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百家争鸣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结构变化分封制开始瓦解、周天子势力衰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为什么能“争”(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2) P15(1)文士阶层的出现:
(2)学术争论的兴起: 西周以前,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荡,一些贵族降为平民,……文士阶层。 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多家;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怎么“争”(二)百家争鸣的主要表现:A、儒家孔子 P15-16
孟子 P17 资料1B、道家老子 P16
庄子 P17 资料2C、墨家: 墨子 P17 资料3D、法家: 韩非子 P17 资料4E、兵家:孙武
孙膑P17 阅读卡1、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的主要思想:(1)思想核心:“仁”……
(2)治国主张:……(3)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3、孔子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影响):……正统思想……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孟子孟子—— 孟子被尊为“亚圣”——战国时期后人将孔子、孟子合称“孔孟”。1、老子 3、主要思想:(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孔子春秋晚期“仁”的思想 ;“德”“礼”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末期、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 ;“自然”、“无为”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
“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法与时移”;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归纳战国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 儒家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而倍受统治者的青睐是: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什么? P17活动题(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2)同时为应对战争,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赋税、徭役、兵役等,阶级矛盾激化;(3)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所以受到青睐。(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三)百家争鸣的影响:P17 最后段争出了什么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团结友善(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老子,无为而治)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道家、老子 崇尚“自然”角色扮演
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要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不懂事,随他去。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以对自己做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认为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的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