始加热后不久,发现白砂糖由固体开始熔化,变成了液态的糖,这是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继续加热,液态的白砂糖的颜色很快变黄了,然后颜色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产生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所以A符合题意。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继续加热白砂糖,我们发现白砂糖最后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并发出了特殊的气味这时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是白砂糖,它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4)白糖开始加热后,白糖颗粒会变成液体,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时属于物理的变化;长时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了一种焦黑色物质,这种物质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说明它是一种和原有白糖不同的新物质,因此可以判定,白糖加热属于化学变化。
48.(2023六下·云龙期末)探究日食活动。
(1)日食可以分为三种,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日食的名称。
————— ————— —————
(2)请画出形成日食现象的示意图(画出标注相关天体,并标出光线)。
【答案】(1)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2)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1)日食分为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日全食: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日环食: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日偏食: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山。
(2)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49.(2023六下·云龙期末)探究电和磁.
某小组同学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现有线圈圈数为50圈和100圈的电磁铁,分别先后接入同一个电路中,重复实验后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观察   来判断磁力大小。
(2)通过比较实验①③,改变的条件是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通过比较实验①④、②⑤、③⑥,我们发现,   相同时,   的电磁铁磁力越大。
(4)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池会发烫,这是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   能转化为   能.
(5)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还思考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是否有关,对此你的猜想是   。如果实验结果支持你的猜想,那么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答案】(1)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串联电池数量;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大
(3)串联电池;线圈圈数越多
(4)电;热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铁芯粗细有关;铁芯越粗,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越多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1)根据对实验设置的认识,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判断磁力大小。
(2)通过比较实验①②③,改变的条件是串连电池数量。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大。
(3)通过比较实验①④、②⑤、③⑥,我们发现,串联电池相同时,线圈圈数越多的电磁铁磁力越大
(4)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池会发烫,这是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5)在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铁芯粗细有关。铁芯越粗,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越多。
50.(2023六下·云龙期末)阅读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实验材料:白醋、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水。
实验步骤:
①在白色纸花上涂上白醋。②把紫甘蓝水装入喷壶,③把紫甘蓝水喷洒在纸花上。实验现象:白色纸花变成了红色。
(1)据此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你的假设是:   
【答案】(1)花瓣为什么变色
(2)紫甘蓝能够当做指示剂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1)此实验能够提出的科学问题为:花瓣为什么变色。
(2)指示剂能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说明白醋是酸性物质,碱水是碱性物质,紫甘蓝是酸碱指示剂。
1 / 1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判断
1.(2023六下·云龙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大小有关,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2.(2023六下·云龙期末)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的图像被放大了,视野也大了很多。(  )
3.(2023六下·云龙期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
4.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5.(2023六下·云龙期末)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是夏季,在远日点附近时是冬季。(  )
6.(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不同,那么迎来黎明的先后就不同(  )
7.(2023六下·云龙期末)我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为了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应该只使用一种技术(  )
8.(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研究“不简单的杠杆”时,我们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为了将大石块撬得更远,可以用手下压小石块。(  )
9.(2023六下·云龙期末)剪刀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了斜面原理,没有利用杠杆原理。(  )
10.用短路的导线接近指南针,通电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11.(2023六下·云龙期末)为了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同时记录实验结果(  )
12.(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评估我们的塔台模型时,对于其他小组的质疑,我们应该置之不理,坚持自己的观点。(  )
13.(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用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进行测试。(  )
14.(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制作塔台模型时,我们应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  )
15.(2023六下·云龙期末)测试抗风能力时,各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
16.(2023六下·云龙期末)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需要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煤。(  )
17.(2023六下·云龙期末)虽然我的身体从出生到现在长高了变重了,但我还是我,因此身体的生长是一种物理变化。(  )
18.(2023六下·云龙期末)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光、发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  )
19.(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鸡蛋壳或贝壳浸泡在白醋里,能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20.(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沙子放入水中,有沉淀物出现,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21.(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只需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就可以了。(  )
22.(2023六下·富县期末)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23.(2023六下·云龙期末)研究“相貌各异的我们”时,可以选择“舌头能否向内弯曲”、“下颌是否有沟”、“有无耳垂”、“长发还是短发”等相貌特征进行观察比较。(  )
24.(2023六下·云龙期末)出现金星凌日天象时,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主要是因为金星的直径比地球小很多。(  )
25.(2023六下·云龙期末)目前的星座是从地球这个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如果从宇宙中其它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们的图像也会不相同。(  )
二、选择
26.(2023六下·云龙期末)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是(  ).
