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21.芦花鞋1.教学内容分析 《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以做芦花鞋--卖芦花鞋 --送芦花鞋为线索,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淳朴善良,有担当。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作出解释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概括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小标题,大致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有计划地安排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教给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简单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芦花鞋》用空行的形式安排内容,提示学生将课文内容分为几部分来理解把握,也是前面利用小标题的方法读长文章的延伸。教学时,一是提示观察文章的编排特点,发现空行的提示,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具体事情中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品质,三是引导入境悟情,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意犹未尽的描写。《芦花鞋》重在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3.目标确定 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随班就读学生目标: 有表达的欲望,能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通过阅读课文,对《青铜葵花》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难点: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图片导入,初识人物教师活动 一、以图入文,激情引趣 1.出示芦花鞋图片。 2.过渡:这就是芦花鞋。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萦绕在每个读者的心间。相信读了芦花鞋的故事,你定会爱上芦花鞋。 3.课件出示人物介绍(见课件) 教师过渡:不一样的境遇,却映射着一个同样沉重的词语——痛苦。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沉重啊!也正是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个故事——《芦花鞋》。 学生活动 1.学生欣赏图片,并说说自己的疑问。 2.跟随老师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通过阅读了解作者及青铜、葵花的经历,对人物的苦难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唤醒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利用他们所熟知的作家信息打开交流的通道,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进入故事情境,为后续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 (一)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二)预习检查 课件出示: 1.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搓手(chuō cuō) 遗憾(hàn gàn) 祈求(qí qǐ) 雪屑(xiè xiào) 第一题的四个词语正确认读后.指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意思。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稻草()的街面()的绒毛 ()地望着()的芦花()的寒冷 3.小结:同学们通过自主预习,不但学会了生词,还积累了语言,展现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二、回顾旧知,发现不同 1.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几部分写的。《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标示每个部分。《芦花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采用什么方式标示的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提炼本课的小标题。 4.全班交流,要求:先说小标题,再说方法。 指名说。 (1)第一种方法:紧扣课题"芦花鞋" ,按事情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部分:编芦花鞋。第二部分:卖芦花鞋。第三部分:大雪中坚持卖鞋 。第四部分:最后一双芦花鞋。 (2)第二种方法:围绕谁干什么,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 第一部分:全家人编织一百零双鞋。第二部分:青铜拿起最后十双芦花鞋,跑进雪地里。第三部分:城里人二话没说,就付了钱。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赤脚踏过积雪。 5.试用小标题串联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主练习。 (2)交流。 冬闲时,青铜全家精心编织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镇上去卖。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到镇上卖剩下的十双鞋,一群城里人意外地买光了他的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花鞋,青铜脱下脚上的鞋卖给他,赤着脚走走回了家。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重要信息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梳理有效信息,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全班交流,说说从文章中自己了解到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尝试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弄懂题意后,举手回答,再进行领读 3.学生通过回答,可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随班就读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相关语句。 4.学生回忆长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它是采用什么方式标示的 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 5.试用小标题串联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主练习。 (2)交流。 设计意图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列小标题的方法,依据方法给课文列小标题,最后引导学生依据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层层递进,有效降低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难度。 环节三 :话题引领.品析感悟教师活动 一、欣赏芦花鞋,感受美好 1.青铜一家人编织的芦花鞋是种怎样的鞋 (1)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有关芦花鞋的词句材质样子给人的感觉买鞋人的表现(2 )交流预设。 