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 胎儿的听觉记忆在听觉部分曾谈到, 研究发现, 如果把记录母亲心跳的声音放给儿童听, 儿童会停止哭泣。 研究者的解释说, 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 由此认为, 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 也得出类似结论。 可见, 胎儿末期, 听觉记忆确已出现。(二) 新生儿记忆的表现1.建立条件反射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 比如, 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 然后再开始喂, 不用多久( 一个月左右) , 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 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 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婴儿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这种情况表明, 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新生儿记忆的另一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 人( 包括新生儿) 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 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 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 三) 婴儿的记忆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 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婴儿期的记忆仍主要是再认形式。 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 这时, 儿童开始“认生”, 即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 陌生人走近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婴儿末期, “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 岁时才逐渐出现。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所谓保持时间, 就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 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 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具体见表4-1。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3.儿童的情绪状态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 存在以下一些独特的现象:1.幼儿期健忘2.记忆恢复(或回涨) 现象(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 个信息单位。 所谓信息单位, 就是指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联系的独立信息。 这种信息单位称为组块。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 内容的丰富。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 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 活动的多样化, 记忆范围也越来越大。(三) 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的内容看, 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儿童记忆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 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 , 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 再是形象记忆(6-12个月) , 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 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 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四) 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记忆意识性开始萌芽、 发展。 有意记忆的出现意味着记忆意识性的萌芽, 而元记忆的发展则意味着记忆意识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记忆任务, 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②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 努力去完成任务, 并选择记忆方法。③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 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2.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 提取信息的方式。 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1)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 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 间接的意义识记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