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课件(共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嘟嘟的妈妈与外婆很早就把他送到了幼儿园, 嘟嘟看到老师, 露出了非常害怕的表情, 哭喊“嘟嘟要找妈妈”。 嘟嘟妈妈与外婆把嘟嘟交给老师,转身就走了。 嘟嘟一边“哭”, 一边歇斯底里地喊着“嘟嘟要回家, 妈妈早点来接我”, 并在教室里不停地来回走动。
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怎样的心理现象 你觉得应怎样调整他的情绪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多种多样, 有感觉、 知觉、 思维、 情绪情感等。 但是情绪情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现实本身的反映过程, 情绪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 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不同的关系是态度产生的原因
人之所以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需要的态度能有所体验, 是因为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 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
( 三) 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情感
如星期天去繁华的市场和街道, 固然有好多事物引起我们的喜爱或厌恶的体验, 也确有不少事物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 既不讨厌也不喜欢。 只有和我们的需要具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事物, 才能引起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一) 联系
从概念中不难看出, 情绪与情感具有许多共同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做出严格区分, 可见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
1.情绪依赖于情感。
2.情感又依赖于情绪。
(二) 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是指那些与某种机体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2.从稳定性、 方式和强度这三方面反映的角度看
在稳定性上, 情绪带有情境性, 一般不太稳定, 常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情感则既有情境性, 又有稳定性与长期性。
从反映方式上讲, 情绪具有外显性, 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从反映强度上讲, 情绪经常表现得更为强烈, 具有更明显的冲动性, 如怒发冲冠、 暴跳如雷、 咬牙切齿、 悲愤欲绝等。 而情感则显得隐蔽, 更难显示其强烈的性质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一) 认识过程对情绪情感具有重要影响
1。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前提。
2。对刺激情境的认识决定着情绪情感的性质。
3。认知水平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弱。
(二) 情绪与情感的水平和性质反过来又影响认识过程
情绪与情感不是认识过程的消极产物, 其水平和性质反过来又影响认识过程。 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 能激励感知的主动性, 改善记忆活动的各项品质, 增进思维和想象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提高认识的效率; 而消极的不良情绪情感会干扰认识活动的顺利进行, 影响认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对认识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 一) 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和态度的关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任何形式的情绪情感总是表达着一定的主观内容。
(二) 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主体行动的调节; 二是情绪与情感内部的自我调节。 主体行动的调节, 如某些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 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模仿或反复进行的趋势, 而不愉快的情绪与情感, 则会使人改变行为的趋向。 另外, 情绪情感对机体活动也具有调节作用, 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可以改善机体活动机能, 如“笑一笑, 十年少”等。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