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慧旅游概述 课件(共58张PPT)- 《智慧旅游管理与实务》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智慧旅游概述 课件(共58张PPT)- 《智慧旅游管理与实务》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智慧旅游实务
总课时:32学时
课程考核:考试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考勤(10%),平时作业(30%)
期末考试形式: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旅游和旅游产业的概念、发展机遇和现状
2.了解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理解智慧旅游概念
3.掌握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体系
第一章 智慧旅游概述
一、旅游和旅游产业
旅游是人们观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旅行游览活动,包含人们旅行游览、观赏风物、增长知识、体育锻炼、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宗教朝觐、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暂时性移居活动。
第一节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信息化发展概览
1000美元 旅游动机
5000美元 出国游动机
10000美元 洲际旅游动机
100万美元 太空旅游动机
人均GDP与旅游的关系
(一)什么是旅游
1997年,由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联合(Earth Council)制定的《关于旅游业的21 世纪议程》中给旅游下的定义为“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而去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
1、根据旅游区域分类:境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边境旅游等。
2、根据旅游的性质和目的分类:一般消遣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邮轮旅游、生态旅游、主题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
3、根据旅游人数分类:团队旅游、散客旅游、自助旅游、互助旅游等。
旅游的分类
(二)什么是旅游产业
1、旅游基本“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2、旅游“六要素”扩展—— “商、养、学、闲、情、奇”
什么是旅游业?
旅游业是生活性服务业,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为凭借,提供各种有形及无形产品以满足旅游者旅游需要,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系列企业的集合。任何组成旅游业的单个行业如交通、食宿都不是旅游业,旅游产业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组合。
旅游产业与制造业不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产相同产品企业的集合”。围绕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呈现跨产业、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特点,由多个产业中的部分产品和劳务进行组合。
旅游产业就是将多个要素所代表的有关部门进行融合,共同为旅游活动和服务提供支持的各部门的集合。
旅游+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早期:
1、入境旅游为主
2、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并驾齐驱
近年来:
1、出境游规模不断扩大
2、国内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第一市场
近年来,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中国把旅游业定位成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策环境支持
1、旅游消费情况
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1%,居民出游率达到2.98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7.8%;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6.7%。
旅游产业发展数据
2、对GDP贡献值
2015全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
3、拉动就业情况
2015年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开辟了广阔天地
2、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4、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5、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企业投资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
(一)我国旅游发展机遇
1、“互联网+”、“创新+”、“技术引擎+”
2、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埋下驱动未来的芯片:可定量、可预测、可监控、可订制、可管理、可引导、可节约、可思考
(二)技术创新,成为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新动能
旅游信息生成链:
餐饮业产业链、住宿业产业链、交通运输业产业链、观光游览业产业链、娱乐业产业链、商品购物链
旅游信息管理及应用的驱动力:
高效、便捷、可视化
旅游信息化的目标: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
旅游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旅游电子政务
2、旅游企业信息化
3、旅游电子商务
(一)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1、游客
(二)以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旅游各方的影响
时代背景 旅游前 旅游中 旅游后
80-90年代 传统旅游时代 依靠报纸、电视等媒体获取旅游资讯信息 依靠旅行团订购旅游产品 交谈式分享
2000年代 互联网时代 依靠网络获取旅游信息 依靠网络预订旅游产品 论坛、博客分享
现今 移动互联网时代 依靠手机终端获取旅游信息——预定服务、明目的地信息咨询等 依靠手机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电子门票、导游导览导购、地图定位、咨询投诉等 微博、微信分享
2、旅游企业
面向游客如何定制?
面向游客数据如何利用?
面向游客终端如何开发放?
面向游客市场如何对接?
