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0张PPT)旅游文化模块五 旅游建筑文化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你曾经游历过哪些传统建筑?你最喜欢的哪种类型的传统建筑,为什么?帕特农神庙天坛祈年殿法国凡尔赛宫故宫马克思故居鲁迅故居任务一 旅游建筑文化概述活动一 中国旅游建筑文化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建筑天然崖洞、构木为巢/穴居木骨泥墙房屋、干栏式木构建筑2、奴隶社会建筑夯土技术、使用青铜工具木构架成为主要结构方式瓦: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3、封建社会建筑战国时期出现了铁质工具和砖秦汉: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基本形成木架建筑渐趋成熟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斗拱普遍使用、屋顶形式多样代表作: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技艺:使用雕刻、绘画艺术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时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砖塔的鼻祖。平面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构成,高约40米。成熟时期:隋唐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木结构的构件形式及用料规格化,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如西安的大、小雁塔建筑艺术风格:整体建筑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单体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门窗多用板门和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隋唐时期建筑代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赵州桥,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大雁塔小雁塔大转变时期:宋代出现了建筑规范文献《营造法式》建筑特点:屋顶的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的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华丽。园林兴盛代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道观,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前檐柱采用木雕盘龙柱形式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发展时期:元代宗教建筑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大量使用“减柱法”,用天然弯曲的木材作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北京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的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高峰时期:明清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和城墙建设,琉璃面砖、琉璃瓦的数量与质量大大提高。无梁殿南京报恩寺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建造极盛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二、传统单体建筑的基本构成1、台基台基多高于台基低;台基级数多高于台基级数少;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台基;须弥座台基高于其他台基;有栏杆栏板高于无栏杆栏板。2、屋身间:四根柱围合成的空间开间:建筑物迎面的间数,或称“面阔”进深:建筑物的纵深间数3、斗拱4、彩画和玺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由各种不同的龙凤图案组成沥粉贴金旋子彩画常用于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和寺庙藻头内使用卷涡纹的花瓣,即旋子不一定贴金苏式彩画等级最低,一般用于住宅及园林枋心会有山水风景、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不贴金请分辨下图的彩画类型,并说出它们常用于哪种建筑类型。5、屋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硬山顶5、屋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四面斜坡 屋顶面稍有弧度一条正脊 四条斜脊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级别庑殿顶斜脊正脊单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四条斜脊(戗脊)歇山顶正脊垂脊斜脊焦山瘗鹤铭馆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庑殿顶歇山顶庑殿顶与歇山顶的比较比较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屋面双坡 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悬山顶正脊垂脊山墙悬山顶屋面双坡 不悬出于山墙之外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硬山顶山墙正脊垂脊硬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相同之处:都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面双坡不同之处:悬山顶屋檐两侧伸出山墙;硬山顶屋檐两侧和山墙齐平探 讨攒尖顶平面为正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没有正脊,若干垂脊交于顶部攒尖顶屋面成四角或八角形梁架结构多用四柱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盝 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特点:出檐深远造型多变礼制烙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六种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特点名称 正脊 垂脊 斜脊 屋檐两侧是否挑出山墙 用途庑殿顶 有 无 有 是 皇宫寺庙主体建筑歇山顶 有 有 有 是 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及园林住宅悬山顶 有 有 无 是 一般建筑硬山顶 有 有 无 否 一般建筑攒尖顶 无 有 无 是 建筑小品盝顶 无 无 有 是 