A.设计、制作、测试、评价
B.设计、评价、制作、测试
C.设计、测试、评价、制作
27.(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我们应该(  ),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A.用玻璃杯完全罩住蜡烛
B.用玻璃杯悬空罩住蜡烛
C.用玻璃杯压在蜡烛火焰上
28.(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几组实验装置中,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
A. B. C.
29.(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蘑菇 B.芝麻 C.食盐
30.(2023六下·云龙期末)一棵苹果树上开着许多粉红色的花和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  )
A.自然现象 B.遗传 C.变异
31.(2023六下·云龙期末)我国东部的台州和我国西部的乌鲁木齐,更早见到日出的是(  ).
A.台州 B.乌鲁木齐 C.两个城市一样早
32.(2023六下·云龙期末)小林用篮球表示太阳,用8个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球表示八大行星,建了一个太阳系模型。小林捏的8个橡皮泥球中最大的那个表示的是(  ).
A.木星 B.水星 C.土星
33.(2023六下·云龙期末)把小球放在斜面的上端,让小球滚下来。如果将斜面底端垫高,会发现小球滚下来需要的时间(  ).
A.更短 B.更长 C.不变
34.(2023六下·云龙期末)下列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利用了轮轴原理的是(  ).
A.用刀切物体 B.用镊子夹取物体 C.用螺丝刀拧螺丝钉
35.(2023六下·云龙期末)科学小组的同学在重演奥斯特实验时,发现磁针偏转角度很小。下列方法,不能让磁针偏转效果更明显的是(  ).
A.用导线代替小灯泡 B.让导线更长一些 C.把导线绕成线圈
36.(2023六下·云龙期末)电动机还可以当成一个发电机,慢慢转动电动机的转子部分,但是小灯泡没有亮,说明(  )
A.电动机肯定没有发出电
B.可能电流太小
C.一定是小灯泡坏了
37.(2021六下·镇海期末)下列关于工程与技术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程和技术是没有关联的
B.技术的发展能提升工程的规模和质量
C.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38.(2023六下·云龙期末)某小组在测试塔台的抗风能力时,在3级风力下,塔台开始撂晃,可以(  )
A.增加塔台模型上部的重量
B.在材料的连接点多缠几圈胶带
C.增加塔台模型底座的面积
39.(2023六下·云龙期末)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茎的软硬,我们可以把校园内植物的茎分为(  ).
A.粗茎和细茎 B.木质茎和草质茎 C.高茎和矮茎
40.(2023六下·云龙期末)在填写校园生物统计表时,对不认识的小动物,我们应该(  )
A.不进行记录
B.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记录发现它的位置
C.随意起个名字记录在表格中
41.(2023六下·云龙期末)如图所示,分别测量甲、乙两个摆摆动10次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的是(  )
A.甲用的时间长
B.乙用的时间长
C.甲乙用的时间一样长
42.(2023六下·云龙期末)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  ).
A.我们吃的所有东西都能够被点燃
B.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会燃烧并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C.食物蕴含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43.(2023六下·云龙期末)如图,明明利用陀螺、纸片、米粒、胶水等制作了一个银河系模型。模型中米粒的作用是(  ).
A.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B.模拟银河系的行星 C.模拟太阳系的行星
44.(2023六下·云龙期末)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的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宇航员顺利送入太空,其中来自江苏徐州沛县的航天员是(  ).
