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教科版)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教科版)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_,使实验结论___________。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___________条件。当___________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地适应___________的能力。
4.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___________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___________也是这样。
5.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___________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___________的需求。
6.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___________”的关系。
7.生物数量之间的平衡、___________之间的平衡、足够多的水、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二、判断题
8.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
9.如果绿豆种子不放在湿土中也能发芽,那么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
10.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
11.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生活在阴暗、干燥的环境中。( )
12.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 )
13.在食物网中,去掉其中一种生物不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 )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
三、选择题
15.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能够萌发的种子却不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缺乏土壤 B.缺乏充足的空气 C.缺乏化肥
16.3份数量相同,同样健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相同的3个盆中,用相同的吸足水的湿毛巾盖住,用保鲜膜封好盆口。一盆放在冰箱里冷藏,一盆放在客厅茶几上,另一盆放在阳台阳光下。连续几天保持不动,然后观察种子变化。这种方法,能研究 ( )。
A.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是否有关
B.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
C.绿豆种子发芽与水是否有关
17.要通过实验获得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证据,可以把同样的绿豆苗分成两组,( ),观察豆苗生长情况。
A.分别放在温暖处和冰冷处
B.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处和一直背阴处
C.一组用塑料袋密封,另一组用纸箱罩住
18.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这个实验研究的是( )。
A.温度对蚯蚓的影响 B.湿度对蚯蚓的影响
C.光线对蚯蚓的影响
19.下列动物行为是由季节变化引起的是( )。
A.蝴蝶在白天飞舞 B.刺猬在夜间横过马路 C.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20.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蝉吃螳螂,螳螂吃黄雀B.鹰吃兔,兔吃草C.黄雀吃蝉,蝉吃螳螂
21.在我们制作的生态瓶里,( )为小鱼、小虾和田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A.小鱼、小虾和田螺的排泄物B.小石子和沙子 C.水草
四、实验题
22.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 )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 )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3.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李正光在三个盘子(分别标为1组、2组、3组)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每个盘子里分别放三粒品质相同的绿豆种子,绿豆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盘子 1组 2组 3组
温度 25℃ 25℃ 25℃
是否有空气 有 无 有
棉花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情况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1)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应该选择( )两个组。分析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绿豆种子发芽( )空气(填“需要”或“不需要”)
(2)要研究“水对种子发芽是否影响”,应该选择( )两个组。1组种子没有发芽,是因为缺少( )。
(3)上面的两个实验( )(填“是”或“不是”)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有( )条件不同。
2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发现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西瓜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4)本实验如果只用1只鼠妇来实验,那么得出的结论准确吗?为什么?
25.某校科学社团利用周末调查研究了当地A、B、C三处的水质情况,并且采集了水样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样 静置一段时间 通过净水装置 各放入3条金鱼(一周)
A 无变化 无变化 无金鱼死亡
B 有沉淀 变清澈 死亡2条金鱼
C 有沉淀且有漂浮物 变清澈 全部死亡
(1)通过研究发现最适合金鱼生活的是 处的水,水质最差的是 处。
(2)水质差一般意味着水被污染了,水污染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除此之外还有 污染、 污染、 污染等环境问题。
(3)水资源短缺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除了水污染之外,主要是可利用的 资源总量少且短缺,所以要珍惜水资源。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 和 的方法来珍惜水资源。
(4)你觉得引起家乡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请写出两点。
、 。
26.彤彤的家乡有一片美丽的湿地公园,为探究影响这片湿地生态系统的因素,彤彤和小组同学做了下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虾以螺蛳为食,螺蛳以金鱼藻为食)。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实验装置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环境条件是( )。
(3)实验模拟的生态系统中,虾的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填字母)。
(4)如果B瓶中大量增加虾的数量,虾的存活时间会( )(填“缩短”或“延长”)。
五、综合题
27.根据制作生态瓶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冯刚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里面有空气、金鱼藻、小鱼、水、沙。
(1)请你写出生态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写出三条)。
(2)冯刚在生态瓶里放了大量的水藻,他觉得这样可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食物和氧气。不料想,没过多久,瓶里的小鱼长得也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28.如图为小红同学利用乡村资源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瓶中所用的水是 (选填“溪水”或“矿泉水”)。
(2)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鱼、虾扮演了 的角色。
(3)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 长期稳定存在。(选填“能”或“不能”)。
(4)泥土在这个生态瓶中的作用是: 。
(5)制作的生态瓶要放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 偶然性 更准确
解析:种子发芽受到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影响,所以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中都应至少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2. 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土壤和阳光
解析: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土壤、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3. 环境 环境 环境
解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4. 植物 动物
解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这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 一定 不同
解析: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6.谁被谁吃
解析: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中能量是流动的,箭头方向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7.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生物数量之间的平衡、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平衡、足够多的水、适宜的光照和温度。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达到平衡,生物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8.×
