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目标素养】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以及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时空观念。2.通过对早期殖民扩张的学习,认识早期殖民扩张对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史料实证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所引起全球性变化的基本史实。2.重点: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过程】导入:师: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全球性联系建立起来。大批黑人被从非洲贩卖到美洲,原产美洲的玉米和土豆等农作物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人口和物种的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新课: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一)人口迁移展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问题探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用唯物史观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影响?结合教材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表现。生:阅读讨论,归纳要点。师:方向: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影响:①促进世界人种的交流;②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表现:①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②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二)物种的交换【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指出物种交换的表现。有何特点?表现: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水果引入美洲②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特点:①欧洲人起主导(中介)作用;②美洲的植物食品对世界做了突出贡献【问题探究】根据下列史料分析全球人口迁移与物种大交换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师: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①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②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交融。③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过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同时,海上航路的扩展也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条件、概况1.条件: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2.概况(1)印度洋贸易——自由化贸易师:展示地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印度洋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海上通道。在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摇篮中,印度洋孕育了其中之三:印度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分列印度洋北部区域的东、中、西部。新航路开辟前,印度洋贸易的领导者是阿拉伯人;新航路开辟前期,葡萄牙人基本取代了昔日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贸易地位,并将传统亚欧商路扭转到了大西洋沿线一带。(2)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 蔗糖和烟草。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大西洋“三角贸易”的“罪恶”和“曙光”。①对非洲、美洲: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同时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开发;②对欧洲: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③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和不同文明的相互联系和交流。(3)太平洋贸易——丝银贸易葡萄牙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在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葡萄牙人还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另外,由西班牙经营的“马尼拉大帆船”,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丝银贸易的影响: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小结: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拓展;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中国的影响: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②西方殖民者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澳门、台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这也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③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传教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等(“西学东渐”)。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的殖民扩张师:早期殖民扩张有哪些国家?主要在哪里开展殖民活动?①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亚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的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②17世纪:荷兰、法国、英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一)西、葡的殖民掠夺: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展示材料: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实质:“教皇子午线”—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二)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17世纪,亚洲、非洲、北美洲荷兰:“海上马车夫”英国:“日不落帝国”师:早期殖民扩张带来了什么影响?阅读教材P44内容分组讨论对欧洲、亚非拉和世界的影响。(三)欧洲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发展1.商业革命补充材料: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师: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走上殖民扩张之路。东西方形势开始发生了逆转。2.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叫物价革命,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掠夺大量(主要是黄金白银)贵重金属输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师:促进封建制度的衰弱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3.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四)对殖民国家、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早期的殖民扩张对殖民国家、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对殖民国家:①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对殖民地:①局限:殖民者的掠夺造成亚、非、拉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②积极: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①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②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