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二(湖南地区专版)专题01 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二(湖南地区专版)专题01 选择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 湖南长沙)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B.三江源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2.(2022 湖南张家界)处理玻璃、金属、纸、塑料这些垃圾时,最科学的手段是( )。
A.分层填埋 B.焚烧 C.回收利用
3.(2022 湖南张家界)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正南时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2022 湖南张家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颜色变化 B.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C.生成新物质
5.(2022 湖南怀化)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
A.只有空气 B.只有水 C.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6.(2022 湖南长沙)埃菲尔铁塔不容易倒塌的原因是( )。
A.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框架结构中间漏空抗风能力强 D.以上三种原因都包括
7.(2020 吉林延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
A.氧气 B.天然气 C.二氧化碳
8.(2022 湖南长沙)下列植物不是生长在石头上的是( )。
A.青苔 B.睡莲 C.卷柏
9.(2022 湖南长沙)出现日食现象时,下图中太阳、月亮、地球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10.(2022 湖南郴州)月相变化是由于( ) 而发生的。
A.地球自转 B.月球自传 C.月球公转
11.(2022 湖南怀化)( )是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A.减少垃圾数量 B.使用一次性用品 C.焚烧、填埋
12.(2022 湖南怀化)每一朵雪花都是晶体,它的形状呈( )。
A.八边形 B.六边形 C.四边形
13.(2022 湖南怀化)蜡烛燃烧的过程存在(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4.(2022 湖南怀化)下列装置中,电磁铁磁力最小的是( )。
A. B. C.
15.(2022 湖南怀化)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有利于( )。
A.减少光照 B.种子的传播 C.减少水分散失
16.(2022 湖南怀化)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需要改变的量是( )。
A.纸的宽度 B.纸的厚度 C.纸的长短
17.(2022 湖南怀化)生活中我们常见老虎钳,这种机械运用了( )。
A.斜面、杠杆 B.滑轮、杠杆 C.轮轴、杠杆
18.(2022 湖南怀化)汽车爆胎多发生在( )。
A.冬天 B.春秋天 C.夏天
19.(2022 湖南怀化)同一铜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所能排开的水量是( )。
A.一样大 B.清水中大 C.盐水中大
20.(2022 湖南怀化)在做牵引小缆车实验时,我们用铁垫圈的个数表示 ( )大小。
A.机械力 B.畜力 C.拉力
21.(2022 湖南怀化)世界上最早发明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 胡克 B.列文虎克 C.袁隆平
22.(2022 湖南怀化)如果你与家人参加户外露营,下列夜晚迅速辨别方向的办法错误的是( )。
A.指南针 B.在天空中寻找北极星 C.感受风向
23.(2022 湖南怀化)小明想利用蜡烛进行化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融化是化学变化 B.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4.(2022 湖南怀化)下列操作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取镜安放 → 安放玻片标本 →对光 → 调节准焦螺旋 → 调节并观察
B.取镜安放 → 对光 →安放玻片标本 → 调节准焦螺旋 → 调节并观察
C.取镜安放 → 对光 →调节准焦螺旋 → 安放玻片标本 → 调节并观察
25.(2022 湖南怀化)下列行为浪费水的是( )。
A.开着水龙头刷牙 B.用洗菜水冲厕所 C.洗浴时抓紧时间
26.(2022 湖南怀化)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如果夜空晴朗,那么晚上我们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27.(2022 湖南郴州)下列物体中,是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A.铁勺 B.木勺 C.钢勺
28.(2022 湖南郴州)工业上排放的污水应该( )。
A.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B.处理到允许排放的标准再排放
C.排放到远离城镇的地方
29.(2022 湖南郴州)蚜虫的天敌是( )。
A.草蛉 B.苍蝇 C.蝗虫
30.(2022 湖南怀化)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A.是碘酒 B.是淀粉 C.是马铃薯
31.(2022 湖南怀化)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
A.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C.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32.(2022 湖南怀化)我国神舟一号飞船首发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现在我国已经建成载人空间站,并在空间站开设了“天宫课堂”,请问载人空间站名称是( )。
A.天宫 B.神舟 C.天舟
33.(2022 湖南怀化)第二层熔喷无纺布层吸附病毒,属于哪种变化?(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4.(2022 湖南怀化)近年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绿水青山宜家宜居”正在得以实现。这些主要得益于( )。
A.大力发展野外养殖 B.减少砍伐退耕还林
C.大力兴建楼房馆舍
35.(2022 湖南怀化)小凯在家自制放大工具观察口罩,需要到的材料是( )。
A.两个凹透镜 B.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C.两个凸透镜
36.(2022 湖南怀化)有一台显微镜的目镜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显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正像
B.如果看到物体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载波片向左下方移动些,像可移到视野中间
C.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37.(2022 湖南怀化)太阳系中靠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火星 B.金星 C.水星
38.(2022 湖南长沙)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B.铁锈能导电,但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
39.(2022 湖南郴州)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是( )。
A.填埋 B.焚烧 C.减少数量
40.(2022 湖南怀化)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41.(2022 湖南长沙)下面的食物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一组是( )。
A.猪肉和鲤鱼 B.鸡蛋和土豆 C.番茄和柠檬
42.(2021 湖南怀化)观察星座最好的季节是(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43.(2019 湖南怀化)两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 )。
A.越小 B.越大 C.没有变化
44.(2019 湖南怀化)关于光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是距离单位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光年是速度单位
45.(2022 湖南怀化)它总在北方天空,看似不动,人们习惯用它辨别方向。它指的是( )。
A.织女星 B.北极星 C.北斗星
46.(2022 湖南张家界)从太阳算起,第5颗行星是( )。
A.有光环的行星 B.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C.能住人的行星
