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职--幼教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手工制作》项目一--手工制作概述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职--幼教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手工制作》项目一--手工制作概述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手工制作概述
项目一
任务一 
了解手工制作
任务二
熟悉手工作品的欣赏
与评价要点
目录
任务一
王丽作为幼儿园教师代表应邀去本市某示范幼儿园进行参观交流。参观过程中,王丽注意到,这所幼儿园的教师在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制作上利用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手工作品(见图 ),这不仅使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童趣、饱含创意,而且对幼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小小的手工制作,竟有如此大的作用,王丽感慨万分。





回到幼儿园后,园长要求前去参观的教师每人整理一份资料,对其他教师做一场主题为“手工制作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的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对手工制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相应工作。
视觉性是手工制作的第一属性。人们通过视觉器官可以直接观察到作品具体的艺术形象,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感受。
(一)视觉性
手工作品是基于具体的物质材料而形成的。一般来说,材料的物质特性利用得越充分,造型效果就越显著,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也就越强。因此,手工制作常常致力于充分发掘材料本身的价值。
(二)物质性
一、手工制作的特点
任何形式的手工作品都不能脱离造型,手工作品所要表现的一切内容都必须通过造型来展现。造型是手工作品内在意义和外在显现的结合体,也是手工制作的本质特征。
(三)造型性
任何形式的手工作品都有相应的形状,占有一定的空间。换言之,手工作品的形象塑造、情感表达、艺术思想等都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得以实现的。
(四)空间性
一、手工制作的特点
根据使用材料的性质不同,手工制作可分为纸造型、布造型、泥造型、线造型、自然物造型及废旧材料造型等,如图 所示。
二、手工制作的分类
(一)按使用材料的性质划分
纸造型《兔子灯笼》
布造型《花帽子》
泥造型《生日蛋糕》
线造型《小鸭子》
自然物造型《穿裙子的小女孩》
废旧材料造型《彩虹房子》
根据使用材料的形态不同,手工制作可分为点状材料(植物种子、沙子、纽扣等)造型、线状材料(纸条、绳、草茎等)造型、面状材料(树叶、彩纸等)造型和块状材料(陶泥、蔬果、易拉罐等)造型,如图 所示。
二、手工制作的分类
(二)按使用材料的形态划分
点状材料造型《脸谱》
线状材料造型《火箭》
面状材料造型《领带》
块状材料造型《小麋鹿》
根据制作工艺不同,手工制作可分为编织造型、刺绣造型、印染造型、雕刻造型、插接造型等,如图 所示。
二、手工制作的分类
(三)按制作工艺划分
编织造型《花篮》
刺绣造型《幸运草》
印染造型《树叶》
雕刻造型《大树》
插接造型《红灯笼》
根据作品的空间占有形态不同,手工制作可分为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如图所示。
二、手工制作的分类
(四)按作品的空间形态划分
平面造型《小兔子》
立体造型《青蛙》
根据作品的用途不同,手工制作可分为实用性手工制作和观赏性手工制作,如图所示。
二、手工制作的分类
(五)按作品的用途划分
实用性手工作品《小扇子》
观赏性手工作品《海底世界》
构思与设计,即制作前通过想象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作品的用途、造型、结构、色彩等的思路。构思与设计的一般过程如下 :
三、手工制作的造型规律
(一)构思与设计规律
(1)以作品用途为依据,确定作品是实用性的还是装饰性的。
(2)结合作品的用途类型,确定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作品形象是夸张的还是写实的),并结合造型、结构、色彩等设计出具体的形象。
一是因意选材,即根据作品的构思与主题,选
择能够准确并充分表达作品形象的材料进行创作 ;
二是因材施意,即充分借助材料自身具有的物理性质及其所呈现出的外在特点和形状,将作品创作出来。
三、手工制作的造型规律
(二)材料选择与使用规律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应遵循两大规律 :
选材时,除遵循上述两大规律外,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即确保材料安全无毒、不易破碎、无尖锐棱角,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其次要遵循“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做到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


