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课件(共1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中职--幼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课件(共11张PPT)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一) 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 一切新奇、 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 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 活动室的布置过于花哨, 更换的次数过于频繁, 教学辅助材料过于有趣、 繁多, 教师的衣着打扮过于新奇, 都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
(二) 疲劳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 便会引起疲劳, 降低觉醒水平, 从而使注意涣散。 引起疲劳的另一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 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 晚上不督促孩子早睡, 甚至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 玩耍, 造成睡眠不足, 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 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 三) 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兴趣、 成就感以及他人的关注等因素可以构成活动的动机。 对幼儿来讲, 这些因素更会直接影响活动时的注意状况: 活动内容过难, 可能会因缺乏理解的基础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而丧失兴趣和积极性; 过易, 也可能会因缺乏新异性、 挑战性而减轻对他们的吸引力。
二、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一)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教室布置应整洁优美, 新布置过的教室最好及时组织幼儿参观; 教具应能密切配合教学, 不必过于新奇; 出示教具应适时, 不用时切不可摆在显要的位置上; 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 个别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时, 不要中断教学点名批评, 最好稍做暗示, 以免干扰全班儿童的活动。
(二)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活动内容应贴近儿童的生活, 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活动方式应尽量“游戏化”, 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 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之间、 儿童之间的交往; 活动过程中要使幼儿有一种“主人翁”的自主感:主动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
( 三) 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所必需的。 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 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 容易引起疲劳。 学前儿童由于生理特点, 更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它, 而且无意注意不需意志努力, 耗能较少, 因而保持的时间可以比较长。 但只靠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的。
对于家长来说, 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 二) 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 三) 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 四) 要求、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