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乌鲁木齐市第82中学 冯仁俊【教学类型】唱歌音乐课【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2.初步了解音乐中“反复”的手法3、学会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体会名额的地域特点。【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在欣赏与学唱中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2、艺术表现(1)过准确学唱,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2)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特点与风格。3、创意实践(1)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齐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2)通过演唱了解并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4、文化理解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2.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教学难点】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并在活动参与中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教具准备】钢琴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老师演唱《东方红》歌曲片段导入课题。教师:老师演唱的歌曲属于哪一个地方的民歌?学生:陕北。教师:你怎样听出是陕北地区的歌曲呢?学生:方言,音调。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陕北,学一学陕北的民歌。二、聆听歌曲1、初次聆听歌曲:(1)教师:歌曲有几段歌词?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学生:两段,一问一答(2)教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船夫,边划船边唱歌(3)教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2、再次聆听歌曲(播放歌曲)(1)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跟老师一起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2)教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属于哪种民歌体裁?(3)教师:歌曲的语言和情绪有什么特点?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激昂的,非常具有感染力,演唱用了地方方言,使歌曲更地道和更有韵味。学唱歌曲老师弹琴范唱教师:同学们注意仔细听,歌曲的旋律除了跳动比较大,还有什么特点?学生:旋律运用了“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师:旋律的重复出现了几次?学生:5次教师:请同学们用“啊”跟随老师来模唱这五条重复的旋律学生:模唱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唱重复旋律的歌谱学生:唱歌谱1遍教师:请同学们把歌词填入之前我们一起唱的重复的旋律里学生:重复部分填词学唱教师:老师唱1、2小节和最后一句的歌词,中间重复部分请同学们演唱学生:演唱中间重复部分的歌词教师:现在同学们完整地跟老师的伴奏演唱一遍《黄河船夫曲》观察歌曲谱例的装饰音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乐谱中有没装饰音?分别是什么装饰音?学生:前倚音和下滑音记号教师:同学们知道装饰音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会让单调的旋律变得更加的丰富,优美。播放原生态歌手王向荣演唱的《黄河船夫曲》视频,感受地道的陕北民歌及方言演唱教师:这首歌曲大家都已经掌握了,接下来我们能不能试着用陕西方言来演唱?教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找出哪里用方言演唱的吗?学生:找出方言演唱的词语,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教学生用方言演唱学生:完整用方言演唱一遍4、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发现旋律重复。教师:(1)《黄河船夫曲》运用了重复的音乐发展手法,“重复”是将现有的音乐素材反复使用。“重复”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本课歌曲中采用的是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塑造了黄河船夫粗犷的形象。歌词采用了上段问,下段答的形式,歌词中以反复出现的“九十九”的词句表达了很多的意思,描写了气势壮观的黄河以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体现出来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2)、曲式结构: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 1--4小节)和结束句(第 13--15)小节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在第一主题乐句与结束句之间(第 5--12小节)是采用将主题句片段重复四次的手法发展而成的扩充部分。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情景表演:(1)教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强弱次强弱教师:我们可以联想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学生:划船教师: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娴熟、协调有序(2) 教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学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分小组演唱歌曲(对唱)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沿着黄河的足迹,领略了陕北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到黄河岸边船夫们英勇拼搏的精神和豪放乐观的性格,歌曲也表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勇敢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学习聆听,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