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乡村田园类旅游景区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景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乡村田园类旅游景区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景区》同步教学(中国旅游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PAGE 01
第三节、田园综合体概述
第二节、乡村田园型景区的分类与发展分析
第五章
乡村田园类旅游景区
第一节 乡村田园类景区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乡村田园型景区游客体验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达到: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田园类景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乡村田园类景区的类型;
3. 掌握村落型旅游景区的现状、特征、问题措施、前景;
4. 熟悉农业景观型旅游景区的现状、特征、问题措施、前景;
5.了解生产型、民宿型的现状、特征、问题措施、前景;
6.掌握田园综合体旅游资源的发展与现状
能力目标: 1.能够辨析乡村田园类景区的类型
2.能够依据乡村田园类景区的不同类型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3.能够结合乡村田园类景区游客体验特点进行有效管理
实训目标: 1.能够准确的把握乡村田园类景区区游客体验特点
2.依据系统地掌握乡村田园类景区区产品类型
3.能够给出乡村田园类景区区产品设计初步方案
前言
延时符
PAGE 03
一、乡村田园型景区游客体验特点
二、国内乡村田园型景区发展历程
第一节 乡村田园类景区的发展历程
延时符
01
关键词
02
关键词
03
关键词
05
关键词
04
关键词
(一)萌芽——兴起阶段
(二)观光——发展阶段
(三)度假——提高阶段
一、乡村田园型景区游客体验特点
延时符
01
关键词
02
关键词
03
关键词
05
关键词
04
关键词
(一)起步期(1995年以前)
(二)成长期(1995-2003)
(三)蓬勃发展期(2004至今)
二、国内乡村田园型景区发展历程
PAGE 03
第二节、乡村田园型景区的分类与发展分析
一、村落型旅游景区
二、农业景观型旅游景区
三、生产型旅游景区
四、名宿型旅游景区
延时符
01
关键词
02
关键词
03
关键词
05
关键词
04
关键词
一、村落型旅游景区
二、农业景观型旅游景区
三、生产型旅游景区
四、名宿型旅游景区
PAGE 03
第三节、田园综合体概述
一、田园综合体概述
二、田园综合体特征与发展理念
三、田园综合体景观要素
四、“田园综合体”建设策略
五、“田园综合体”可借鉴的案例
一、田园综合体概述
二、田园综合体特征与发展理念
(一)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
三、田园综合体景观要素
四、“田园综合体”建设策略
1、要以旅游为先导。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的潮流,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都是乡村旅游的好资源。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精致的社会服务做到位,必将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以产业为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农民不必远离故土,即可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并受益。要有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布局,形成产业,没有产业支撑,不能称其为田园综合体。
3、以文化为灵魂。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形成农耕、乡村生活的体验,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在娱乐的同时形成文化旅游项目,进而变现。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真实体验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4、以流通基础为支撑。基础设施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
5、以乡村复兴为目标。要解决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农业弃耕、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等问题。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五、“田园综合体”可借鉴的案例
田园东方位于江苏无锡阳山镇,是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田园综合体落地案例,是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6年3月份启动,项目规划总面积6246亩。田园东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PAGE 03
第四节 乡村田园型景区游客体验管理
(一)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
(二)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动机
(三)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类型
(一)确定游客体验管理目标
实现游客的体验最大化是管理者比较容易想到,也是最理想的目标,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及决策行为的非完全理性,游客体验最大化目标在游客体验管理过程中很难被有效执行,因此,乡村旅游地在对游客体验管理过程中确定一个可以执行的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设定一个游客能够接受的最低体验下限,然后寻找一些合理指标来反映这个最低体验下限,并且把这些指标作为游客体验管理目标可能更为合适。
(二)分析游客的体验需求
乡村旅游游客体验动机的推拉模型提示了乡村旅游的游客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持有新奇体验追求动机,这种类型游客主要包括那些从未体验过乡村生活而且有强烈体验欲望的城市中的成年人和对未知事物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城市儿童;另一种持有环境规避体验动机,这种类型的游客主要包括那些处于环境压力之下但又对乡村生活相对熟悉的城里人,如童年在农村度过的城里人及一些知青等,这些人群在相对熟悉并且纯朴的乡村环境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前面一类游客从事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出于求知、求奇、求乐的体验需求,而后一类游客参与乡村旅游主要出于逃避与放松的体验需求。
延时符
(三)建立游客体验供给平台
游客持着各种体验需求来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旅游地应能形成有效的体验供给能力,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而要形成有效的体验供给,建立多样化的游客体验平台是重要的途径。乡村旅游地能够提供的游客体验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教育体验、娱乐体验、逃避体验及审美体验。不同类型的游客体验可以用于满足游客的不同体验需求,如乡村旅游地可以通过提供教育体验、娱乐体验及审美体验等体验产品来满足游客的新奇体验的需求,而逃避体验产品则符合游客环境规避体验的需求,但前提是,乡村旅游地必须首先把各种体验要素组合起来、形成多种类型的游客体验产品,建立起完善的游客体验平台。
延时符
(四)与游客保持密切接触
当前的游客体验平台提供的体验产品能否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 游客体验水平有没有达到体验管理目标 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建立与游客的接触机制,这个机制让游客把实际得到的体验水平反馈给管理人员,从而为管理人员对体验产品进行创新或采取下一步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这种接触可以通过管理人员与游客面对面的访谈和交流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设计、发放及回收游客体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完成。借助这种接触及沟通,管理人员实际上完成了对游客体验质量的动态监测。
PAGE 03
(五)游客体验产品的创新
一旦发现乡村旅游地原来提供的体验产品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或游客体验水平低于事先设定的游客体验管理目标后,乡村旅游地要致力于游客体验产品的创新,使新的游客体验平台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这种不断创新的机制,乡村旅游地总能给游客提供一种超乎想象的体验,游客总能在这里找到新的感受,这必将大大增强游客的忠诚度和回头率,从而使乡村旅游地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地迅速走向衰弱的趋势也能够得到扭转。
本章小结:
本章从发展历程—概念内涵—产品开发—游客管理系统介绍了乡村田园类景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重点分析了乡村田园型景区的分类与发展, 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布局手法, 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模式, 最后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让同学们掌握乡村田园类景区的基本知识,对乡村田园类景区的资源特点、产品开发、游客管理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同学们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提升行业认知能力,熟悉行业管理规范等要点起到了全面的引导作用。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