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 课件(共9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 课件(共9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热情似火, 有些人却冷若冰霜; 有些人认认真真,有些人却马马虎虎; 有些人骄傲自满, 有些人谦和有礼; 有些人做什么事都积极, 有些人却习惯回避退缩。 可见每个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一样, 而且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是稳定的, 我们几乎可以根据每个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去预测他在不同环境里会有什么行为。 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就构成了人的性格。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的类型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生活经历也不一样, 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 对于性格类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人的理智、 情绪、 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各自在性格结构中所占的优势, 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 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种。
三、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 一) 学前儿童性格的萌芽及差异性
儿童刚刚出生, 就已经表现出一些独特的, 并且有持续性的行为特点了。 在其之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儿童的性格特征也渐露端倪, 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 学前期儿童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活动性
3.自制力
4.独立性
(二) 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
个性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是辩证统一的。 不同的儿童尽管在早期就表现出性格的差异性, 但同年龄的儿童又有其共同的性格特性。 幼儿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历的共同点很多, 个体之间的生活经验差异和成人比, 显然小得多。 因此, 幼儿性格的共同性很明显。 幼儿期典型的性格特征有以下几点:
1.好动
2.好奇、 好问
3.好模仿
四、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
(一)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我们把家庭气氛划分为两种———融洽型和对抗型, 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 加强养成教育
日本教授岸井勇雄说: “幼儿教育就是做看不到的事情。 ”所谓“看不到的事情”, 其中就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养成。 “播下行为的种子, 就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收获性格。 ”
(三) 树立良好榜样
儿童爱模仿, 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要重视榜样在儿童性格塑造中的作用。 研究认为, 当前儿童大多数是以家长和教师为榜样, 因此,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幼儿的表率,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
(四) 善待儿童, 因材施教
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 成为儿童良好的行为榜样; 另一方面还要灵活地对待幼儿的种种行为表现,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意识到, 他们毕竟是孩子, 他们还不成熟, 有时会哭闹, 有时会无礼, 有时会退缩, 有时会懒散, 甚至有时还可能有暴力倾向。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