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特殊儿童早期干预Small pure and fresh and teaching courseware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第五章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一、出生前的预防个体出生(受精卵形成)前的预防是有效杜绝残障儿童产生的重要方面。研究结果证明,许多残障儿童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对个体出生前的有关可能致残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一、出生前的预防1. 禁止近亲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是因为近亲结婚和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及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理解,近亲结婚的夫妇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许多遗传病是只有夫妻双方携带相同基因时才发生的。在一般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同时携带相同基因的情况比较少,而近亲结婚的夫妻同时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是某些遗传病发生和延续的土壤。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一、出生前的预防2. 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避免高龄生育妇女生育年龄过大或过小,对胎儿和孕妇本身都是不利的,生育各种先天畸形儿的概率也会增加。生育年龄过小(通常指16周岁以下),可能会出现早产、低体重儿等现象,胎儿出现神经系统缺陷的可能性增加,死婴率增高。生育年龄过大,尤其是在35岁以上生育头胎的孕妇,易出现分娩困难,胎儿易得遗传性畸形,胎儿得唐氏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增高,死胎增多。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一、出生前的预防3. 防止X光射线的影响孕妇受到X光射线的照射也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胎儿发育的敏感期中,此时如果孕妇接受了X光射线照射,就可能会引起儿童智力发育迟滞、骨骼畸形、脑瘫、失明等。20世纪2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74名曾在各种条件下接受过X光射线的照射的孕妇,其生育的儿童中有23名出现严重发育迟缓,15名呈体格过小或失明等现象。据统计,有不少失明的畸形病变,是由于辐射效应引起的。因此,假如有的孕妇由于患有某种疾病,必须接受X光射线照射或作其他放射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一、出生前的预防4. 预防疾病感染孕妇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这对孕妇自身和胎儿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怀孕后头三个月,母体患病对胎儿的影响极大。孕妇如果感染了德国风疹、梅毒等,有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造成其智力落后、视听障碍、心脏缺陷、发展迟缓等。因此,做好对传播性疾病的预防亦可降低残障的发生率。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二、 出生过程中不利因素的预防2. 防止滥用催产素为了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催产素,但是滥用催产素会促进子宫肌肉和血管同时收缩,导致供给胎儿的血流量减少,使得胎儿因脑缺氧而窒息,所以产妇要慎用催产素。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二、 出生过程中不利因素的预防3. 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胎龄不满37周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刚出生的新生儿若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其胎龄多少,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如果体重低于1500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更高,其能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不少病例表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往往是由孕妇营养不良、先兆流产、患病服药及情绪不佳等所致。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三、出生后诸多不利因素的预防1. 防止神经系统疾病出生后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脑膜炎,出现包括高热、抽搐、缺氧、昏迷等症状。如果疾病医治不及时,就会留下一系列后遗症,常见的有智力落后、运动障碍、听力缺陷、视觉损伤等。婴儿出生后应预防其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以确保儿童健康发展。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三、出生后诸多不利因素的预防2. 预防脑外伤出生后的脑外伤主要指由意外事故造成的脑部损伤,如因车祸、溺水、高空坠落等造成的脑外伤。脑外伤容易造成儿童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家长要看护好婴幼儿,防止因意外事故造成残疾。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三、出生后诸多不利因素的预防3. 慎用药物儿童患病后要慎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据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而致听力障碍的病人占听力障碍患者的1/3到1/2。过量用氧会导致氧气中毒,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症,严重者可致盲,这在早产儿中时有发生。另外,氟哌酸,曾在儿科中广泛使用,但有研究发现该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三、出生后诸多不利因素的预防4. 增加丰富的营养儿童的日常饮食中若长期缺乏某种营养成分,可引起生长发育不良和各种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例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将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继而阻碍脑的发育,引起智力落后或其他残疾。父母要注意孩子合理的营养搭配,并尽量防止孩子偏食、挑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同时根据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合理添补辅助食物,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三、出生后诸多不利因素的预防5. 改善生活环境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孩子没有明显的脑损伤症状,身体发育正常,但智力却低于一般孩子,学习困难。这主要是由不良环境影响所致,如:父母忙于自己的事,忽略对孩子投入充分的情感支持和教育训练,也不能为孩子提供智力活动所需的物质刺激和场所;有的因为人为的环境剥夺,使儿童缺乏认知学习和与人交往的机会;有的则因家庭经济、文化条件差,母亲在怀孕的过程中产生种种问题,例如婴儿营养不良、感染疾病等。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一、 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1. 