面向游客问题如何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
3、政府部门
公共信息资讯的安全保障及质量监管
服务领域
营销领域
2013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印发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的通知》,将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确定为“智慧旅游年”。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以及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第二节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概述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按照IBM的定义,“智慧地球”包括三个维度: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将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一、智慧旅游产生的背景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后,衍生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在全球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物联网技术为重要基础,通过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网全面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整合实现智慧安防、食品药品溯源、智能环境、应急指挥、灾害预警、智慧城管、人文环境、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建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广阔的创新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智慧旅游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两大领域的推广型应用,是将服务对象由城市居民向外来游客的内涵式延生。智慧城市里的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环境、智慧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建筑、智慧城管、城市应急指挥等行业都与智慧旅游相关联,共同搭建智慧旅游的支撑平台。
地方试点探索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5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我国第一个“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在镇江落户,包括“五个一”(一个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一个中国智慧旅游云计算平台、一个中国智慧旅游感知传输网络体系、一个中国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一个智慧旅游产业谷)重点工程。
二、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地方试点探索
2010年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建设“智能旅游”概念,并在网上建立“海峡智能旅游参建单位管理系统”。福建同年启动了“智能旅游”的先导工程——“三个一”工程建设,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手机二维码的“飞信卡”,以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等)、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订服务热线)。
国家全面启动
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用10年时间在我国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北京市等18个城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第二批15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到现在为止已经确定33个城市,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智慧旅游建设。
景区积极推进
2012年11月8——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北京颐和园等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 这22家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全部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中泰山、黄山、九寨沟、中山陵、奉化大佛为风景名胜类景区,颐和园为文物保护类景区,镇江醋文化博物馆为博物馆类景区。
行业应用推广
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将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加快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和景区门票预订系统。制定智慧旅游景区标准,以5A级景区为重点,推进智慧旅游景区试点,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一、智慧旅游定义
智慧旅游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
第三节 智慧旅游概念
理解智慧旅游的两个层面:
1、技术层面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2、应用层面
智慧旅游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
二、智慧旅游内涵和应用建设对象
相关概念区分
数字旅游、旅游信息化、智能旅游
智慧旅游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建立在数字旅游、旅游信息化、智能旅游的基础之上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
1、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是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
提供更实时的信息感知,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环节中的附加值,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完美旅游体验。
2、基础设施现代化,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使得旅游更加“智慧”
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监管水平;有效配置资源、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实现科学决策。
(二)智慧旅游应用和建设的对象
一、智慧旅游总体框架
四个功能层次(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数据中心层、智慧旅游融合应用层)
四个支撑体系(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智慧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智慧旅游建设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产业运行体系)
第四节 智慧旅游的总体框架
(一)四个功能层次
1、物联感知层
是智慧旅游神经末梢层
对旅游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建筑、安全方面进行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2、网络通信层
是智慧旅游重要的有线及无线网络传输基础设施
是智慧旅游重要的数据传送通道,为智慧旅游应用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通信服务。
3、数据中心层
是智慧旅游的核心内容,是重要战略资源和智慧应用的基础
4、智慧旅游融合应用层
以统一的数据及服务支撑为基础,实现信息管理、应用请求响应、应用服务提供等任务
(二)四个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智慧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智慧旅游建设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产业运行体系,四大体系贯穿于智慧旅游四个功能层次,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撑条件,约束并确保智慧旅游体系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地区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智慧旅游功能层次
(一)物联感知层
智慧旅游系统需要感知层各种各样的感知技术和传输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实现人、物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感知和信息采集。
1、感知方式
身份感知
位置感知
多媒体感知
状态感知
2、感知技术
资源寻址EPC技术和RFID技术
传感器和传感网络
智能终端和多媒体信息采集
(二)网络通信层
网络通信层是智慧旅游系统的通信层,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实时、准确地进行传输、汇总,实现旅游数据信息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
1、IP宽带城域网
2、无线宽带通信网
3、三网融合
4、泛在网络
(三)数据中心层
1、数据资源
基础信息资源
共享交换信息资源
应用领域信息资源
互联网信息资源
2、数据融合
海量数据汇聚与存储
数据融合与处理
智能挖掘分析
虚拟数据视图
3、服务融合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或面向服务架构)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硬件资源统一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按需配置、快速配置,进行资源和服务的封装管理,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旅游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平台,为旅游企业、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创意平台。
(四)智慧旅游融合应用层
1、面向游客
2、面向企业
3、面向管理部门
提供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的应用系统。用户通过互联网PC端、移动WAP端、触摸屏、IPTV等直接接入智慧旅游融合应用层,实现智慧旅游。
五、智慧旅游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和产业体系贯穿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撑条件,确保智慧旅游体系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1、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技术标准、业务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等。
2、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按照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从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智慧旅游的信息网络采取“主动防御、积极防范”的安全保护策略,建立计算环境安全、网络通信安全、计算网域边界安全三重防御体系,并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通过建设安全的传感网络、安全的通信网络、安全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对智慧旅游的层层防控。
3、建设管理体系
建设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化投资模式。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制度,围绕用户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维护、软件设计开发等服务需求,积极在相关部门中推行信息化、服务化的外包制度。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结合智慧旅游建设,为政府、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需求诊断、方案设计、咨询论证、实施、监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智慧旅游的建设风险。
4、智慧旅游产业体系
智慧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将通过旅游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智慧化改造,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通过改善旅游体验,可增加游客旅游信心,增强旅游消费需求;通过发展面向国际的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将有效促进金融、物流、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文化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是可持续性的、粗放式的旅游开发模式,特别是重开发、轻保护等掠夺式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智慧旅游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可增加旅游经济中的知识含量,实现旅游业从依赖大量投入物质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到提高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集约式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将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产业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弥补传统旅游供应链中灵活性差、效率低下的不足,使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之间联系更加通畅,促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1、产业发展创新
2、营销模式创新
3、服务创新
4、产业链效率提升
5、产业结构调整
第五节 智慧旅游发展中的热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