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二章 旅游主体文化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主体和旅游主体文化的概念;2.了解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3.了解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角色;4.了解旅游主体的一般心理特征。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品位;2.能够分析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角色及文化动机;3.能够分析旅游主体的旅游心理与审美主题的规定。案例导入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跑出去呢?开始我还试图回答,后来只是冲人友好地一笑作罢。BIG PACK、VAUDE或是随便什么背包、挎包,只有当包上肩的刹那,人才会明白关于出行是一种逃避抑或一种追寻的争论毫无意义,唯一重要的是,你已经在路上!默念着“让逝去者重临,让将熄者再燃”的咒语踏在路上,便恍惚惚瞥见青春与梦想的背影。那时的人好像是醉的,而醒时躲在小屋里看着堆在床角的睡袋、帐篷,便有些“醉里挑灯看剑”的味道。思考:正如案例中作者所述,现代人为什么总是背起行囊作长期或短期外出旅行,他们的动机有哪些?而在旅游过程中又常常表现出哪些行为特征?而且不同的生活背景的人在这些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别,从旅游者自身的主观视角看,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了旅游的生活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一、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一)旅游主体的概念旅游主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浏览主体。(二)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和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二、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从本质上说,旅游文化是旅游的“人”化,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旅游主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中处于中心位置。从旅游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旅游主体是旅游客体的主宰从旅游主体与介体的关系来看:介体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围绕主体而展开的三、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特征(一)时代性时代性是指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旅游主体在不同时代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即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1.旅游主体性格: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今天,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为开放和外向。2.旅游主体构成:古代休闲旅游者多为上层贵族;现在多为人民大众。3.旅游审美观念:对于同一个旅游客体,由于旅游审美标准不同,古代人可能不视为美意,现代人则欣赏倍加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德 俗称《维纳斯像》(二)民族性民族性是指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民族其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三)层次性层次性是指旅游主体子系统所具有的文化社会层次性差异。四、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品位(一)主体的文化身份与人格个性1.文化身份: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与他人、他群体、他民族相比较之下所认识到的自我形象。文化身份的内涵是: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语言、家庭体制、生活方式、精神世界。2.人格与文化人格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里奇(D.Krech)认为,“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所有特性的总和,优势适应环境的特有机制,因此,它是由环境不断改变着的”。我国心理学家孙本文认为,“人格是个人行为特质表现相当统一与固定的组合形式,简单说,亦可谓之个人行为统一的定型”。文化人格是个人显现出来的有益于社会的祟高的个性和品格,是社会文化体系塑造的结果,它在保持个体人格的前提下,进一步融入了所交往的各种社会的文化品质。(二)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与人格个性旅游者文化人格与民族性格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民族性格是旅游者所呈现的整个民族的某些性格特征而言的,而旅游者的文化人格则是对个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而言的。五、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一)旅游的发展体现着主体人性从必然到自由的发展过程(二)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求真、向善、审美(三)旅游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享受、愉悦、超越第二节 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角色及文化动机一、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角色(一)旅游主体是文化的需求者1.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发展需求2.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是物质性需求更是精神性需求(二)旅游主体是文化的传播者1.旅游主体对某一异已文化的认知,体验及其对旅游地居民的影响,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传播过程:归向文化传播、来向文化传播2.旅游主体的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二重影响。(1)积极性的影响:第一,以旅游主体为媒介,促进了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人类文化一体化的完成。第二,在来向文化传播中,旅游主体文化的积极影响不限于居住生活,而且对旅旅游主体体即文化资源本身也构成重要影响。(2)旅游主体文化的消极影响第一,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具体的文化破坏第三,旅游主体的求奇、求新心理刺激了旅游地的“文化赝品”的盛行第四,旅游主体文化与居住者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旅游地的文化失衡和社会的波动二、旅游主体的文化动机(一)审美动机1.自然审美型动机2.艺术审美型动机3.社会审美型动机4.饮食审美型动机(二)学习动机:学习、好奇(三)刺激动机(四)怀旧动机(五)宗教动机第三节 旅游主体的旅游心理与审美主题的规定一、旅游主体的一般心理特征(一)旅游主体的兴趣1.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物质兴趣,包括:食、住、行、购等方面。2.旅游主体的精神兴趣中,认识兴趣是一个重要方面。(二)旅游主体的气质与性格1.旅游主体气质的四种类型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性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也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等动力的特征。旅游主体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即活泼型、安静型、急躁型、和胆小型四种。活泼型气质,即通常所指的多血质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旅游主体活泼好动,很热爱旅游,也很适合旅游。安静型气质,即粘液质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旅游主体乐于参加以往曾参加过的、比较平衡的旅游项目,具有比较稳定的兴趣,一般不易转移。急躁型气质,即胆汁质气质。这类旅游主体精力充沛,但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得容易急躁,缺乏足够的耐心。胆小型气质,即抑郁质气质。具有这类气质的旅游主体胆小畏缩,他们对于旅游项目,旅游方式的选择常常具有传统的习惯的倾向。2.旅游主体的性格旅游主体的性格类型:(1)按照旅游主体的心理机能的特征,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性格类型。A.理智型旅游主体。能够根据个人的身体、经济、时间等条件来安排旅游计划,考虑仔细具有科学性。B.情绪型旅游主体。旅游计划、行为完全受情绪的控制。C.意志型旅游主体。准备好旅游计划后,便积极行动,按计划行事。(2)按照旅游主体心理活动的倾向,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A.内向型旅游主体。不喜欢与别的旅游主体交往,很少与别人一起行动、交谈、情绪上常常表现为郁郁寡欢。B.外向型旅游主体。喜欢主动与其他旅游主体交谈,能很快适应旅游环境的迅速变化。(3)按照旅游主体个体行为特点,又可以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两种性格类型。A.独立型旅游主体。在旅游地点、项目的选择上以及旅游购物等方面,不大会受别人的怂恿或变动。B.顺从型旅游主体。旅游中愿意随旅游服务人员引导的方式,也喜欢效仿其他旅游主体的做法。按旅游主体的社会生活方式来划分,分为理论型旅游主体、经济型旅游主体、审美型旅游主体、社会型旅游主体和宗教型旅游主体。理论型旅游主体。能看出旅游生活中的问题,但只会高谈阔论,却不能切实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济型旅游主体。善于精打细算,时间和金钱在旅游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有时过于斤斤计较。审美型旅游主体。为了寻求生活,寻求自然中的美,而参加旅游活动,他们比较考虑经济方面的得失,也不去计较与审美活动不想干的事情。社会型旅游主体。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心,注重旅游环境的质量,能同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各种旅游资源,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旅游主体。宗教型旅游主体。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朝觐。为了去向神灵膜拜,他们一般很少有杂念,表现出了与世无争的态度。二、旅游心理的发生人们要参加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其需要求美心理也是引发旅游的动机之一满足爱的需求是引发旅游的又一动机三、旅游审美主题的规定(一)旅游审美主题的丰富性旅游审美主题的丰富性。首先源于旅游主体审美心理、旅游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次,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旅游主体创造了更多的审美空间与审美对象。(二)旅游审美主题的分类1.自然类审美主题,是指大自然和其中各种自然物作为旅游和审美的对象。2.社会类审美主题,即把社会文化作为旅游和审美的对象。3.精神类审美主题,是把满足精神需要的某种特殊方式作为审美的对象。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主体和旅游主体文化?2.如何进行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3.什么是文化身份?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包括哪些内涵?4.分析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角色。5.简述旅游审美主题的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