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异常问题通常,在孩子3岁之前便能发现其存在某些发育或发展异常,这些儿童大多有明显的或特殊的身体特征。例如唐氏综合征患儿,他们生下来就有特殊的面容,脸庞宽大、眼距宽、鼻梁扁平、眼睛呈杏仁状、耳小而位低、皮肤粗糙、舌常伸出、表情痴呆等,这些身体上的特征在出生时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又如小头症、大头症和水脑症,也很容易就能发现。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一、 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1. 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异常问题小头症或头围太小与智力障碍发生率的增加有关;大头症或头围太大,可能是脑积水造成的,而脑积水引起的大头症常伴随较高的认知缺陷发生率,尤其是学习困难的情况较多。另外,那些身材异常的儿童也容易被家长所发现。身材比平均值高大或矮小的个体虽然不一定有问题,但也要特别关注,因为这两个群体都有较高的发展障碍可能性。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一、 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2. 通过对照检核表发现发育迟缓儿童为了提升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发现率,家长可通过各种相关的检核表为家中的婴幼儿作初步的筛检,以做到早期发现。目前,我国在生理发展方面有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肌肉生长等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父母可将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与平均数对照,得知孩子发育的水平。在心理发展方面,有适应行为、运动、语言、思维、人格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指标,家长可以此作为参考,如发现问题尽快到相关机构作进一步检查。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一、 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3. 通过简易筛查发现障碍儿童家长常用的简易筛查表从儿童的动作能、言语能、应物能、应人能等方面对婴幼儿进行测查。简易筛查表测查内容少,时间短,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怀疑听力有障碍的儿童,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听力情况,采用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如用敲击声、铃声、哨声、有声响的玩具以及言语声等。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一、 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3. 通过简易筛查发现障碍儿童对怀疑视力有障碍的儿童,家长用蒙着红布的手电筒吸引儿童的注意,手电筒要时远时近、时左时右,从多个角度观察儿童是否有异样表现。如果是晚上,则可以“开灯”“关灯”交替进行,观察儿童对光线的反应情况。也可以用玩具吸引儿童的视觉注意,观察其眼睛转动的情况及能否追随运动着的物体。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1. 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在新生儿满月前,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会去家中访视两三次,他们除了了解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外,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测量并记录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并细心观察儿童的精神状况、呼吸情况、吸吮能力等,同时检查眼、口腔等部位,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发育或发展迟缓的儿童。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2. 为发育异常儿童建立专案管理卡对早产儿、营养不良儿、先天畸形儿和高危儿等发育异常儿童,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会建立专案管理卡,指导家长在护理方面应特别注意的地方,而且他们还会花较多的时间来关注这些儿童的成长。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3. 对婴幼儿健康全面负责保健机构把这方面工作重点放在3岁以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尽早发现发育迟缓儿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儿童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4—6岁儿童每年检查一次。具体项目包括:①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测量,进行生长发育检测;对头颅、五官、胸腹、四肢等进行系统检查。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3. 对婴幼儿健康全面负责(1)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尽早发现发育迟缓儿童②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各进行一次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简称DDST),检测儿童智力发育情况。③选择6个月、1岁、2岁、3岁各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④选择性地进行微量元素、血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以及膳食评价等。通过检查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3. 对婴幼儿健康全面负责(2) 防止常见病,及时对体弱儿童加强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沙眼、龋齿等是儿童身上最常见的疾病,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一方面要向家长传授预防知识,另一方面,在检查中一旦发现儿童患有上述疾病,就应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给予及时治疗,以保证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二、 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3. 对婴幼儿健康全面负责(3) 适时地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和控制致残性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预防接种,可预防某些致残性传染病的发生,如急性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乙型脑炎等。一旦发现儿童得了某些传染病,医务人员应尽最大的努力把传染病的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三、 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中的职责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是早期发现特殊儿童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可以通过幼儿体格检查发现有发育或发展问题的儿童。