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调查研究工作 课件(共32张PPT)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章 调查研究工作 课件(共32张PPT)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十一章 调查研究工作
【内容提要】
调查研究是秘书重要的经常性工作。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本章从实际出发,着重阐述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含义、特点、内容、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效率,提高辅助管理水平。
第十一章 调查研究工作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与内容
第三节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程序
第四节 常用的调查方法
第五节 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二)调查研究的类型
(三)调查研究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概述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的合称。
“调查”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有目的地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实际情况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研究”是指对调查所获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从中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简称调研,就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特定客观事物进行有意识的探索和把握,从而获得关于客观事物规律性认识的活动过程。
“调查”和“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无从开展;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升华,没有研究,缺乏深入的提炼,调查也就失去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
典型调查
个案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三)调查研究的意义
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和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
调查研究是秘书和秘书机构发挥参谋辅助作用的重要途径
案例
第二节 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与内容
调研任务的指令性
调研内容的广泛性
调研时间的限制性
一、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基本情况调研
辅助决策调研
临时性专题调研
二、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
第三节 秘书调查研究工作要求
第三节 秘书调查研究工作要求
准备阶段
调查阶段
完成阶段
明确调查研究的项目和具体目的
收集资料,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
制订计划,拟出调查研究提纲
组建调研团队,进行合理分工
准备阶段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调查阶段
调研时要求做到:
收集材料要全面
发现材料要敏锐
挖掘材料要深入
获取材料要可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完成阶段
(一) 研究分析材料
(二) 撰写调研报告(案例)
(三) 总结调研活动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四节 常用的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
访问调查
文献调查
问卷调查(案例链接)
专家座谈会(链接)
德尔菲法(Delphimethod)(链接)
电话调查
网络调查(链接)
调查问卷
各位朋友:
您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20~40岁消费者对住房的实际需求,我们特别开展本次调查活动,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请将您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我们会把得到的统计数据反馈给有关部门,使得更多符合我们实际需求的住房屹立在我们的城市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和城市建设更加和谐。
我们对您的回答将严格保密。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我们向您致以深切的歉意。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主体1:
一、您目前家庭住房的产权性质为:
1.租赁房()2.房改房()3.商品房()
4.经济适用房()5.集资房()6.原有私房()
7.其他()
二、您打算购买哪种户型的住房?
1.一室一厅一卫()2.二室一厅一卫()3.二室二厅一卫()
4.二室二厅二卫()5.三室二厅一卫()6.三室二厅二卫()
7.四室二厅一卫()8.四室二厅二卫()9.跃层()
10.别墅()
三、您主要是通过哪几种渠道了解房地产及相关信息?(最多选三项)
1.本地报纸()2.电视()3.广告()
4.杂志()5.网络()6.咨询朋友()
7.其他()
四、您选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选择依次是?(最多选三项)
1.户型;2.价位;3.交通情况;4.社区内外环境及配套;
5.房屋质量;6.升值潜力;7.开发商品牌;8.物业管理;9.其他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主体2:
一、您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二、您认为广州市未来楼房价格的发展趋势如何?
专家座谈会的两种形式
“头脑风暴法”
“反向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Delphimethod)
德尔菲法主要是通过“监督小组”和“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的互动来进行调查。”
三个特点:
匿名
通过多次反复
易于收集意见
网络调查的类型
Email问卷
计算机(手机)辅助电话访谈系统
计算机(手机)辅助面访系统
网络调研系统
专家调查法在网上的应用
调查方法
开调查会
个别调查
问卷调查
电话调查
实地调查
第五节 常用的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
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分析综合研究方法
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对比分类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
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分析综合研究方法
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对比分类研究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调查和研究有着怎样的关系?
2.为什么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3.调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 秘书调查研究的工作程序是怎样的?
