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9.1 学前儿童个性 课件(共9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9.1 学前儿童个性 课件(共9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第九章 学前儿童个性
某幼儿园来了一位插班生, 名叫毛毛。 这孩子个头高高的, 皮肤很白, 后脑勺还梳了一个小辫子, 穿着很整洁, 看起来像读大班的孩子。 在早上区域活动时, 老师发现他不坐小椅子, 喜欢蹲着。 小朋友在区域中各自玩着喜欢的游戏, 老师让他去玩, 他不理睬, 好像没听见老师的话, 仍在那里蹲着不动。 做操时, 小朋友都站在自己的位子上, 跟着老师学做操, 就他一个人又是蹲着, 或在操场上走来走去, 老师提醒他要站在自己的位子上, 不可以随意走动, 他像没听见似的, 老师走过去把他搀扶起来, 他软软地又蹲了下去, 感觉没力气站。 老师教新操, 他看也不看老师, 根本不想学。 上课时, 他总是趴在桌子上, 没精打采的, 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 有时索性不坐小椅子, 蹲在椅子旁边, 老师提醒他坐端正也没用, 非要走过去把他扶上小椅子坐好。 吃小点心时, 让他洗手后吃饼干喝牛奶, 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每天都不吃。 午睡时, 他在床上翻来翻去, 还不盖被子, 老师帮他盖好被子, 他马上就拿掉, 老师批评他, 他咯咯地朝老师笑, 以为老师在逗他玩。 开学一周这个孩子天天如此, 令老师很头疼。
你觉得应如何教育好他, 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与结构
(一) 概念
心理学所说的“个性”, 又称“人格”, 其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和“人格”不同。所谓个性, 就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 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谈举止中, 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 二) 个性的结构
个性是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的 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 包含下列五种成分
(1) 个性倾向性
(2) 个性心理特征
(3) 自我意识
(4) 心理过程
(5) 心理状态
2.狭义的个性包括以下两大内容
(1) 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 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也可以说,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2)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对于幼儿来说, 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个性特征开始形成。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人的行为中, 并非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行为, 就有必要了解作为个性的一些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三、个性的开始形成
2岁前, 儿童各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语言, 思维没有形成等) 。 在这一阶段, 儿童心理活动是零碎的、 片断的, 还没有形成系统, 因此个性不可能发生。
2岁左右, 个性逐步萌芽;3-6岁, 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
所谓个性开始萌芽, 就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开始组织起来, 并有了某种倾向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