47.(2022 湖南怀化)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48.(2022 湖南长沙)分类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
A.青蛙、蚕、蜻蜓、苍蝇都是变态发育
B.鱼、青蛙、鸡、兔子都是由卵孵化而来的
C.狗、鸡、羊、猫都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
49.(2022 湖南长沙)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做纸风车 B.看书 C.碘酒遇米饭实验 D.踢足球
50.(2022 湖南张家界)下列做法中不是节约用水好习惯的是( )。
A.随时关好水龙头 B.用洗脸水冲厕所 C.在公共浴室可以长时间淋浴
51.(2022 湖南长沙)以下植物的根,适合生活在水中的是( )。
A. B. C.
52.(2022 湖南张家界)小红把她家里的垃圾分为铁、纸、塑料等几类,她是按( )分类的。
A.材料 B.使用时的用途 C.处理方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第一批加入联合国人物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在鼎湖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从此拉开了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序幕。可见A符合题意。
B.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批准时间2000年7月22日。
C.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C
详解: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玻璃、金属、纸和塑料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所以处理它们的最科学的手段是回收再利用。
3.B
详解: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判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种以观测天象来定四季的方法叫做观象授时。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正南时是夏季。
4.C
详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种种现象,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不同,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一定会出现以上现象,但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
5.C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6.D
详解:埃菲尔铁塔是框架结构,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框架结构中间漏空抗风能力强、风阻小等,所以不容易倒塌。
7.C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经过科学证明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8.B
详解:卷柏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耐旱力极强,它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干旱的岩缝中;青苔生长在石头上,附近水多,比较潮湿的环境里;睡莲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
9.A
详解: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或太阳部分被遮挡的现象。读图可知,图A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日食现象,而图B、图C中都不会出现日食现象。故A正确。
10.C
详解: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被照亮部分朝向地球的面积不断变化,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相变化。因此,月相是由于月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故C正确。
11.A
详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等,废弃塑料做成的工艺品美观实用,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属于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还能节约成本。
12.B
详解: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每一朵雪花都是晶体,它的形状呈六边形。
13.C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蜡烛燃烧的过程存在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
14.B
详解:电磁铁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读图可知,C图中线圈最多,电池最多,电磁铁磁力最大;B图中线圈最少,电池最少,磁力最小。
15.C
详解:叶是维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器官。由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周缘区发生的业原基进一步生长和分化而形成。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减少水分散失。
16.B
详解: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中,其他量不变,只需要改变一个量就是纸的厚度,就是通过改变材料厚度来测量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7.C
详解: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老虎钳即运用了杠杆原理,又运用了斜面原理。
18.C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天气热,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所以汽车爆胎多发生在夏天。
19.A
详解: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将同一铜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由于铜块的质量较大,首先铜块会沉入水底,同一铜块体积和质量相同,因此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20.C
详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在做牵动小缆车的实验时,小缆车的绳上挂的垫圈表示拉力,垫圈越多,表示拉力越大,故C正确,AB错误。
21.B
详解:发明家,指创造、拥有新装置、新设计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响人类生活水平、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在人类发明史上作出伟大奉献或在发明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2.C
详解:黑夜,在没有指南针又看不到其他辨认方向时,可以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因此北极星始终在地轴北端的延长线上,因此北极星可以用于辨别方向,夜晚也可以用指南针迅速辨别方向,感受风向不能迅速辨别方向。
23.A
详解: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气体,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产生,这是化学变化;与此同时,一部分蜡烛受热熔化但没有燃烧,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可见A符合题意。
24.B
详解: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如下:
1、取镜。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
2、安放。保持镜体直立,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将其安放在距实验桌边缘约10厘米处。
3、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筒镜上升。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指导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强是用平面镜,光线暗是用凹面镜。
4、固定装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装片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指导物镜靠近装片。
