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湖南地区专版)专题02 填空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湖南地区专版)专题02 填空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02 填空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 、珍稀濒危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包括: 、 、建造、 。
3.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它们 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 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4.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 、遗物或遗迹。
5.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占大气体积的 。
6. 和变异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我们身边有许多工具是组合工具,剪刀具有 和斜面的结构特点。
8.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我们找到 七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9.铜、铁、铝三种金属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
10.如图所示,是活字印刷的流程图。那么图中的步骤1是 ,步骤2是 。
11.如图所示的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中,(1)、(2)对应的名称分别是 、 。
12.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 事件”。新冠病毒主要危害的是人体的 系统(选填:消化、呼吸、神经)。
13.水稻是我国南方普遍种植的主粮农作物,如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它喜欢生长在短日光照射、高温、湿润的环境中,它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格,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都可以种植,发达的根系能大大提高稻谷产量。那么你觉得最适合种植水稻的的土壤是 土,它的根属于 根系。
14.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和杠杆的结构特点。李红的奶奶剪的窗花很受乡村们的喜爱,每到过年都是一幅难求,在村里被人们称为李家庄“第一剪”。那么这“第一剪”指的是 (选填:剪刀、剪纸技术)。
15.当我们讲话时,靠的是喉咙里的声带 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当你用自己的中指分别弹叩自己的前额、前胸及腹部,将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其中感觉到音高最高的是弹叩 时产生的声音。
16.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能量。如图所示,小明的家里使用标明为“1500瓦”的电暖器取暖。某一天小明家人围坐在取暖器旁聊天,那么使用2个小时后消耗的电能是 度,电暖器通电后产生的热是通过 的方式传递给人的。
17.小芬和小芳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开学的那一天,她们的妈妈送她们到校报名,同学们一看,都说她们母女三人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因为她们遗传了妈妈的 (选填:行为方式、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小芬文文静静,而小芳却是活泼开朗,这说明了姐妹俩的生长发育发生了 。
18.如图所示,当用一束白光射向三棱镜,则光从另一侧射出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 引起的(选填:直射、反射、折射)。同时在白色的光屏上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 (选填:单色光、复合光)。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利用红、 、蓝可以组合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这三种颜色的光也称之为光的三原色。
19.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写燕子生活习性的诗句。如“夹岸桃花燕子飞”,“燕子飞”——是燕子在觅食,那么在“树叶→青虫→燕子”这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 个;又如“双飞燕子几时回”,说的是燕子通过 (选填:迁徙、飞翔)行为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20.随着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发展,大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观察领域。首先通过显微镜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 (选填:列文·虎克、简·施旺麦丹)。现代在医院里,医务工作人员会利用 显微镜检测患者感冒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以便对症下药,尽快让患者康复。
21.风力发电机可以把 转化成 。
2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它们是:( )、( )、( )。
23.月亮是地球的 ,中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以 命名(一位中国神话传说人物),释放的月球车以 命名(一种小动物名称)。
24.白糖加热过程事,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属于 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炭属于 变化。
25.地球的昼夜交替是由于( )形成的。
26.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 ,像地球这样围绕太阳运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属于 ,像月球这样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属于 。
27.( )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做了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
28.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9. 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 效应”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臭氧空洞”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
30.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31.血液中的( )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 )和产生的( )。
32.指南针静止时会指( ),将磁铁、铁和( )靠近它时,指南针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在奥斯特实验中,电池数量越多,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就越( )。
33.轮轴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越( );轮越小,越( )。(填“省力”或“费力”)
34.傅科摆首先证明了地球在( )。地轴倾斜度大约是( )度。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长的节气除春分外,还有( )节气。
35.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 )的,即“单摆的( )”。
36.万有引力是英国科学家( )发现的,所以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作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10N约等于( )克力。
37.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 )和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