现在不少地区已把听力测查、视力检查等列入幼儿体格检查项目之中,以便能尽早发现听力、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儿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教师还可通过在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发育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家长通报,建议幼儿到专业机构作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也叫疾病诊断,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医学模式,通过患者的体征或症状来判别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一般对特殊儿童的医学诊断包括一般性的健康检查、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和病史询问。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1) 体重体重为人体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构成了体重的主要成分。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但由于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故体重在体格生长各指标中最易波动。测量体重一般使用体重秤,精度为0.1千克。测量时,儿童自然站立在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取数据。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注意:测试时,尽量减少着装;上、下体重秤时,动作要轻缓)。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2) 身高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较难测准,可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厘米。一般测量身高使用身高计,精度为0.1厘米。测量时,儿童赤脚,呈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骶骨部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3) 肺活量以肺功能为代表,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肺活量测试的是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功能和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一般使用肺活量测试仪测试肺活量,以评定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测试时,儿童面对仪器站立,将吹嘴装在吹气管进口上,做深吸气后屏住气,然后迅速对准吹嘴压实,做一次尽力的深呼气,直到不能呼气为止。测试两次,仪器自动记录最大值。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4) 脉搏(心率)脉搏能反映心血管系统多方面的状态,如心跳的频率和节律、心脏的收缩力、血管充盈度、动脉管壁的弹性等。它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可行的指标,对早期发现人体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是监控运动强度的简易指标之一。脉搏的次数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婴幼儿每分钟可达100—140次,儿童每分钟70—100次。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5) 血压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通常所说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目前常用血压计配合听诊器测量血压,测量时应注意满足以下条件:情绪应稳定,应在安静的室内休息10—15分钟以消除疲劳、紧张等对血压的影响;检查前5分钟内不要做体位变动;室内温度应以20℃左右为宜,太冷、太热对血压高低都有影响;检查血压前半小时内,应避免进食,排空膀胱(解小便1次)。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1. 一般性的健康检查(6) 感觉包括对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系统功能的检查。(7)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一般视诊、头颅检查、颅神经检查。其中,一般视诊包括生长状况、面容、意识状态、反应情况、动作与步态、肌肉张力和运动协调等;头颅检查包括头的大小、外形、头围和头的活动状况等;颅神经检查主要是对12对颅神经功能的检查。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2. 针对性的特殊检查(1) 血液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克汀病,并有助于诊断先天性风疹、巨细胞包涵体病、弓形体病等。(2) 尿液检查特殊的尿味有助于诊断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通过尿液检查可以检查出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蛋氨酸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异戊酸血症。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2. 针对性的特殊检查(3) 染色体分析有助于对唐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作出诊断。(4) 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伴有骨骼变化的智力障碍。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2. 针对性的特殊检查(5) CT检查可以发现某些颅内病变,如脑积水、脑畸形、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进行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及结节性硬化等。(6) 脑脊液检查目的在于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脑膜是否有刺激性症状以及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3. 病史询问(1) 父母的亲缘关系与家族史主要了解是否有遗传性、家族性疾病,是否为近亲结婚等。(2) 母亲的妊娠史主要了解母亲的生育年龄,怀孕期间患病及服药情况,是否遇到意外事故,是否出现明显的不良情绪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一、医学诊断3. 病史询问(3) 儿童的出生史主要关注儿童是否为早产,是否窒息或抢救(抢救程度),是否有产伤、感染、低血糖等现象。(4) 儿童的生长发育史主要包括:一般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等身体发育情况,疾病及服药情况等;心理特征,如动作发展水平、语言发展水平、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早期环境,如早期亲子关系、早期生活环境、早期干预情况、受过何种伤害、是否出现过意外事故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也可称为问题诊断,是一种用以测量人的心理功能,包括智力水平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方法。具体来说,心理诊断是心理工作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运用访谈、观察、各种检查及测量等心理学方法对儿童的智能状况、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作出正常与否及其病因、功能损伤程度的判断。