少数民族建筑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练一练说出屋顶的名称硬山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练一练说出屋顶的名称悬山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练一练说出屋顶的名称攒尖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练一练说出屋顶的名称歇山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练一练说出屋顶的名称庑殿顶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重檐>单檐如何判断屋顶形式的等级主体建筑主要建筑其他: 次要建筑古建筑的分布规律讲究“中轴线”中轴对称所以,凡是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重要建筑,且其中必定有一个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是次要建筑。这样的布局方法显示了尊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原则古建筑的分布规律沿中轴线由外向内逐个游览用较多的时间来观赏主体建筑有选择的观赏有特色的非主体建筑古建筑的游览方法补充: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抬梁式抬梁式: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穿斗式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井干式井干式: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思考题木架结构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木构架的优点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意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防震、抗震。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木构架的缺点怕火怕潮湿易腐蚀《中国古建筑全览》上这样描述:“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因寺院不大而地处偏僻山村,所以才能幸免灾难保存至今。”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在平面布局上,对称与自由并存:对称:宫殿、官署、庙宇、官宦住宅——宏伟庄重自由:民居、风景园林——自然随意四合院Google地图中的紫禁城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岳阳楼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陕北窑洞—黄土高坡江南民居—水乡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宫殿建筑寺观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宫殿建筑1、宫殿沿革最早的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秦代: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隋代以后:“三朝五门”制度明故宫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清代五门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目前保存完好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2、宫殿的布局严格的中轴对称大小对比:皇权的至高无上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对自然谦恭的情调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左祖右社(左庙右社)《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左祖右社”。左祖: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又称“太庙”右社:帝王祭祀土地神(社)、粮食神(稷)的地方前朝后寝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社稷坛太庙前朝:皇帝上朝治政、举行重大典礼、朝贺和宴请的地方。太和殿:又称金銮殿,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重大典礼举行的地方中和殿:皇帝上朝前准备的地方保和殿:皇帝宴请众臣和举行朝政的地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后廷)乾清宫:皇帝寝宫坤宁宫:皇后寝宫慈宁宫:皇太后寝宫东西六宫:嫔妃居住御花园故宫御花园3、宫殿的陈设华表石狮吉祥缸嘉量日晷铜龟、铜鹤鼎式香炉华表用于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与装饰象征了皇家的高贵与尊严华表的发展:华表尧舜时代出现指示道路诽谤木(汉)桓表柱头柱身基座明永乐年间建造龙头石兽承露盘云板层层回环的白云中盘绕着一条巨龙华表之冠石狮始建于东汉,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左雄:爪下为球,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右雌:爪踩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北狮雄壮威武,南狮活泼有趣吉祥缸吉祥缸是指置于宫殿门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用的水缸。古时又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的水似海般多,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誉为“吉祥缸”。每到冬天,宫中人员都要给缸套上棉套,并上覆缸盖,且还要在下边的石座内燃上炭火。这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缸中的水冻结成冰,以备急需。故宫中的吉祥缸除了防火的作用外,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制作吉祥缸的材料也较多,但常见的是用铜铸而成。猜猜故宫有多少个吉祥缸?史料记载,清代中期,宫内共有大小“吉祥缸”308口,而今仅存有108口。明清两代550多年来,故宫内宫经历过较大的火灾20余次,平均每50年就会发生一次。嘉量:是我国古代标准量器乾隆初年,有人得到一只东汉时期“嘉量”,叫做“新莽嘉量”,并把它献给乾隆皇帝。乾隆认为此乃天意,应当在宫中安设。于是,以“新莽嘉量”为依据,参考唐太宗时期方形“嘉量”样式,于乾隆九年(1744年),制造出两个方形和两个圆形“嘉量”。乾隆皇帝把其中两圆一方3只“嘉量”,分别置放在北京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将余下的那只方形“嘉量”,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派人送到盛京,陈设在沈阳故宫崇政殿前。