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学前儿童感知觉 课件(共18张PPT) 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学前儿童感知觉 课件(共18张PPT) 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
在一次幼儿教学课堂中, 老师给小朋友讲 猫和老鼠 的故事。 老师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 一边演示着玩具“猫”和“老鼠”。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故事, 老师又给小朋友们播放了 猫和老鼠 的动画片。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老师为什么将故事、 玩具以及视频材料都呈现出来呢 如果只是叙述故事, 不呈现玩具以及视频材料, 小朋友们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个故事吗 老师运用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哪些知识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 感觉
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要接触各种客观事物, 这些客观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属性, 其中的每一种属性称为个别属性。 当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 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就成为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物。 感觉器官接受了相应的刺激, 经传导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 人脑就对事物的某种个别属性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就叫作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二) 知觉
感觉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但任何客观事物, 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二、感知觉的种类
(一) 感觉的种类
根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特点和刺激物的不同来源, 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其感受器都位于身体的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 包括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等, 其中, 视觉和听觉在人的生活中最为重要。 研究表明, 人所获得的外界信息有90% 以上来自视觉和听觉。
(二) 知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把知觉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 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和肤知觉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 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是对事物的知觉, 主要包括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 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三、感知觉的规律
( 一) 感觉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 同一时间内会有各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人们的不同感官, 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这些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 彼此会有相互影响, 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觉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相互作用。
2.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适应。 一般来说, 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可引起感受性降低, 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会使感受性提高。
3.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同时对比指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在视觉中表现得很明显。
4.感受性与训练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 人的感受性可以得到提高。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不同, 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 所以人与人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异, 受过某种专门训练的人的某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就比未受过训练的人高得多。
( 二) 知觉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 在某一瞬间, 人不可能同时对各个事物进行感知, 而总是优先地选择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从而获得清晰的印象, 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背景, 这种现象叫作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 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彼此孤立的各部分, 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整体性。
如图2-2 , 在看此图时, 我们一开始就把它知觉为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 而不是知觉为三条线段和四条线段。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客观事物时, 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知觉的对象进行理解, 并用语言、 词把它标志出来, 知觉的这种特性就叫作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面对知觉熟悉的对象, 尽管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 但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强光照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 但我们仍然把强光下的煤块知觉为黑色, 把黄昏时的粉笔知觉为白色。 恒常性在视觉中最为明显, 表现为大小、 形状、 亮度、 颜色等。
四、感知觉的作用
( 一)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从理论上讲是从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开始的。 通过感知觉, 人们获得了关于周围事物的特性以及自己身体方面的最初的感性知识。
( 二) 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感知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但它却给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基础。 在感知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形成记忆、 想象、 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才能对客观事物做更进一步的认识。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