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大班第二学期新转来一个叫阳阳的男孩, 阳阳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 有时他会影响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老师正在进行的活动; 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 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 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常常向老师告他的状. 老师对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 经常当众批评他, 甚至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老师还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多动症. 时间一长, 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阳阳成了一个调皮、 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阳阳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当众批评阳阳、 孤立阳阳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老师没有真正把握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这都关涉到一种心理现象———注意. 注意是什么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应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 防止注意分散 第一节 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 一)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 注意对于人和动物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存在意义. 无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儿童世界, 注意都是人们比较熟悉、 比较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 一个学前儿童正在玩玩具, 突然听到妈妈亲切地叫他, 他停止玩玩具, 把头转向妈妈, 眼睛注视着妈妈, 甚至会一边喊着妈妈一边朝妈妈跑过去.(二) 注意的外部表现人的注意高度集中于特定对象时, 往往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最明显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种:1.适应性运动的产生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课堂上, 老师对幼儿说“小朋友, 请注意听老师讲的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家长对孩子说“走在马路上的时候, 要注意看路,别摔跤”;而如果一个人对 同伴说“请注意, 请注意”的时候,对方 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注意什么呀 ”当单独使用“注意”这个词的时候, 对方往往不能立即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而当“注意”和“看”“听”一起用的时候, 对方立即就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这就说明了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它总是伴随着人的其他心理活动, 总是与感知、 记忆、 思维、 想象等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共同反映事物.三、注意的种类(一)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 是自然而然对某个对象产生的注意,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经意”. 例如上课时, 一个迟到的同学走入教室, 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他, 这种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它是被动的、 不自觉的注意, 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一类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即客观原因; 另一类是人们本身的状态, 也即主观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二)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 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就是人们常说的“刻意”,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的两大特点.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下列四个主要条件:(1) 活动的目的任务要明确.(2) 间接兴趣要积极培养.(3) 无关因素的干扰要用坚强的意志排除.(4) 活动组织要合理.四、注意对学前儿童的意义(一) 注意是学前儿童一切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学前儿童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 最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 学前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是游戏. 在游戏中, 如果儿童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那么他就会玩得很投入, 很用心, 游戏也就会进行得非常好; 如果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 心不在焉, 东走西逛, 无所事事, 那么游戏也就进行不了.(二) 注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心理过程的开端, 并且贯穿在一切心理活动的始终. 没有注意的参与, 心理活动就无法很好地进行,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亦是如此.( 三) 注意是学前儿童坚持性得以发展的保证行动的坚持性往往是和注意密切相关的. 学前儿童只有在集中注意时, 才能把某一行动坚持下来; 一旦发生了注意转移, 就意味着原来坚持的行动的完全终止. 没有注意的参与, 学前儿童不可能顺利开展任何活动, 也不可能成功地把活动坚持到最后, 坚持性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