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比例作图题
1.将三角形按2:1的比例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的对称轴。
2.
(1)将图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再向下平移4格,得到图形C。
(3)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D。
3.根据对称轴画出图形①的轴对称图形②;按2∶1画出图形①放大后的图形③。
4.把下面左边方格中的图形按2∶1放大,画在右边的方格中。
5.画出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原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6.按1: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按2: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
7.画出下面图形按缩小后的图形。
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按2∶1画出三角形A放大后的图形B。
(2)画一个与图形B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9.操作。
(1)将图形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2)按照2∶1的比画出梯形放大后的图形,得到图形C。
10.兰兰家在学校的北偏东60°方向1500m处,请在下图中标出兰兰家的位置。
11.以广场为观测点,画出下列各地点。
(1)学校在广场东偏南30度方向上,距离300米。
(2)小军家在广场南偏西45度方向上,距离200米。
(3)图书馆在广场东偏北30度方向上距离200米。
12.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南偏西45°的80米处,科技馆在教学楼的东偏北60°的60米处,体育馆在教学楼的正北方向4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中标出他们的位置。
13.林阿姨从幼儿园接到小宝后,从幼儿园大门先往东偏北30°方向走80m,再往西走120m,最后往西偏北40°方向走了40m回到家。请画出林阿姨回家的路线图。
14.(1)在下图中标出A(2,7),B(8,7),C(8,3),D(2,3)各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得到图形①。
(2)将图形①按1∶2缩小,画出缩小后的图形②。
(3)画出图形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4)画出将图形④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15.在下面方格纸上画一个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再画出按放大后的图形。(1个小格是1厘米)
16.画出按1∶2缩小后的图形。
17.淘气家正东方向1000米处是超市,超市正北方向600米处是学校,学校正西方向800米处是书店,书店正南方向400米处是休闲中心。根据方框大小,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18.画一画
(1)将下面的梯形按3:1放大;
(2)将下面的三角形按1:2缩小。
19.根据以下要求画图。
(1)将三角形ABC以点C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①。
(2)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②。
(3)将上面的长方形各边放大2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③。
20.下面是一幅没有画完的平面图。车站在感城小学的正东面,距离感城小学300m;灯塔在小学的正南面,距离小学400m;正北面是扶市村,距离小学400m。请算出感城小学到车站、灯塔和扶市村的图上距离,并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21.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22.在下面方格纸中先画一个面积是12cm 的长方形,再把它按2∶1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每小格面积是1 cm )
23.
(1)以直线BC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①。
(2)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得到图②。
(3)将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③。
24.如下图:
(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2)把图形A向下平移3格,再画出按2∶1放大后的图形C。
25.(1)画出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以图中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与三角形ABC对称的图形。
(3)将梯形按2∶1放大后画在合适的位置上。
26.把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按缩小,再把缩小后的图形按放大,分别画出来。
27.在下面的方格纸上:
(1)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4格。
(2)把梯形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90°。
(3)把三角形按3∶1的比放大。
28.如下图。
(1)B点用数对表示是( )。
(2)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画出原三角形ABC按2∶1放大后的图形。
29.请按要求画图。
(1)以三角形的边为底,再画出一个和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画出把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画出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30.(1)将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画在方格里。
(2)以直线MO为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3)画出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C。
31.画一画.
(1)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后的图形.
(2)三角形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32.黄老师从家出发,先向南走300米到超市,再向东走550米到书店,然后向西偏北45°方向走200米到学校,画出黄老师行走路线图。
33.请按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
34.在如图所示中画出下面图形按2∶1扩大后的图形。
35.按要求在网格内操作。
(1)把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
(2)把梯形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
(3)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
(4)画一个和梯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要求:三角形的顶点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
36.下面是东方小学的校园平面图(部分),图纸的比例尺是1∶1000,请根据条件、把学校以下的建筑物在平面图上绘制出来。
(1)校门前有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
(2)在花坛的北面有一座长60米,宽25米的长方形教学楼。
(3)学校的东面修建了一个周长是160米的正方形运动场。
37.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请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2)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按的比例缩小,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38.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图B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
(3)把图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4)把图D按3∶1放大。
39.我会画。
(1)画出把三角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B。
(2)画出把三角形A向右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形C。
(3)画出把三角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D。
40.按3:1画出三角形扩大后的图形;按1:2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1.(1)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A′B′C′。
(2)画出A′B′C′绕着B′顺时针旋转90°。
(3)画出将图形E按2∶1的比例扩大后得到图形F。(一个方格表示)
42.按要求画图.画出A按2:1放大后的图形;画出B按1:3缩小后的图形。
43.(1)以图中的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先将图形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再将旋转后的图形向下平移7格。分别画出旋转后和平移后的图形。
(3)将图形③缩小,使新图形与原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
1.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2、3个格,扩大后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2×2=4个格、3×2=6个格,据此画出这个三角形,并画出这个三角形的对称轴如图所示;
画图如下:
【分析】将三角形按2:1的比例放大,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2、3个格,扩大后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2×2=4个格、3×2=6个格;放大后图形的中间所在的线即为该图形的对称轴;据此画图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扩大后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2×2=4个格、3×2=6个格;据此画图如下,并画出该三角形的对称轴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关键是要理解将图形按照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时,对应的比也成相应的放大比或缩小比。
2.(1)(2)(3)见详解
【分析】(1)根据旋转的特征,将图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A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B。
(2)根据平移的特征,将图形B的各顶点分别向下平移4格,依次连接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C。
(3)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C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直线L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D。
【详解】(1)(2)(3)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其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见详解
【分析】(1)先从原图形上找到关键点,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2)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图形①两条直角边的方格数,图形③的两条直角边方格数是原图的2倍,最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终点;据此作图。
【详解】
【点睛】掌握轴对称图形和放大图形的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4.见详解
【分析】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5.