按照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适应行为评定和人格测验三大类。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1. 智力测验测量儿童一般能力的高低,测量结果一般用智商来表示。常用的婴幼儿发育筛查和诊断工具有: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简称PPVT)、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简称WPPSI)、格塞尔发育量表(Gessel Development Scale,简称GDS)、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cCarthy Scale of Children,简称MSC)、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简称S-B)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2. 适应行为评定常用的婴幼儿适应行为评定工具有:美国智力障碍协会适应行为量表(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简称AAMD-ABS);文兰社会成熟量表(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简称VABS)、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ability Testing Form)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主要用来测量个人在诸如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价值观、品德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常见的儿童人格测验有: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1) 3—7岁儿童气质问卷(Par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简称PTQ)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切斯(Stella Chess)领导的研究小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NYLS)于1977年设计了家长评定的3—7岁儿童气质问卷。该问卷选定了九个维度,即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总共包括能够清楚、独立地代表儿童日常生活一般表现的72个条目。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2) 凯里儿童气质量表系列它是由凯里(William Carey)和麦克大卫(Sean McDevitt)等人依据托马斯和切斯的儿童气质理论陆续发展出的1—4个月、4—11个月、1—3岁、4—7岁、8—12岁共五套问卷,其中包括:幼婴气质问卷、婴儿气质问卷(修订版)、幼儿气质评估表、3—7岁儿童气质问卷、8—12岁儿童气质问卷。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3) 幼儿人格评定量表由我国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编制,将4个主要因素作为评定幼儿人格发展的标准,即探索主动性、合群和适应性、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独立性,检测项目共45个。检测方法是由家长根据孩子实际表现来回答问题,最后得出反映孩子人格特征的分数。3—4岁孩子的家长均可以对照评定量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人格评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矫治。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4) 儿童人格测验(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简称PIC)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沃特(Robert Wirt)等人编制,1990年发表修订版。该量表由父母完成,用以评估3岁—16岁儿童抑郁、焦虑、多动和社会性等人格特质。该量表的修订版共计16个分量表,其中3个为效度量表,分别是撒谎量表(L)、频次或偏差反应量表(F)和防御量表(DEF);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二、 心理诊断3. 人格测验(4) 儿童人格测验(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简称PIC)12个为临床量表,分别是成就(ACH)、智力筛查(IS)、发展(DVL)、躯体症状忧虑(SOM)、抑郁(D)、家庭关系(FAM)、过失行为(DLQ)、退缩(SDL)、焦虑(ANX)、神经症(PSY)、活动过度(HPR)和社会技能(SSK)量表,用于鉴别儿童特殊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评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家庭中的心理气氛等;1个为筛查量表,即适应(ADJ)量表,用于评价儿童的心理健康适应状况,以决定儿童是否需要接受心理评价。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三、 教育诊断是一项深度的检查及判断工作,专业工作者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采用各种评量方法,细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前特殊儿童目前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学习困难程度以及在教育上的特殊需要。教育诊断的结果可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诊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测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三、 教育诊断1. 测验法它分为正式测验和非正式测验。通过标准化的正式测验,便可收集儿童当前的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特点及存在的缺陷。非正式测验是教师自制的一种测验形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测查特殊儿童的某部分知识或某方面的能力。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三、 教育诊断2. 观察法观察法是特殊儿童教育诊断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特殊儿童在语言、思维、社会性等方面很不成熟,进行标准化测验时常会发生困难。而观察法大多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获取的资料真实可靠;同时观察时所获取的资料都是观察者亲自经历的,可使观察者全面把握情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关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的宝贵资料。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三、 教育诊断3. 访谈法当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学前特殊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时,访谈便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访谈,可以收集许多有关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的真实资料,这对于儿童的诊断和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都十分有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