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 课件(共20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 课件(共20张PPT)中职--幼教《学前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 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 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 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 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包括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分析, 找出自己个性中本质的特征, 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思想、 个性等各方面做的价值判断。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是主观的“我” 对客观的“我” 所持有的情绪体验, 自尊、 自信、 自卑、 自责等都是自我体验的表现形式。
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行为、 活动和态度的调节、 控制和监督, 它体现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 在某种程度上, 它就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儿童认识自己, 比认识外部世界更复杂。 几个月大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意识, 还不能把自己的身体与周围世界区别开来。
一岁之后的孩子在成人的教育下, 逐渐认识身体的各部分。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内部状态。
两到三岁时, 儿童开始掌握“你”“我”这些人称代词。
2.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一岁左右的时候, 孩子开始能从偶然动作中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 并且逐渐体会到自己的动作带来的变化。
一岁以后的孩子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喜欢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 拒绝成人的帮助, 吃饭抢着自己吃, 爬楼梯喜欢自己爬。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比对自己动作和身体的意识更为困难, 因为身体和动作是具体可见的, 而内心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思维作为支持。
儿童在三岁左右时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 常常表现自己的主张, 如果成人的要求不符合儿童意愿时, 他会说“不, 偏不”。
四岁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的意识, 慢慢地可以根据要求来管理自己的行动。
(二) 学前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体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表现为与生理需要联系密切的自我体验, 向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自我体验发展。 四岁后, 委屈感、 自尊感与羞愧感等社会性较强的自我体验明显发展。
(三) 学前儿童自我监控的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体不仅能认识自己, 正确评价自己,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岁儿童自我监控能力很弱, 主要受成人控制, 只有到了五六岁时, 儿童才有一定的坚持力和自制力。
三、注意的种类
(一)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 是自然而然对某个对象产生的注意,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经意”。 例如上课时, 一个迟到的同学走入教室, 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他, 这种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它是被动的、 不自觉的注意, 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一类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即客观原因; 另一类是人们本身的状态, 也即主观条件。
(二) 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 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就是人们常说的“刻意”,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的两大特点。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下列四个主要条件:
(1) 活动的目的任务要明确。
(2) 间接兴趣要积极培养。
(3) 无关因素的干扰要用坚强的意志排除。
(4) 活动组织要合理。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 增强学前儿童的自信心
两三岁的儿童开始萌发自信心, 而且在整个幼儿期自信心的发展都较为迅速, 并且不同儿童之间表现出个别差异。 一部分幼儿自信心强, 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大胆探索, 乐于与人交往, 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一部分幼儿则自信心不足,这些幼儿容易退缩, 对新事物充满疑虑, 内心不安, 看不到自己的力量, 难以体验成功的乐趣。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心对于儿童的成长很重要, 因此, 我们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1。创设一个温暖的环境, 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
2。提倡赏识教育, 帮助儿童获得成就感
3。提供宽松环境, 给予儿童更多的自主权
( 二) 提高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
1。成人对儿童的评价要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2。鼓励儿童大胆交往, 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
3。加强儿童交往的个别指导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