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旅游与文化艺术 课件(共34张PPT)- 《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 旅游与文化艺术 课件(共34张PPT)- 《旅游文化》同步教学(北京理工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十一章 旅游与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旅游文学的形式;
2.掌握绘画书法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内涵;
3.了解文化艺术与旅游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鉴赏旅游文学、绘画书法、雕塑艺术;
2.能够利用相关文化艺术知识与理论对中国文化艺术进行讲解和相关资源开发。
案例导入
9月21日上午,第三届山东文博会济宁会场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开幕。山东济宁会场以“走进东方圣城,感悟孔子文化”为主题,重点展示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展示文化旅游产业及项目发展的最新成果。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博会济宁会场将持续到9月23日,期间还将隆重表彰了荣获“孔子艺术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和先进组织奖获得者,同时北京京剧院编排的现代京剧《下鲁城》将亮相济宁会场闭幕式。
记者了解到,济宁会场共设置文化、旅游、商贸三大展馆,精心设计了“文化整体形象展区”、“文化演艺展区”、“文化资源展区”、“民俗文化展区”、“精品书画艺术展区”以及“旅游文化产品展区”等六大展区,突出展示了孔子文化品牌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济宁会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整个展区面积共计4.98万平方米,设35个特装展位、400个摊位和622个标准展位,参展企业团体达1 026个。
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分会场增设了民间艺术展演,“农民曲艺家”刘士福现场弹唱琴书,邹城平派唢呐、梁山武术、诵读《论语》等济宁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今年文博会济宁会场的一大亮点。
思考: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借用此东风把我国的地方旅游艺术文化品牌推向世界?
文博会济宁会场“抢眼” 民间艺术展演成新亮点
第一节 中国的旅游文学
一、游记
(一)想象奇幻、铺陈夸张的先秦两汉游记
(二)崇尚山水、自然与人文并重的六朝游记
(三)壮写景观、洒脱飘逸的唐代游记
(四)求真穷理、富有哲思的宋代游记
(五)寻芳探胜、清新明快的明清游记
(六)题材丰富、融通中西的现代游记
二、旅游诗词
(一)先秦的民歌与骚体诗
(二)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与山水诗
(三)刚健豪迈的盛唐诗歌
(四)清新明丽的宋代旅游诗词
第二节 中国书画、雕塑艺术文化
一、书法艺术
(一)书法史概述
殷商的陶片甲骨和周朝的钟鼎、石鼓铭文,它们的笔画、结体、篇章,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点画、结体和章法。战国后期出现的石鼓文,已经显示出某种流畅的气韵。
秦朝“书同文”:小篆、隶书
魏晋时代,真、行、草、楷
书至唐代,诸体皆备,书法趋于成熟而得到普及。
宋代书法所尚之意与晋代所尚之韵强调的都是性灵与情境。而宋意不仅有晋意的淡泊、俊逸、闲适,而且包括了心灵撞击、情怀宣泄而出的激烈、壮观与刺激的成分。
秦李斯创小篆
(二)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及特点
1.苍劲古拙的篆书
汉代隶书《张迁碑》
2.俊迈刚劲的隶书
3.端正秀雅的楷书
4.潇洒飘逸的草书
5.体态生动的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历史上唯善草书者可称“圣”。汉末张芝为草圣,晋代王羲之为书圣,唐代书法家可称为圣的唯张旭。现代能与古人同享书圣之誉的唯毛泽东。
(三)书法与旅游
1.观看书法展览
2.解读石刻文
3.追寻书法名人故地
二、绘画艺术
(一)绘画史概述
中国绘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在各种陶器上绘制鱼、鹿等纹饰图案。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图案细密富丽,布局严谨整齐,已经显示出先民的艺术才能。春秋战国时代,周朝出现了壁画,上面不仅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还有周公的画像。战国时期大型建筑已普遍采用壁画作为装饰。
秦汉时代,绘画迅速得到发展,其中以汉代的帛画和壁画成就最为突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石窟壁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繁荣兴旺起来。
唐代是中国绘画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宋代绘画成就首先表现为以画院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兴起。
元朝时文人画占据着主要地位,山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人物画反而相对衰落。
明清时期,士大夫画家的“文人画”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他们各立门庭,创建不同的画派。
近代中国画坛流派林立,形成了海派、京派、岭南派等主要流派。
(二)中国画与旅游审美
1.以形写神,追求神似
2.“散点透视”,构图无限
3.抒情寄志,创造意境
4.以线造型,以色表情
5.诗书画印,相映成趣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韩熙载夜宴图》
潇湘奇观图
芙蓉锦鸡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之一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三、中国雕塑艺术文化
(一)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古代人们捏塑烧制陶器,是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雕塑作品是发现于河南省密县的一件小型人头陶像,为距今七千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遗物。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陶塑作品,这些都是中国雕塑艺术源头的物质载体。
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雕塑使用的材料比以前的原始雕塑更为丰富,有青铜、陶土、玉石等。
春秋战国时期雕塑的材质更多,审美倾向转而追求繁缛华美,人物雕塑的主要形式是俑。
秦代经济发展较快,雕塑艺术也出现了划时代的成就。
汉代雕塑艺术在秦代的基础上又有提高。
魏晋南北朗时期是我国的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的雕塑艺术,主要仍是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和小型观赏性雕塑。
明清时期雕塑艺术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建筑雕刻和陈设雕塑更为突出。
20世纪以后,我国出现了现代雕塑。
(二)中国雕塑艺术的鉴赏
1.中国古代雕塑的纪念性
2.中国古代雕塑的象征性
3.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4.中国古代雕塑的假定性
5.中国古代雕塑的类型化
6.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秦始皇陵兵马俑
霍去病墓纪碑群雕
马踏匈奴
跃马
昭陵六骏:
宋代晋祠塑像
卢舍那大佛 云冈石窟大佛
思考题
1.如何赏析中国的诗词游记
2.如何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3.如何对中国画进行审美
4.叙述书法与旅游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