嘉量的寓意表示皇帝的公正和至高无上象征国家统一和强盛日晷计时器秦汉时期已广为使用利用太阳投影与地球自转的原理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铜龟铜鹤象征长寿太和殿前的铜龟太和殿前的铜鹤鼎式香炉礼器有盖为鼎无盖为炉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仙人走兽是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脊兽。分仙人和走兽两部分,其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11个,每一个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太和殿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龙: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凤:比喻有圣德之人。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狮子: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天马、海马:前者追风逐日,凌空照地,后者入海入渊,逢凶化吉,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都是忠勇之兽。狻猊(suān ní):形状象狮子,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凶猛残暴,吃虎,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狎(xiá)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獬豸(xiè zhì):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它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螭(qiú chī ),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行什:造型象只猴子,但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又因其形状很象传说中的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坛庙建筑坛庙沿革坛:土石堆筑的高台庙:一种住宅祭礼神灵的场所。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祭天地:天坛祭社稷:社稷坛祭祖宗:太庙主要坛庙天坛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坛庙建筑明永乐年建曲阜孔庙杭州岳王庙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圆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蓝南京旅游职业学院123456789九天心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天坛祈年殿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三重檐攒尖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曲阜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杭州岳王庙始建于南宋,清代重建陵墓建筑封土的沿革陵园布局墓室结构随葬品古代帝陵墓葬的起源起源:形成于奴隶社会《礼记》“墓而不坟”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孔子成人后,想要祭祀一下父亲,却找不到墓之所在,后费尽许多精力才算找到,为方便以后的祭祀,孔子便在父亲的墓上堆土垒坟,植树作为标志。中国古墓葬的本质特征寄托、包容生者的亲情反映死者生前权利的大小希望对家族后人加以保护和庇护一、封土的沿革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方上封土形战国时陵墓封土以方形为贵为上,所以至秦汉时帝王陵墓封土多采用“方上”形,即帝陵封土位于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夯筑到一定高度,顶端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顶,称为“方上”。整个坟丘像被截去顶部的方锥体,犹如倒置的斗,所以又称“覆斗形”。秦始皇陵最终想象图以山为陵汉文帝霸陵是历史上第一座以山为陵的帝王陵墓,但形成定制始于唐代。利用山的峰峦作为帝王陵墓的坟头,与“方上”封土陵丘相比,更加高大壮观,更加坚固持久,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威严尊贵。自唐太宗李世民以九峻山为陵建造昭陵开始,帝陵构筑在山上,陵园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也是我国重要的帝陵形制之一。汉文帝霸陵唐太宗昭陵乾陵宝城宝顶形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修建孝陵时,陵墓封土演变为“宝城宝顶”形。在地宫上修筑圆形砖城,称为“宝城”,砖城内填土,形成高出城墙的圆顶称为“宝顶”。宝城前设突出的方形城台,上面建明楼,就是“方城明楼”。明清两代帝陵基本都是如此形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明成祖长陵祭祀建筑区“陵”是帝王的坟墓,“寝”是帝王灵魂的起居场所,“庙”是祭祀和朝拜的地方,三位一体共同形成了陵寝。后代的陵寝变迁及发展,主要在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帝王陵墓的陵园布局和以“寝”为主体的祭祀建筑群上体现了出来。二、陵园布局祭祀建筑区用途:供祭祀之用;建筑物:祭殿、配殿、廊庑、祭坛等神道用途:通向祭殿和坟前的导引大道;建筑物:石兽、石人、神道柱护陵监用途: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建筑物:衙署、市街、住宅等明楼前石供案五供器:中间石香炉,作三足鼎形,炉身和炉盖各用一整石雕成。烛台,烛盘下雕仰莲瓣一周,下雕云纹。花瓶,小口大腹,两耳各雕衔环。明孝陵神道主神道清东陵神道三、墓室结构土穴木板墓木椁及黄肠题凑棺椁是盛放死者遗体的葬具。“棺”是敛尸用具;“椁”是套在棺外面或绕棺四周的匣子。《说文》段注:“木椁者,以木为之,周于棺,如地之有郭也”。棺椁的发展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黄肠题凑乃汉代天子、诸侯王才能享有的最高级别葬制,目前全国共挖掘出6处此类汉墓。《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通俗地讲,柏树剥去外皮,为黄色,美其名曰“黄肠”,“题”便是端头的意思,头皆向内便是“凑”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砖石墓战国时期,出现了空心砖砌筑的墓室西汉时也出现了石结构的墓室,以砖石混合构造而成石室墓在历代帝王陵中普遍使用主要材料:汉白玉、艾叶青石、花斑石平面布局:前朝后寝画像石墓四、随葬品古人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支配下,厚葬之风一直是丧葬文化的主流,随葬品品种丰富、数量巨大,几乎活人所用者皆为死者所用,是盗墓之风的诱因,但也为我们保留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物,成为旅游鉴赏的对象。