A.景海鹏 B.朱杨柱 C.桂海潮
45.(2023六下·云龙期末)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的航天员。其中主要负责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科学实验的是(  )桂海潮。
A.航天驾驶员 B.航天飞行工程师 C.载荷专家
三、探究实践
46.(2023六下·云龙期末)使用显微镜。
奇奇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图1是他使用的显微镜。
(1)在图1中标出显微镜相应部分的名称,帮助奇奇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有“5 X”和“16X",由此奇奇知道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   倍。
(3)奇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可能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   
(4)奇奇继续观察,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在图2中圆点位置。为了使图像呈现在视野中心,他应把载玻片向   移动。
47.(2023六下·云龙期末)研究白糖燃烧实验。
(1)通常,白砂糖是   体,加热后白砂糖首先会熔化变成   ,这是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加热的过程中,液态糖中会“冒泡”,冒泡说明(  )。
A.有气体产生 B.有氧气产生 C.有二氧化碳产生
(3)持续加热白砂糖,还会发生其他现象,下列现象不是加热白砂糖过程中发生的是(  )。
A.颜色变化 B.气味变化 C.产生沉淀
(4)长时间加热后白砂糖变成了   ,这种物质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说明它是一种和原有白砂糖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这是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48.(2023六下·云龙期末)探究日食活动。
(1)日食可以分为三种,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日食的名称。
————— ————— —————
(2)请画出形成日食现象的示意图(画出标注相关天体,并标出光线)。
49.(2023六下·云龙期末)探究电和磁.
某小组同学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现有线圈圈数为50圈和100圈的电磁铁,分别先后接入同一个电路中,重复实验后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观察   来判断磁力大小。
(2)通过比较实验①③,改变的条件是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通过比较实验①④、②⑤、③⑥,我们发现,   相同时,   的电磁铁磁力越大。
(4)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池会发烫,这是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   能转化为   能.
(5)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还思考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是否有关,对此你的猜想是   。如果实验结果支持你的猜想,那么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50.(2023六下·云龙期末)阅读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实验材料:白醋、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水。
实验步骤:
①在白色纸花上涂上白醋。②把紫甘蓝水装入喷壶,③把紫甘蓝水喷洒在纸花上。实验现象:白色纸花变成了红色。
(1)据此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你的假设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凸度有关,与镜片大小没有关系,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而不是越多。
3.【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等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4.【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
【分析】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 地球在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所以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在远日点时,北半球处于夏季。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工具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不是所有工具的使用技术都一样;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技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能够省力,我们为了将大师课撬动得更远,需要将杠杆的动力臂加长,在杠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支点靠近大石头。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剪刀
【解析】【分析】 根据对简单机械的认识,剪刀应用了杠杆的原理,同时剪刀的刃利用了斜面的原理,让使用更方便、省力。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解答】用短路的导线接近指南针,短路易发生热量过高而造成烧坏。
【分析】短路的电路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只进行一次实验难免存在实验误差,为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要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在测试、评估塔台模型时,针对各组的模型开展交流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自评本组设计,小组间还要进行互评,在互评中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帮助、资源共享等。对于其他小组提出的质疑,应该给予说明,对于建议要认真对待,题目的做法是错误的。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测试是对塔台模型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测试塔台模型抗风能力,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内用电风扇的不同档位进行测试。电风扇的1挡为小风量,2挡为中等风量,3挡为大风量。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在实际制作模型的活动中,如果对塔台模型的设计有了新的想法,要经过小组研讨后,先修改图纸再实施制作,所以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的说法不正确。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 塔高、承重、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测试塔台模型的这几项能力。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测试抗风能力时,各个小组的塔台要放在同一位置,距离风扇的距离要相等。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带,死亡的植物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泥沙堆积,更多的植物被掩埋。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煤是由古代植物形成的,煤的颜色、状态相比之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一种新物质。所以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煤。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白醋与鸡蛋壳或贝壳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鸡蛋壳和贝壳中都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把白醋涂抹在鸡蛋壳或贝壳上,能够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沙和黄豆混合,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它是物理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组织校园生物调查前,要让学生制定调查计划。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校园生物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以使发现的校园生物数量最大化。根据对校园生物的调查,需要记录生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等,不能只记录它们的名称。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引起的。研究“相貌各异的我们”时,可以选择“舌头能否向内弯曲”、“下颌是否有沟”、“有无耳垂”、“长发还是短发”等相貌特征进行观察比较。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是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和日食的原理相似。“金星凌日”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会看到大阳前面有一个小黑点在移动,那就是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是因为金星比地球离太阳近。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想象成近似的动物,器物,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有近六千颗,每颗均可归入唯一一个星座,每一个星座可以由其中亮星的构成的形状辨认出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看见的一件东西的位置和形状也不一样,看星座和看东西的情况是一样的。
26.【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结合“设计塔台模型”“制作塔台模型”测试塔台模型”与“评估改进塔台模型”四节课,知道了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是设计、制作、测试和评价。
