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旅游主体文化 课件(共46张PPT)- 《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旅游主体文化 课件(共46张PPT)- 《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旅游文化
模块二 旅游主体文化
——从旅游看人生
任务一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与分类
活动一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时代性:父母在,不远游
扩散性:茶马古道上的和顺古镇
任务拓展:泸沽湖何去何从?
活动二 旅游主体文化的分类
按照地域划分
东方旅游主体文化
西方旅游主体文化
按照旅游活动顺序
旅游动机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链接:中国文化本体的基本内容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宇宙意识
天道循环,周行不殆的因果轮回意识
血缘宗法,自然纲纪的伦理道德意识
唯我独尊,普济四夷的中华天朝意识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意识
自足自守,自治自强的内敛生存意识
重德轻才,重义轻利的群体价值意识
家族本位,光宗耀祖的不朽人生意识
西方传统思想可称为“哲学”,是“求真”
中国传统思想可称为“智慧”,是“求用”
“求用”与“求真” 是人类思想的两大基本动力,二者本应互相依存、并行而不悖,但具体到一种文化传统,则往往偏于一面。这两大文化系统都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者之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
《老不死的传统》,黎鸣,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12
“中国文明的合力等于零”
设想19世纪直到今天,西方人和西方文明从来都没有来过中国
设想某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一切从西方来的观念、思想、知识、发现、发明、创造、器物等,全都在刹那间消失,而唯一只留下属于中国的传统和我们自己的东西。
中国旅游主体文化:家庭本位
喜同不喜异、喜静不喜动、喜稳不喜变、重乡土、重血缘
西方旅游主体文化:个人本位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冒险进取、开放自由、重视享乐
思考:
古代中国航海家与西方航海家在航海目的上的主要差别
任务二 旅游动机文化分析
一、审美动机
二、学习动机
所谓游学既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
三、刺激动机
四、怀旧动机
五、宗教动机
凡属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中最少朝觐一次是当然的主命:精神健全,体格康健,身无债务,旅费备足,家人生活无缺。在往返麦加之行程中,更应顾及他的财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兰经里说:“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 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古兰经第三章九十七节)。
任务三 旅游审美文化分析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审美指的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内容、形式及价值的感知、观察、审视和品评,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带有情感的认识,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和审美活动四个要素组成。
一、审美个性
审美能力
审美方式:审美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审美时机(霜叶红于二月花、钱塘江潮)
审美距离(距离产生美)
二、审美层次
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悦神悦志
祈年门的柱廊及栏杆形成画框
框下祈年殿的完美全景(18度)
活动二 旅游审美文化类型和特征
自然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文化
艺术审美文化
活动三 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国人关注山水景观所负载的人文美,西方人则关注山水景观的自然美
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于对象的风景描述
中国人的风景审美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任务四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分析
活动一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特征
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需求
旅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性消费
旅游消费行为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密切联系
活动二 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差异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差异
出游方式差异
消费支出差异
消费习俗差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