原始社会——陶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生产的普及,使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包括各种生活用品、生产用具、武器以及装饰品等,多为死者生前所用。在夏商周时期,随葬品中还出现了陶制礼器。奴隶社会——青铜器商周时代,青铜器生产技术发达,青铜礼器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贵族墓葬多采用青铜礼器随葬。青铜礼器主要包括酒器、饮食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并且成套配备。在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就有210多件。曾侯乙墓的全套青铜礼器重达10吨的秦铜车马制作精致,结构复杂,技艺精湛,比例准确,被称为“青铜器之冠”。封建社会——明器所谓明器,又称冥器、鬼器,就是专门为随葬死者而制作的各种器物。所用原料多为陶、瓷、竹、木、石,所模仿的有礼器、兵器、工具以及车、船、仓、井、房屋、庭院、栏圈等模型以及人、兽等,大凡世之所见皆做之。俑就是明器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了,它们大小和真人真马相同,排列成军阵,规模庞大,制作达到了已发现的历代陶俑中的顶峰。唐代墓葬陪葬大量使用低温釉陶器“唐三彩”,出现了分工齐全的各类三彩俑,包括镇墓兽俑、仪仗俑、乐舞俑等,成为盛唐文化的典型代表。北宋以后逐渐流行纸扎明器,但不随死者下葬而是在下葬之时或之后焚烧。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骊山是“风水宝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秦始皇陵自继位起始修,至死时结束,共达37年;陵园按照当时咸阳都城布局,总面积56.25km2,坐东向西,分内、外两城,平面呈“回”字形。五、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帝陵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西汉帝陵西汉11座帝陵中除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外,其余9座都分布在陕西咸阳,一字排列,形成“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恢弘景象。汉代盛行厚葬,墓中随葬品极其丰富,葬具是“黄肠题凑”,葬服是“金缕玉衣”,华丽无比。汉武帝茂陵是规模最大的西汉帝陵,陵园周长1688m,封土高46.5m。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朝陵墓唐代帝陵唐帝陵区西起高宗乾陵,东至玄宗泰陵,沿关中北山分布于6县境内,绵延长达lOOkm。陵园建制坐北朝南,背山面河,南北轴线,东西对称布局。唐代十八陵中多数采取“因山为陵”,玄宫开凿于山南半腰,帝后同穴。唐代实行皇戚功臣陪葬皇陵制度,其中以唐太宗昭陵最多,为167座。唐乾陵乾陵的“三个唯一”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着不同国号的两个皇帝的陵墓。关中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未被盗掘的陵墓,远远望去,乾陵宛如一尊庞大无比的睡美人塑像,造型奇特更为历代帝陵之冠。明代帝陵明代帝陵共15座,除分布于南京的明太祖孝陵和北京金山的景泰帝陵外,其中13座集中在北京昌平县的天寿山南麓,通称“明十三陵”。基本布局是以明成祖长陵为中心,各陵分列左右,共用一条神道和陵墓石刻,是中国皇陵史上的创新。明孝陵为何能在数百年间躲过贼手?横穴式设计独龙阜是一座石头山,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墓道侧偏反常规设计流石防盗当盗墓贼挖开一个洞时,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濒临主城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徽州明清住宅苏州住宅闽南土楼住宅窑洞住宅干栏式住宅北京四合院: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硬山顶,讲究对称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基本形制: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徽州明清住宅马头墙错落有致多为三合或四合式楼房布局木雕精美,彩画色彩淡雅代表:西递、宏村天井马头墙徽派木雕江南民居苏州住宅——六大古镇周庄:商业古镇,集中国水乡之美同里:居住古镇,古桥甪直:宗教古镇乌镇:诗画乌镇西塘:生活西塘南浔:财富南浔,文化之邦,诗书之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送人游吴》提问:诗句描绘了苏州怎样的居住特色 小桥,流水,人家——苏州缘水而筑,与水相依:面水民居临水民居跨水民居面水民居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街道河道河道住宅住宅住宅石栏河埠临水民居住宅街道河道住宅街道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舟楫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跨水民居街道住宅河道 河道住宅街道廊桥闽南土楼住宅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窑洞住宅分布在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是在一片黄土高地上,先在中间挖出一个院子形状的空间(往下挖),然后沿着这院子四面向土壁内挖进去(水平方向),作为房间,有的一直向内挖进去达两间房间的深度。外面可作堂屋,里面是卧室。干栏式住宅—傣族竹楼傣族民居被称为“竹楼”,由于云南傣族聚集地盛产竹子,故住宅的梁、柱、楼板和墙全都用竹。下层架空,畜养猪牛,楼上才住人,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竹楼”屋顶近似歇山式,脊短坡陡。“一颗印”式住宅由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就称为“一颗印”。四、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取向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建筑理念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中庸含蓄的思想突出的风水观念任务二 西方旅游建筑文化古希腊式建筑一、西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式建筑大斗兽场万神庙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科隆大教堂巴洛克式建筑炫耀财富不拘泥于结构逻辑充满欢乐的气氛标新立异二、西方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神权至上的建筑理念自由开放、追求个性的性格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