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青岛版)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青岛版)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一、填空题
1.受到 、 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的 把刺激信号传给脑, 就产生了。
2. 中的 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 ,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3.我们是通过 观察物体的,通过 听到声音的。
4.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 调节的。肌肉 ,晶状体的凸度 ,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肌肉 ,晶状体的凸度 ,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 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如果长时间看 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 状态,就容易 ,调节能力会逐渐 ,看远处的物体就会 。
5.我了解到的常见眼睛疾病: 、 、 、 、 、 等
二、判断题
6.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
7.小明能看到玩具小车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了小车上。( )
8.书写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近视。( )
9.不过多吃甜食,可以预防近视。( )
10.“耳朵不掏不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
11.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需要漱口是为了避免上次味道的干扰。( )
12.军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训练会大汗淋漓,这是皮肤对高温环境刺激的正常反应,可以调节体温,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
三、选择题
13.在观察蜡烛火焰时,蜡烛发出的光首先会通过眼睛构造当中的( )。
A.视网膜 B.瞳孔 C.睫状体 D.晶状体
14.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期间,“相约时尚青岛,共享好客山东”主题灯光秀将与市民游客见面,全市110块户外LED电子屏和浮山湾亮化单体楼将播发大会主题宜传内容。感觉器官中的( )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灯光秀的绚丽多彩。
A.眼睛 B.耳朵 C.皮肤 D.鼻子
15.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近视主要是眼睛构造中的( )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A.视网膜 B.瞳孔的大小 C.睫状体 D.晶状体的调节
16.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听觉器官,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大部分耳垢集中在( ),掏耳朵时要小心翼翼。
A.外耳道 B.耳郭 C.耳蜗 D.耳膜
17.下列现象中,与嗅觉有关的是( )。
A.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尝一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切洋葱时会感觉眼睛有不适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8.中医常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疾病,“切”指摸脉象,一般用( )。
A.手掌 B.手背 C.指尖 D.听诊器
四、简答题
19.说说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至少写出4条)
20.日常生活中,小科和同伴应该如何保护耳朵,请提出三条建议。
21.新冠疫情期间老师每天用84消毒液为教室消毒,每次消毒前老师都会细心地戴好胶皮手套来保护好皮肤,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保护皮肤的方法?(至少两种方法)
五、实验题
22.
(1)上面这个实验中,( )和( )相当于人的眼睛;
(2)将蜡烛离“眼睛”远一些,在屏幕上( )(填“能”或“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3)换成凸度较小的透镜,在屏幕上就会形成清晰的像。
(4)所以透镜的凸度大,能看清 ( )处的物体;透镜的凸度小,能看清( )处的物体。
23.实验名称: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
实验步骤:
(1)把纸筒去掉底当( );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 );把棉球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棉球。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棉球。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简传到橡皮膜上,引起( ),带动着( )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 ),不能带动( )跳动。
24.探究人的嗅觉和味觉的关系。
实验材料:苹果、柠檬。
实验步骤:1.蒙上眼睛,品尝苹果的味道。2.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感受苹果的味道。3.两次吃苹果时,体验味觉的不同。
实验结论:蒙上眼睛,品尝苹果的味道是 的味道;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感受苹果的味道是 的味道。这说明人的 和 是可以 。
六、综合题
25.小明耳朵最近听的不是很清楚,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出示了一张耳朵的结构器官图,请你根据图片填写以下内容。
随后,医生告诉小明,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① 收集,由外耳道传播,随后引起③ 振动,振动又通过② 等传给耳蜗,随后由连接的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至 ,才会有听觉。并嘱咐小明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防止引起炎症,影响听力。
26.测视力方法:
①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 (或 )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 。
②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 米远, 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
③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 ,不要 。
参考答案
1. 冷热 压迫 感觉神经 触觉
解析: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
2. 味蕾 味觉细胞 味觉神经 脑
解析:味道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它是在人体的大脑皮层形成的。食物进入口腔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使其产生味觉,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脑,经脑部分析,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3. 眼睛 耳朵
解析: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所以我们是通过眼睛观察物体的,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的。
4. 肌肉 收缩 变大 近处 舒张 变小 远处 调节力 近处 紧张 疲劳 减弱 模糊
解析: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5. 红眼病 干眼症 角膜炎 结膜炎 白内障 飞蚊症
解析:眼睛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例如昆虫)中发现,通常由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我了解到的常见眼睛疾病:红眼病、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飞蚊症、近视、远视等。
6.√
解析: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
解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人的眼睛不会发射光线。所以“小明能看到玩具小车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了小车上”的说法是错误的。