2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我们应该用玻璃杯悬空罩住蜡烛,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用玻璃杯完全罩住蜡烛或压在蜡烛火焰上,都会让燃烧条件不充分,导致蜡烛灭。
2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锈是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铁接触空气和盐水最易生锈。
29.【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蘑菇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芝麻是植物,食盐是调味品。
30.【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 生物发生性状的变化我们称为变异。一棵苹果树上开着粉红色的花,而有一枝上却有一些白色的花。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
3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台州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台州先迎来黎明。
32.【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木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旦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所以小林捏的八个橡皮泥球中最大的那个表示的是木星。
33.【答案】B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斜面底端垫高后,斜面的坡度减小,小球运动变慢,通过相同长度的斜面,运动时间变长。
34.【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 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用刀切菜,刀刃利用了斜面;用镊子夹取物体利用了杠杆;用螺丝刀拧螺丝利用了轮轴。
35.【答案】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 根据电磁现象的影响因素,将通电导线绕成线圈,把导线周围的磁汇聚在一起、电路短路,导线中电流瞬间变大会使磁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36.【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慢慢转动电动机的转子部分,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如果接入的小灯泡没有亮,可能是电流太小。电动机肯定没有发出电、一定是小灯泡坏了的说法太绝对。
37.【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
A、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故A错误;
B、每一项工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技术的发展能提升工程的规模和质量,故B正确;
C、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故C正确。
38.【答案】C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增大底座的面积可以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增加底座的重量可以降低重心,都能提高塔台的稳定性。
39.【答案】B
【知识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茎的质地不同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草质茎具有比较疏松、柔软、但是支持力弱,比如蟋蟀草、狗尾草、蒲公英的茎等;木质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比如柳树、樟树的茎等。
40.【答案】B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 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还要记下它们的位置等。
41.【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可知,甲摆的摆绳比乙摆长,所以甲摆的摆动速度慢,同样摆动10次,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
4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需要经过比燃烧更复杂、更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的能量。
43.【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2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建立银河系模型时,在纸片上画出“核球”和几条“旋臂”,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44.【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朱杨柱随后也在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亮相。
45.【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桂海潮桂海潮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担负着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科学实验的重要使命。
46.【答案】(1)
(2)80
(3)没有将反光镜调整好;调整反光镜,让光线进入光圈。
(4)左上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1)如图1所示,图中显微镜相应部分的名称是目镜、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有"5x"和“16x”,由此可以算出这台显微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80倍。
(3)奇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坡片标本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的原因:没有将反光镜调整好。解决的方法:调整反光镜,让光线进入光圈。
(4)从图2可以看出,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偏向视野范围的左上方,因为显微镜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为了使图像呈现在视野中心,他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47.【答案】(1)固;液体;物理
(2)A
(3)C
(4)黑色物质;不同;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开始加热后不久,发现白砂糖由固体开始熔化,变成了液态的糖,这是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继续加热,液态的白砂糖的颜色很快变黄了,然后颜色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产生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所以A符合题意。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继续加热白砂糖,我们发现白砂糖最后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并发出了特殊的气味这时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是白砂糖,它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4)白糖开始加热后,白糖颗粒会变成液体,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时属于物理的变化;长时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了一种焦黑色物质,这种物质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说明它是一种和原有白糖不同的新物质,因此可以判定,白糖加热属于化学变化。
48.【答案】(1)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2)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1)日食分为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日全食: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日环食: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日偏食: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山。
(2)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49.【答案】(1)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串联电池数量;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大
(3)串联电池;线圈圈数越多
(4)电;热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铁芯粗细有关;铁芯越粗,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越多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1)根据对实验设置的认识,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判断磁力大小。
(2)通过比较实验①②③,改变的条件是串连电池数量。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产生的磁力越大。
(3)通过比较实验①④、②⑤、③⑥,我们发现,串联电池相同时,线圈圈数越多的电磁铁磁力越大
(4)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池会发烫,这是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5)在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铁芯粗细有关。铁芯越粗,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越多。
50.【答案】(1)花瓣为什么变色
(2)紫甘蓝能够当做指示剂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1)此实验能够提出的科学问题为:花瓣为什么变色。
(2)指示剂能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说明白醋是酸性物质,碱水是碱性物质,紫甘蓝是酸碱指示剂。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