5、调整。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向后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图象大致清晰;
6、再稍微调整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更加清晰。
7、观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动装片,观察装片。
8、收镜。实验后,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将显微镜收回镜箱中。故B符合题意。
25.A
详解: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用洗菜水冲厕所、洗浴时抓紧时间,是节约用水的表现,开着水龙头刷牙是浪费水的行为。
26.C
详解: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是C图月相,故AB错误,C正确。
27.B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铁、钢等金属是传热能力强的热的良导体,木头是导热能力差的热的不良导体。
28.B
详解:工业上排放的污水需要经过沉淀、过滤、灭菌,应该经过相应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放到自然水域。沉淀可以使大颗粒物沉降,过滤可以除去泥沙,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生物和细菌。故B符合题意。
29.A
详解: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蚜虫是农业的害虫之一,草蛉是蚜虫的天敌。可见A符合题意。
30.B
详解:淀粉遇碘变蓝,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是马铃薯中的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不同于马铃薯和碘酒的新物质。
31.A
详解: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鼓藻、变形虫、船形硅藻等。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用滴管把水滴在载玻片上,用手拿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载玻片的水滴上,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两侧把水吸干进行观察。
32.A
详解: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我国载人空间站名称是天宫。
33.B
详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医用口罩第二层是熔喷布材料制成的隔离过滤层,用于吸附病毒,第二层熔喷无纺布层吸附病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4.B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近年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留住绿水青山,建设宜居乡村,这些主要得益于减少砍伐退耕还林,保护环境。
35.C
详解:小凯在家自制放大工具观察口罩,需要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物镜和目镜均需凸透镜,所以需要到的材料是两个凸透镜,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36.C
详解:A、显微镜就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因此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放大了的倒像。A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用显微镜观察装片,要把视野右上方的图象移到视野正中央,应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倍。C正确。
37.C
详解:行星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周期只有80多天,其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公转周期长,而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长达近165年。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8.C
详解: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防止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隔绝。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A、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铁在有水、有空气、有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A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锈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起来。B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隔绝了水、空气、盐等条件,可以防止它生锈。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39.C
详解: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只有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数量才能解决垃圾问题。
40.C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电子显微镜。
41.C
详解: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一般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比如番茄和柠檬;猪肉和鲤鱼、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土豆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42.B
详解:星座是指占星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和日月一样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夏夜三颗亮星构成了巨大的三角形称“夏季大三角”。
43.B
详解: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的物体间的压力有关,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当物体间的压力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4.A
详解:“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在天文学上,我们常用光年来计量恒星间的距离。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
45.B
详解:北极星是指任何时候最靠近北天极的显眼的恒星。距地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46.B
详解: 木星是太阳系中第五颗行星,位于火星和土星之间。太阳系最大行星是木星。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所以B符合题意。
47.C
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48.A
详解:A青蛙、蚕、蜻蜓、苍蝇都是变态发育,正确;
B鱼、青蛙、鸡、兔子都是由卵孵化而来的,错误;兔子是胎生动物;
C狗、鸡、羊、猫都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错误;鸡是卵生动物。
49.C
详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做纸风车、看书、踢足球知识发生了物理变化,碘酒遇米饭会变蓝,属于化学变化。
50.C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需要水,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系统运转都离不开水这一基本的物质。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也正日益短缺。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随时关好水龙头可以杜绝浪费,用洗脸水冲厕所是一水多用,在公共浴室长时间淋浴浪费水,不是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51.A
详解:水藻是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A选项符合题意。
5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