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关系数据库第2章目录01关系模型02关系的码03关系的完整性04关系代数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关系模型及其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研究关系数据库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关系的完整性与关系运算问题。关系的码第2章022.2 关系的码在特定的关系中,不同属性的地位也不同,有些属性能够唯一地标识关系中的元组,而有些属性则不具备这种功能,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码,同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关系及关系的操作,关系中又定义了候选码、主码、全码和外码的概念。2.2.1 候选码定义:设关系R有n个属性A1,A2,…,An,其属性集K=(Ai,Aj,…,Ak),当且仅当满足唯一性和最小性两个特性时,K被称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又称为候选键。唯一性:关系R的任意两个不同元组,其属性集K的值是不同的。最小性:组成关系候选码的属性集中,任意一个属性都不能从属性集K中删掉,否则将破坏唯一性的性质。2.2.2 主码定义:从多个候选码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查询、插入、删除元素的操作变量,被选中的候选码称为主码(Primary Key),又称为主键或主属性。2.2.3 全码定义:若关系中所有属性组合在一起才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关系的码为全码(All Key)。2.2.4 外码定义:给定关系R2的一个或者一组属性X,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R1的主码,则X为关系R2的外码(Foreign Key),又称外键。此时称R2为参照关系,R1为被参照关系。由外码的定义可知,被参照关系上的主码和参照关系上的外码,其属性值来自同一个域,因此必须定义在同一个域上。关系的完整性第2章032.3 关系的完整性关系的完整性是关系中数据遵循的某种约束规则,也是关系数据库反映现实世界中数据正确语义的要求。在数据库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插入、删除和更新等操作时,必须满足完整性约束规则,否则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将无法得到保证。关系模型中的完整性主要包含三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2.3.1 实体完整性定义:假设给定关系R,则关系R中必须有主码K,其值必唯一且不能为空。当主码K由多个属性A1,A2,…,An组成时,组成主码K的所有属性均不能部分为空,也不能每个属性均取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每个实体都具有唯一标识,这就要求关系中的主码值必须唯一主码值不能取空,如若主码取空,则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这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可区分性相矛盾。2.3.2 参照完整性定义:假设给定属性X2是基本关系R2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R1的主码X1相对应(基本关系R1和R2可以为同一个关系),则R2中每个元组在X2上的取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要么取空值(X2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不能部分为空);要么取值与关系R1中某个元组的主码的取值相等。参照完整性就是定义外码和主码之间引用时遵循的约束规则的。2.3.3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的内在要求,任何关系数据库都必须支持,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是针对具体应用领域的,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义的约束条件,它反映了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