38.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数量最少的是( )。
39.观察日食形成的示意图,判断日食类型。
A. B. C.
40.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 ,大熊星座中有著名的 。
41.目前人们处理垃圾的办法通常有( )和( )。
42.在北部天空的( )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43.如图是我县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最基本需要经过三个环节,以下操作分别属于什么环节:
沉淀: ;过滤: ;天然净化: 。
44.小明咀嚼米饭的时候会感觉到有甜味,他想检验米饭里主要成分是什么,于是他找来了一瓶红棕色液体,用试管将该液体滴在了米饭上,过了一会,米饭变成了蓝色。
通过实验分析,完成下列填空:
小明找来红棕色液体是(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 )。
45.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
46.日食和月食是( )、( )、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7.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向太空, 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
48. 和 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49.液体和气体( )固定的形状,( )流动。
参考答案
1. 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
详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
2. 选址 设计 验收
详解:住房建造过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有机体,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其重要作用与价值,住房建造的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3. 变甜 淀粉
详解:细细咀嚼馒头会有感觉有甜味,是因为唾液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4.遗体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了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5.21%
详解: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
6.遗传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差异,叫做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7.杠杆
详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人们利用这些机械可以省力、省时间、改变力的方向。不同的简单机械各有特点,让它们优势组合,能够设计出更多的产品。剪刀是杠杆和斜面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剪刀的连接轴是支点,手握的地方是动力点,剪刀口是阻力点。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应用。
8.北斗
详解: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我们找到北斗七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9.铜
详解:铜、铝、铁这三种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根据铜、铁和铝这三种金属做传热实验时,金属条上的火柴棒掉落顺序是铜、铝、铁这一实验结果说明:铜的导热性最好,其次是铝、铁。
10. 检字 拓印
详解:活字印刷的流程:1.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2.刷墨:在活字印刷版上均匀涂抹墨汁;3.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1. 气管 肺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如图所示的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中,(1)、(2)对应的名称分别是气管和肺。
12. 公共卫生 呼吸
详解: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过去的三年里,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的呼吸系统发起进攻,新冠病毒主要危害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
13. 壤土 须根
详解: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沙质土土壤颗粒之间空隙大,容易透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差;壤土既能透水、透气,也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性,是种植农作物较为理想的土壤。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水稻适宜生长在渗水性良好,疏松性良好,土质肥沃,且保水、保肥的土壤中,那么选择壤土来种植水稻,最合适,它的根属于须根根系。
14. 斜面 剪纸技术
详解: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有的是任务中用到的物体不同工具优劣不同,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同一任务中可以用到多种技术。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而“第一剪”则指的是剪纸技术。
15. 振动 前额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当我们讲话时,靠的是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当你用自己的中指分别弹叩自己的前额、前胸及腹部,将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其中感觉到音高最高的是弹叩前额时产生的声音。
16. 3 热辐射
详解: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是1度。电暖器的功率表明为1500瓦,使用2小时后消耗的电能是3度。电暖器通电之后产生的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人的。
17. 形态特征 变异
详解:人的后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她们母女三人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因为她们遗传了妈妈的形态特征。子女与父母存在着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就是变异。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小芬文文静静,而小芳却是活泼开朗,这说明了姐妹俩的生长发育发生了变异。
18. 折射 复合光 绿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当用一束白光射向三棱镜,则光从另一侧射出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同时在白色的光屏上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复合光。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利用红、绿、蓝可以组合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这三种颜色的光也称之为光的三原色。
19. 2 迁徙
详解: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消费者。在“树叶→青虫→燕子”这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2个分别是青虫和燕子。动物的迁徙都是定向的、定期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进行。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如燕子、大麻哈鱼等。
20. 简 施旺麦丹 电子
详解:首先通过显微镜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丹。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200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
21. 风能 电能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风力发电机需要的是风能,转化成的是电能。
22. 支点 阻力点 用力点
详解: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阻力点、用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3. 天然卫星 嫦娥 玉兔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中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一位中国神话传说人物),释放的月球车以玉兔命名(一种小动物名称)。
24. 物理 化学
详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先变成褐色糊状,接着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最终会变成黑色的物质。白糖融化成液体这是物理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碳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有无新物质产生。
25.地球自转
详解: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
26. 恒星 行星 卫星
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一般来说,恒星比行星大,行星比卫星大。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
27.孟德尔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性状遗传的规律,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8.太阳
详解: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相对恒定不动,八颗行星有规律地围绕太阳公转,卫星围绕行星有规律地公转,小行星、彗星也在各自的轨道不停地运转。
29. 酸雨 温室
详解:大气污染可导致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酸雨已成为植物的致命“杀手”;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臭氧空洞也表明了地球第一道保护防线遭到破坏。
30.菌丝
详解: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其地上部分为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蘑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地下部分为菌丝,交错延伸在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31. 红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详解: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
32. 南北 通电导线 大
详解:指南针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指南针静止时指针会指向南北,将磁铁、铁和指南针靠近时,指南针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在奥斯特实验中,电池数量越多,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就越大。
33. 省力 费力
详解: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34. 自转 23.5 秋分
详解:傅科用摆球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5度。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长的节气除春分外,还有夏至节气。因为太阳直射赤道,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35. 相等 等时性
详解: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速度是一样的,这是单摆的等时性。
36. 牛顿 牛顿 1000
详解:万有引力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10N约等于1000克力。
37. 地幔 地壳
详解: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等研究发现,地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慢和地核。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38. 水稻 蛇
详解: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水稻,数量最少的是蛇。
39.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详解: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就会产生日食现象。根据产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不同,人们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当月亮的影子将太阳完全挡住时,就叫日全食;当月亮的影子仅仅挡住太阳一边的部分时,就叫日偏食;当月亮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中间一部分时,就叫日环食。
40. 星座 北斗七星
详解: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互相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由于其形态像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大熊星座中有著名的北斗七星。
41. 填埋 焚烧
详解: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的垃圾处理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填埋,一种是焚烧,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最优方法应该是堆肥法。
42.小熊
详解: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借助它辨认方向。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恒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大熊座或仙后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43. 初步处理 再处理 追加处理
详解:根据对废水处理的认识,废水处理一般按“初步处理→再处理→追加处理”步骤进行,其过程就是沉淀→过滤→天然净化。因此,沉淀属于初步处理环节;过滤属于再处理环节;天然净化属于追加处理环节。
44. 碘酒 淀粉
详解: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小明想探究米饭的主要成分,他找来了一瓶红棕色液体,用试管将该液体滴在了米饭上,过了一会,米饭变成了蓝色。说明红棕色的液体是碘液,从而鉴定了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45.细胞
详解:从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到1839年细胞学说的建立,经过了170多年。在这一时期内,科学家对动、植物的细胞及其内容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46. 地球 太阳
详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会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日食形成的原理: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就形成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并且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月食了。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7.杨利伟
详解:杨利伟,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48. 空气 水
详解:根据对铁生锈的认识,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而铁生锈可能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观察到,相对而言,比较缓慢。
49. 没有 可以
详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