解析: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9.√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如果绿豆种子不放在湿土中也能发芽,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题目说法正确。
10.√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 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11.×
解析: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12.×
解析: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所以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题干表述错误。
13.×
解析: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每个生物的存在都有价值,维系着食物链、网的稳定。如果在食物网中去掉其中一种生物,会打破生态平衡,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题干表述错误。
14.×
解析: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它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第一批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5.B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能够萌发的种子却不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缺乏充足的空气。
16.B
解析: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做对比实验时,3份数量相同,同样健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相同的3个盆中,用相同的吸足水的湿毛巾盖住,用保鲜膜封好盆口。一盆放在冰箱里冷藏,一盆放在客厅茶几上,另一盆放在阳台阳光下。连续几天保持不动,然后观察种子变化。这种方法,改变的条件是温度,能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
17.B
解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绿豆苗生长需要的条件是空气、水分、温度、阳光等。要通过实验获得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证据,可以把同样的绿豆苗分成两组,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处和一直背阴处,观察豆苗生长情况。
18.C
解析:温度、湿度、光线都会对蚯蚓的生活产生影响,实验中将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子盖好盖子,是改变了环境的明暗,并未涉湿度及温度,因此研究的是光线对蚯蚓的影响。
19.C
解析:季节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所影响,其中生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如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就是在迁徙。而蝴蝶在白天飞舞 、刺猬在夜间横过马路,这是动物的作息习惯。故选C。
20.B
解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
黄雀吃螳螂,螳螂吃蝉,A错误,C错误。
鹰吃兔,兔吃草是正确的食物链关系,B正确。
21.C
解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瓶可以来模拟生态系统。制作生态瓶时,植物的数量与动物的数量相匹配。植物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选项中只有水草是植物,故选C。
22. 不是 是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3. 2、3 需要 1、3 水分 是 一个
解析:(1)要研究“空气对种子发芽是否有影响”,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空气,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应该选择2、3两个组。分析实验现象可以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2)要研究“水对种子发芽是否影响”,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水分,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应该选择1、3两个组。1组种子没有发芽,是因为缺少水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3)上面的两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4. 鼠妇喜欢怎样的环境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光照 不准确,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解析: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根据对鼠妇逃跑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鼠妇喜欢怎样的环境?
(2)根据鼠妇生活环境的观察,作出假设: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光照。
(4)本实验如果只用1只鼠妇来实验,那么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25. A C 大气 噪声 固体废弃物 淡水 用杯子接水刷牙 及时关水龙头 工厂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排放
【分析】放养密度的大小、水质的好坏、水温高低变化、投放食物的多少等因素将直接对金鱼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以及生存时间等方面造成影响。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通过研究发现最适合金鱼生活的是A处的水,因为没有金鱼死亡;水质最差的是C处,因为金鱼全部死亡;
(2)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的家园。
(3)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除了水污染之外,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刷牙洗脸时,尽量用杯子和盆子装水、循环用水,做到一水多用都是节约用水的行为。
(4)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26.(1)金鱼藻→螺蛳→虾
(2)光照条件
(3)B
(4)缩短
解析:(1)生态瓶中的生物主要有虾、螺蛳和金鱼藻,非生物主要有沙、水、空气等,金鱼藻提供氧气和食物,虾和螺蛳的排泄物为金鱼藻提供肥料,它们属于互利关系。食物链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虾吃螺蛳,螺蛳吃金鱼藻,组成的食物链是金鱼藻→螺蛳→虾。
(2)实验装置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环境条件是光照条件。
(3)实验模拟的生态系统中,虾的存活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A<B。黑暗环境下水生植物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提供呼吸用的氧气,虾、螺蛳和金鱼藻共同争夺瓶中的氧气,C的虾最先死亡,A没有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虾和螺蛳在瓶中的氧气耗尽后也会死亡。B中金鱼藻可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B的环境虾存活时间最长。
(4)如果B瓶中大量增加虾的数量,虾的存活时间会缩短,理由是虾的大量增加导致食物和氧气匮乏。
27.(1)水为小鱼和金鱼藻提供水分,空气提供氧气,沙子为生物提供的栖息环境。
(2)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藻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同时挤占了小鱼的生存空间。
解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根据对生态瓶的认识,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是,水为小鱼和金鱼藻提供水分,空气提供氧气,水和沙提供生物的栖息环境等。
(2)冯刚在生态瓶里放了大量的水藻,他觉得这样可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食物和氧气。不料想,没过多久,生态瓶里有些水藻变黄了,瓶里的小鱼长得也非常慢。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藻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同时挤占了小鱼的生存空间,导致小鱼生长的非常慢。
28. 溪水 消费者 不能 为水草提供养料 利用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解析:(1)在生态瓶中,使用的水通常是池塘水或类似的自然水源。这种水源包含了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可以为生态瓶内的植物提供更接近自然生长环境的条件。
(2)这个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水草,消费者是小鱼、小虾,分解者是水中的细菌、真菌等。
(3)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不能长期稳定存在,小鱼多了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氧气,但是水草的数量有些,长久下去会供应不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4)泥土在生态瓶中起到了提供营养、支撑植物、调节水分和气体交换、提供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它是生态瓶内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
(5)水草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产生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