6. 综合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或几种你们认为合适的方法,调查本省各大中型企业对秘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并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对上述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调研结论。
[思考与练习答案]
1.调查和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无从开展;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升华,没有研究,缺乏深入的提炼,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所以调查和研究从表面来看虽然有先后之分,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互相贯通、彼此渗透、协调运行的有机整体。
2.决策是指决定的策略或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在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的活动,是信息收集、加工,最后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一项决策是否科学,主要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合乎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调查研究正是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主要方法。
[思考与练习答案]
3.现场调查,访问调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专家座谈会,德尔菲法,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
4.系统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研究方法,分析综合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
5.首先明确调查研究的项目和具体目的;其次收集资料,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然后制订计划,拟出调查研究提纲;最后组建调研团队,进行合理分工。
[案例分析]
毛泽东《兴国调查》中的智慧导读
在不少人看来,伟人毛泽东的领导风格是举重若轻。而他早期搞的一些农村调查研究,却透露出举轻若重的一面。
毛泽东同志在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丛刊〉序》一文中写道:“说到研究农民问题,便感觉太缺乏材料。”为了收集材料、认识农村,毛泽东同志在六七年里做了大量调查,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其中,《兴国调查》为中央苏区早期的土地革命找到了可靠依据。
从始至终自己动手
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镇主要运用开调查会的方式,亲手列提纲、提问题、做记录,将兴国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解剖。1931年1月在宁都小布圩把所得资料整理成《八个家庭的典型调查》,后改名为《兴国调查》,这是我党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今天重温《兴国调查》,汲取其中智慧,对于我们改进调研工作仍有重要价值。
[案例分析]
选准典型列好提纲
1930年10月底,毛泽东在新余罗坊镇主持召开会议。会议期间,兴国苏区送来许多农民当红军。毛泽东趁此机会从中选出八位,调查兴国永丰区的详细情况。因永丰区位于兴国、赣县、万安三县交界,毛泽东认为:“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之前他曾在转战或途经兴国时做了些调查。
这次毛泽东先派人找来温奉章、傅济庭二人,温奉章是连长,傅济庭是连指导员。二人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驻地——罗坊街“彭益春木行”店堂,毛泽东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说明了请他们俩和李昌英、陈侦山、钟得伍、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六位兴国籍红军预备队员做调查的目的。毛泽东还拿出一份调查提纲,提纲分八个家庭的观察、永丰区旧有土地关系、斗争中的各阶级、现有土地分配状况、土地税、苏维埃、农村军事化等七项。毛泽东要求他们回去对照提纲上面的提问想一想,做好准备,然后再开调查会。
察言观色用心交谈
调查会一开始,傅济庭等八人十分拘谨,毛泽东问他们一句,他们就答一句。为了活跃调查会的气氛,毛泽东就给他们讲了一段很风趣的话,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接下来尴尬的场面被打破。毛泽东根据提前拟定的调查纲目,逐一发问并进行讨论,经大家同意后写下结论,但有些未作结论,只叙述他们的答话。
[案例分析]
怎样使调查对象说真话呢?毛泽东指出,要和调查对象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在调查中,第一天毛泽东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毛泽东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调查是真心的。他们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相互之间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
确保材料真实全面
毛泽东在罗坊开调查会的时候,蒋介石正调集十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调查会被迫中断。虽然战事紧急,但毛泽东依然没有忘记他的兴国调查。为了核实调查会所得情况是否真实全面,行军途中,毛泽东抽空给兴国县行动委员会写信,以求进一步了解兴国县土地革命发展的情况,包括兴国县有哪些区乡赤化了,赤化区的人口有多少,分配土地的地方有多少,区、乡、村地方武装有多少,等等,并逐一对照核实。
统计分析寻找结论
毛泽东对农村中的各个阶级做了重点、详尽的考察,首先将其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八个阶级,然后又对每个阶级再次分类,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首先从地主阶级开始。通过对四个乡地主阶级有关情况的了解分析,毛泽东坚定了地主阶级是土地革命最主要对象的看法。第二个对象是富农阶级。此前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做了研究,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案例分析]
毛泽东又将田地分配状况做了一个统计:地主占40%,公堂(地主富农共有)占10%,富农占30%,中农占15%,贫农占5%。然后又将这个区的人口成分做了统计,地主占总人口的1%,富农占5%,中农占20%,贫农占60%,雇农占1%,手工工人占7%,小商人占3%,游民占2%。在做出这个统计的基础上,又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富农的土地必须平分。若不平分富农土地,多数人土地问题便难以解决。二是平分土地要损及中农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中农人口占20%,土地却只占15%。因此平分土地是需要的。这两个结论纠正了之前党内对于富农和中农问题的错误看法,给出了符合实际的判断。
精炼语言直陈问题
此外,《兴国调查》的语言极其精练。如在对苏维埃政权调查研究中,毛泽东分析、总结当时政府人员有四种主要弊病。第一,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欢接近群众。第二,是没收了反动派的东西,不发与贫民,拿了卖钱。第三,是调女子到政府办事。生得不好看、会说话会办事的不要,生得好看、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也要。第四,这是最大的一项,就是强奸民意。简洁朴实的语言将政府中存在的弊病精准勾画出来,这样的报告更有助于推动解决问题。
问题:
请品读以上案例,思考怎样才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