有关芦花鞋的词句材质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样子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给人的感觉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买鞋人的表现嘴里嘖嘖嘖地感叹不已。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2.品析语句,写下批注,并交流。 (1)材质、样子。“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直接写出了这是一双美丽、舒适的芦花鞋。 (2)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两双鞋比成四只鸟窝、两对鸟,体现出这是一双充满家的温暖的芦花鞋。 (3)买鞋人的表现。描写了买鞋人一系列的动作,从“啧啧啧地感叹不已”“抚摸”“闻了闻”“稻草香”可以看出买鞋人对芦花鞋的喜爱,借城里人看见芦花鞋的反应来写这是一双富有艺术之美的芦花鞋。 (4)请其他同学补充 3.感情朗读。 芦花鞋美,作者的语言也美,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4.小结。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起来,写出了芦花鞋“舒适”“暖和”“美观”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走近青铜,体会品质 温暖美观的芦花鞋,和这篇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什么关联呢 让我们走近主人公青铜。有人说,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得深刻;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关键词再次走进这部作品,将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画出来,用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1.课文主要写了青铜的几件事 (采芦花、卖芦花鞋) 2.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铜 (1)小组学习,根据文字特点选用汇报方式。 (2)全班交流,分享收获。 活动一:描画青铜采芦花 给青铜画张采芦花的连环画,你会画怎样的背景 摄取哪些特写镜头 出示学生画作: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将下来。请再读“采芦花”片段,谈谈你对青铜的印象。 全班交流:以"毛茸茸、蓬松松、闪着银光”的芦花丛为背景,紧紧扣住“拿钻.挑、得”这些动词,将青铜采芦花呈现出来.从而刻画出一个勤劳能干,疼爱妹妹的青铜形象。 这样的青铜你喜欢吗?你愿意和他一起采芦花吗?带着你的喜欢,美美的读读“采芦花”。 活动二:合作表演卖芦花鞋 课文二、三、四部分着重记叙了青铜卖芦花鞋的过程,面对重重困难,青铜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 (1)文中多处出现关于青铜的描写,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用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互相分享阅读感受。 a.关于青铜的吃苦耐劳。 思考: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出天气异常寒冷? 结合自己看的生活经验,说说体会。 b.关于青铜的纯朴善良。 ① 青铜有机会将最后十双芦花鞋提高价格吗?那他又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② 卖出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因为钱吗? 3.总结追问:小小的青铜勤劳善良,坚强乐观,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么做 全班交流。围绕:1、家人榜样的力量2、因为这是一家人很重要的一笔收人,3、为了能让妹妹安心上学,照全家福。 总结:课文围绕芦花鞋向我们展示了青铜一家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所压垮,反而乐观向上,互相支撑,互相体贴,在苦难面前表现出了内心的强大与人性的魅力。是苦难让青铜这个小男孩长成男子汉,谁又能说他不幸福呢? 三、体悟成长,拓展阅读 同学们,青铜和葵花生活在一个苦难的时代,但苦难并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读读下面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总结:老师希望这朵朵芦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双双芦花鞋永远温暖着我们成长的道路,驱散生活中的阴霾,积极向上,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也希望好书永远伴随我们成长!学生活动 1.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完成表格,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小组内交流,互相分享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进一步了解芦花鞋是怎样的一双鞋。 3.学生再读“采芦花”片段,谈谈对青铜的印象。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预设:以"毛茸茸、蓬松松、闪着银光”的芦花丛为背景,紧紧扣住“拿钻.挑、得”这些动词,将青铜采芦花呈现出来.从而刻画出一个勤劳能干,疼爱妹妹的青铜形象。 4.带着喜欢,美美的读读“采芦花”。小组内互读,互相学习。 5.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关于青铜的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用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小组内设计青铜和家里人的对话,和街里人、城里人的对话,并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纯朴善良、坚强乐观、有担当。 6.小组内讨论交流,后选代表发言。预设:围绕:(1)家人榜样的力量;(2)因为这是一家人很重要的一笔收人;(3)为了能让妹妹安心上学,照全家福。 7.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有关芦花鞋的词句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前后勾连阅读,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青铜及家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 乐观的态度,体会苦难中的幸福。随堂检测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遗憾(hàn) 搓绳(cuō) B.祈求(qǐ) 葵花(kuí) C.雪屑(xuè) 污迹(wū) 二、下列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选一选。(填序号) A.关心、疼爱 B.惊喜、开心 C.满怀希望 D.期盼、焦急 1.“哥,这儿有一穗!”( B ) 2.“那你选一双穿上,不然就别去了。”( A ) 3.“我看到他们买的芦花鞋了,心里好喜欢,你还有卖的吗?”( C ) 4.“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D )作业设计 课文的结尾存有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的结尾吧! 大胆想象,续写故事,继续阅读《青铜葵花》。6.板书设计 芦 花 鞋 芦花鞋 美观 舒适 温暖 青 铜 勤劳能干 吃苦耐劳 苦难中成长 有担当 善良7.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文围绕芦花鞋向我们展示了青铜一家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所压垮,反而乐观向上,互相支撑,互相体贴,在苦难面前表现出了内心的强大与人性的魅力。是苦难让青铜这个小男孩长成男子汉,谁又能说他不幸福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