三、手工制作的造型规律
(三)成型规律
“加一加”
“变一变”
“减一减”
一是“加一加”,即根据造型需要有序添加造型材料,从而达到塑造形象的目的,如粘贴、插接、编织、缠绕、串联、组合、镶嵌等;
成型规律主要有三种 :
二是“减一减”,即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削切或剔除材料中与形象塑造无关的部分,如剪刻、镂空、刮刨等;
三是“变一变”,即使加工材料形变而量不变,如弯曲、抟捏、卷曲等。
四、手工制作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在手工制作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想象和思考,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等,因此,手工制作既可以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锻炼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幼儿多种感官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一)促进幼儿多种感官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四、手工制作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引导幼儿做手工的过程,可以促进幼儿在探究美的过程中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表现欲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手工制作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手工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情绪体验和交流体验,这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赏一赏
赏一赏
任务二
培训后的某天,园长对王丽说 :“经过上次培训,咱们幼儿园里的老师已经充分认 识到手工制作的重要性,现在大家做手工的热情特别高涨。我打算两天后举办一场教师 手工制作比赛,对优秀作品制作者进行一定的奖励,以此引导大家制作出更好的手工作 品。到时候由你、我和张老师担任评委。我这里有 4 件手工作品(见图 ), 你这两天先以这 4 件作品为例,学习一下如何更专业地欣赏与评价手工作品。





剪纸作品《报喜燕子》
折纸作品《小熊》
蔬果造型《小丑》
纸浆画《齐天大圣》
一、适用
手工制作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环境创设途径和学习材料提供方式,因此,手工作品应体现趣味性,即要以幼儿为中心,体现“童心”“童趣”,力求以丰富多彩的造型、色彩、声响等吸引幼儿,做到好看又好玩。
此外,手工作品应符合科学原理,有助于幼儿认识事物,掌握正确的概念和知识,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例如,可通过折纸造型让幼儿认识、了解各种几何图形。
二、经济
一方面,手工制作要注意材料选择的经济性,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根据区域特点就地取材,同时应注重对废旧物品的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因材施意、因意选材是手工制作经济性的最大体现。例如,制作树叶粘贴画时,应利用树叶的自然形状进行构思设计,过度剪裁反而会破坏作品的自然美和材料美。
三、美观
作为艺术品,手工作品的形象表现要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外形处理和装饰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的表现多种多样,如造型美、材料美、色彩美、自然美、装饰美等。
例如,以拟人化的方法处理幼儿园的布玩具、木玩偶,既符合幼儿的观赏心理,也符合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四、创新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在设计理念、形象塑造、材料发掘等方面推陈出新。
同时,还应注重汲取传统手工艺术的精髓和现代艺术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提高手工制作的技巧,并付诸实践。
手工文化微课堂
传统手工制作的现代化发展
在中国,有着数不清的精巧工艺和优秀手工文化。它们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流传下来,靠的是一代代人手把手的接力。近年来,很多手艺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的创作手法进行有机碰撞,焕生出独具风骨的当代中国风。
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李氏民间掐褶纸”第四代传承人李雪为祖国母亲献上掐纸作品《大阅兵》。李雪介绍说 :“这部作品共有 156 个阅兵人物,代表 56 个民族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手工文化微课堂
掐纸技艺始于 1890 年,有 100 多年的传承历史,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李氏掐纸技艺主要有 6 道工序,即选料、裁纸、做褶、做形、粘球、组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其中最难的就是做褶和做形,将简单的纸变成一个生动的人物造型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李雪说,经过七八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才终于在国庆前完成了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的制作,赶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李雪曾设计出很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作品。
赏一赏
布贴画《天气我知道》
树叶贴画《好朋友》
泥造型《小黄鸭》
赏一赏
废旧光盘造型《小鸟》
废旧纸盒造型《机器人》
手工木质玩具《滑梯》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