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专版)专题02 判断题(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专版)专题02 判断题(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2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3 辽宁本溪)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 )
2.(2023 辽宁本溪)很多昆虫逐渐灭绝的原因主要是鸟类增多,天敌变多了。( )
3.(2023 辽宁本溪)环境改变只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
4.(2023 辽宁本溪)把垃圾填埋进土地中既不会占用地方和空间,也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 )
5.(2023 辽宁本溪)沙漠中没有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 )
6.(2023 辽宁本溪)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浪费点没什么大不了。( )
7.(2023 辽宁本溪)在寒冷的冬季,熊、蛇等动物冬眠是为了减少身体消耗,帮助其顺利过冬。( )
8.(2023 江苏南京)绿色建筑中节能保温技术的关键是热量的散失速度要快,要增强物体之间的传热,使热量更好地进入。( )
9.(2023 江苏南京)水域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 )
10.(2023 江苏南京)现代建筑的门窗大多采用双层玻璃,因为双层玻璃利用了空气是热的良导体的特性,能起到保温作用。( )
11.(2023 江苏南京)栖息地要能为生物提供其生存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所以一个小水坑不可能成为栖息地。( )
12.(2023 江苏南京)环境改变会影响雀鸟的食物来源,但因为鸟喙的不同,总有一些雀鸟会获取食物存活下来,所以个体差异确保了这一物种的延续。( )
13.(2023 江苏南京)土壤和岩石与能量利用无关,所以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 )
14.(2023 江苏南京)势能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 )
15.(2023 江苏南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
16.(2023 江苏南京)玩牛顿摆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换。( )
17.(2023 江苏南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蝉→螳螂→黄雀。( )
18.(2023 江苏南京)用烤箱烤面包时,电能直接转化为面包的化学能,从而把面包烤熟。( )
19.(2023 山西临汾)我们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制造者,更应该是垃圾的治理者。( )
20.(2023 山西临汾)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
21.(2023 山西临汾)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依然存在。( )
22.(2023 辽宁本溪)在生活中注重节俭,厉行光盘行动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 )
23.(2023 辽宁本溪)阳光、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物等是自然资源。( )
24.(2023 辽宁本溪)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
25.(2023 江苏南京)在科学研究中,设计方案前最好不要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否则会干扰自己的思想,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
26.(2023 江苏南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所以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27.(2023 云南保山)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如合成橡胶、油漆等。( )
28.(2023 云南保山)妈妈会打网球,小明也会打网球,这是遗传。( )
29.(2023 云南保山)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恐龙等爬行动物出现的时间比哺乳动物晚。( )
30.(2023 云南保山)在地球上,生命已有38亿年之久。( )
31.(2021 贵州黔东南)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是可遗传变异现象。( )
32.(2023 湖南怀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遗传现象。( )
33.(2022 山西太原)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 )
34.(2022 山西太原)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 )
35.(2022 湖南郴州)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36.(2023 云南保山)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
37.(2023 云南保山)人在冷的时候多穿衣服会让身体热起来,这是衣服能生热。( )
38.(2022 湖南怀化)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
参考答案
1.√
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2.×
详解:如果人类不重视保护环境,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灭绝,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现代生物灭绝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类的猎取是现代生物灭绝的重要原因。题目观点错误。
3.×
详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动物与植物一样,也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4.×
详解: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污染物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土壤污染。
5.×
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骆驼、蜥蜴、仙人掌都生活在沙漠中,沙漠是它们的栖息地。
6.×
详解: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应该浪费。
7.√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寒冷的冬季,熊、青蛙等动物不吃也不喝,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是为了减少身体消耗,帮助其顺利过冬。
8.×
详解:“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有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 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绿色建筑中节能保温技术的关键是热量的散失速度要慢,要增强物体之间的传热,使热量更好地进入。
9.×
详解: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分析材料可知,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10.×
详解: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如银、铜、铝和液体汞都是良导体。其他的固体大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如石头、陶瓷、玻璃、木头、皮革、棉花等。液体和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双层玻璃利用了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特性,散热慢,起到保温的作用。
11.×
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生物。一个小水坑也可以成为栖息地。
12.√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环境改变会影响雀鸟的食物来源,但因为鸟喙的不同,总有一些雀鸟会获取食物存活下来,所以个体差异确保了这一物种的延续。
13.×
详解: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成的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和岩石与能量利用无关,但是它们也属于自然资源。
14.√
详解: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题干正确。
15.√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6.√
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牛顿摆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该说法是正确的。
17.×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题干错误。
18.×
详解: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过程。用烤箱烤面包时,电能转化为热能,是热能把面包烤熟,而不是电能直接转化为面包的化学能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9.√
详解:我们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制造者,更应该是垃圾的治理者。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最优方法应该是堆肥法。
20.√
详解: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
21.×
详解: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2.√
详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施“光盘行动”养成物尽其用的文明习惯,尊重他人的劳动,不能挥霍浪费,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有利于解决垃圾问题,在生活中注重节俭,厉行光盘行动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
23.√
详解:自然界有许多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物等,它们被称为自然资源。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和物品制造有关,有的和能量利用有关,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它们。
24.√
详解: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开发新能源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好处,为解决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终将枯竭的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
25.×
详解:在科学研究中,设计方案前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样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建议和方向;但是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从,也不能直接抄袭前人的研究成果。
26.×
详解: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结构,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假如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消失了,将对其他生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生物的消失,对其他另一个生物来说就会缺少天敌了,它的数量就会迅速的增加,进而会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的生物。
27.√
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如合成橡胶、油漆等。
28.×
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妈妈会打网球,小明也会打网球,打网球是有后天训练学会的,不属于遗传。题干错误。
29.×
详解: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出现。题目观点错误。
30.√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从化石中可知,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之久。
31.×
详解:生物变异的种类生物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现象。题干错误。
32.√
详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33.×
详解: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的后代则更少;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存活下来,并且一代代的繁衍,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题目观点错误。
34.×
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是变异现象。
分析:遗传与变异,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35.×
详解: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垃圾和污水,有些微生物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给我们带来伤害,如大肠杆菌、霉菌等。
36.√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许多重大发明都受到了生物的启示,人类受蒲公英启示,发明了降落伞;人类受鸟启示,发明了飞机;人类受苍耳启示,发明了鞋上的毛毡;人类受章鱼启示,发明了粘钩。
37.×
详解:多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起保暖的作用,让我们觉得身体热起来了。
38.×
详解: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所以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