8.√
解析:书写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近视。保持端正的读写姿势,可以给眼睛减轻负担,预防眼睛疲劳,是预防眼睛近视的重要方法。
9.√
解析: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现象。预防近视的方法有:不在抖动得车上或者走路时看书,不在强光或者弱光下看书写字,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经常做眼保健操等;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经常吃甜食,容易导致近视。所以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预防近视。
10.√
解析: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所以“耳朵不掏不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1.√
解析:在测试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为了不干扰其他味道的测试,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漱口。漱口:不干扰其他味道的测试。
12.√
解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军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训练会大汗淋漓,这是皮肤对高温环境刺激的正常反应,此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这正是体现了皮肤调节体温,对人体起到的保护作用。题干表述正确。
13.B
解析: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构成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所以在观察蜡烛火焰时,蜡烛发出的光首先会通过眼睛构造当中的瞳孔。
14.A
解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用来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等。所以感觉器官中的眼睛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灯光秀的绚丽多彩。
15.D
解析: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出了问题,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6.A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听觉器官,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大部分耳垢集中在外耳道,掏耳朵时要小心翼翼。
17.B
解析: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能观察物体软硬、粗糙程度。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尝一遍,与味觉有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嗅觉有关;切洋葱时会感觉眼睛有不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视觉有关。
18.C
解析:“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的“切”是指切脉和按诊。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尖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
19.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或者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躺着看书、在行驶的车辆上或者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长时间玩电子设备等。
解析:如果用眼习惯不好,长期作用的结果就会使晶状体周围的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最终因为过度疲劳而失去调节能力,晶状体的凸度就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了,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近视了。生活中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有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或者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躺着看书、在行驶的车辆上或者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长时间玩电子设备等。
20.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用发夹、手指等掏耳朵;避免脏东西进入耳朵等。
解析: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平时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保护耳朵的方法有: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用发夹、手指等掏耳朵;避免脏东西进入耳朵等。
21.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服;天气干燥时涂抹护手霜;不在阳光上暴晒;营养均衡。
解析: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感受器,触摸物体时会感受到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触觉。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服、天气干燥时涂抹护手霜、不在阳光上暴晒、营养均衡等都是保护皮肤的好办法。
22. 凸透镜 纸屏 不能 近 远
解析: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解析:(1)如图实验模拟人眼看物体的过程,其中凸透镜模拟晶状体,纸屏模拟视网膜,它们相当于人的眼睛。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可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2)将蜡烛离“眼睛”远一些,凸透镜的凸度是固定的,在屏幕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4)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看近处物体时,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
23.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棉球 振动 棉球
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析:实验步骤:
(1)把纸筒去掉底当作外耳道,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把棉球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观察棉球。
实验现象、结论:
(1)通过模拟实验的现象可知,声波通过纸筒(模拟外耳道)传到橡皮膜(模拟鼓膜)上,引起橡皮膜振动带动棉球跳动起来。
(2)模拟实验很形象的展示了鼓膜的作用。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鼓膜振动产生的,通过层层传导让大脑接收,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棉球跳动。
24. 苹果 苹果和柠檬的混合
嗅觉 味觉 相互影响的
解析:蒙上眼睛,品尝苹果的味道,我们的味觉器官会感到苹果本身的味道;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感受苹果的味道;由于闻到了柠檬的酸,同时又尝到了苹果的味道,所以会产生苹果和柠檬的混合味道。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如感冒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可见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25. 耳郭 鼓膜 听小骨 脑
解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图中①是耳郭,②是鼓膜,③是听小骨,④是外耳,⑤是中耳。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26. 5.0 1.0 同一高度 5 背向 完全遮住 压迫眼球
解析: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变,检测视力时,①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②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③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