【分析】点O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按照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图形;
观察图形可知,原来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和2,根据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按2∶1放大后,两条直角边就变成2和4,据此即可画出图形。
【详解】如图:
【点睛】掌握作转后图形的方法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
7.见详解
【分析】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就是将图形的各边按给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可以改变。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明确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发生改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1)(2)见详解
【分析】(1)三角形底边是3个格子,高是2个格子,按2∶1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就把底边和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扩大后的三角形的底是2×3=6个格子,高是2×2=4个格子,然后画出图形即可。
(2)放大后三角形底边是6个格子,高是4个格子,则三角形的面积是4×6÷2=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又因为4×3=12,所以可以画底是4个格子,高是3个格子。(答案不唯一)
【详解】(1)(2)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放大与缩小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知识。
9.(1)(2)见详解
【分析】(1)根据平移的特征,将图形A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8格,依次连接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B。
(2)把梯形按2∶1扩大,即梯形的每一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原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乘2,得出扩大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据此画出扩大后的图形C。
【详解】(1)(2)如图: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其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
10.见详解
【分析】从图中可知,比例尺是1∶50000,兰兰家与学校相距1500m,根据进率:1m=100cm,将1500m换算成150000cm,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兰兰家与学校的图上距离是3cm;又已知兰兰家在学校的北偏东60°方向,以学校为观测点,找到北偏东60°的方向,并画出3cm长的线段,标上角度、距离和兰兰家即可。
【详解】1500m=150000cm
150000×=3(cm)
如图:
【点睛】应用比例尺的画图,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用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
11.见详解
【分析】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于是先计算出图上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辨别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300÷100=3(厘米)
200÷100=2(厘米)
200÷100=2(厘米)
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地图上的方向辨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12.见详解
【分析】图中已标注出向上为北方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确定出剩余方向,再利用量角器根据具体度数找准方向;右下角有比例尺,一格(一厘米)表示20米,根据方向与距离可以确定各个位置。
【详解】图书馆:80÷20=4(格)
科技馆:60÷20=3(格)
体育馆:40÷20=2(格)
画图如下:
13.见详解
【分析】先确定好比例尺,可以选择1厘米表示40米的比例尺,再据地图上的方向辨别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题目所给的其他信息,即可进行解答由此可画出林阿姨回家的路线。
【详解】由分析可知,作图如下:
80÷40=2(厘米),120÷40=3(厘米),40÷40=1(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方向与距离在平面图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的灵活应用。
14.
【分析】(1)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在图中描出各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
(2)将图形①按1∶2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缩小,画出即可;
(3)找到图形的关键点,根据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即可;
(4)先把图形④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找出图形的关键点,画出关键点向下平移4格后的对应点,再按原图形连接对应点即可。
【详解】(1)根据数对画出图形①,如图所示;
(2)图形①的长和宽缩小,长是3格,宽是2格,如图所示;
(3)找到图形的关键点,根据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如图所示;
(4)图形④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画出向下平移4格的图形,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数对表示位置、旋转、平移、补全对称轴图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数对表示位置、旋转、平移、补全对称轴图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15.见详解
【分析】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再在这条线段外取一点,使这点到线段的距离为2厘米,把这个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连接起来,所得到的三角形就是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画出按放大后的图形,就是把底边和高各扩大到原来的3倍,即底为(厘米),高为(厘米)。
【详解】(答案不唯一)
【点睛】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变化,形状不变。
16.见详解
【分析】把图形的各个边长都缩小到原来的,再顺次连接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明确缩小的是图形的各个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17.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比例尺:1∶2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0米,然后求出各个路程在图上的距离。
【详解】1000米=100000厘米
100000×=5(厘米)
600米=60000厘米
60000×=3(厘米)
800米=80000厘米
80000×=4(厘米)
400米=40000厘米
40000×=2(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以及学生的作图,注意比例尺的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一致。
18.见解析
【详解】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比例,作图如下:
19.(1)(2)(3)见详解
【分析】(1)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ABC以点C顺时针旋转90°,点C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①。
(2)根据平移的特征,将三角形ABC的各顶点分别向下平移4格,依次连接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②。
(3)上面的长方形各边放大2倍,即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乘2,得出扩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据此画出扩大后的图形③。
【详解】(1)(2)(3)如图: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其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见解析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及所给出的比例尺即可求出图上距离,依据平面图上方向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感城小学的位置为观测点,从而画出它们的位置。
【详解】300米=30000厘米,
30000×=3(厘米)
即感城小学到车站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
400米=40000厘米,
40000×=4(厘米)
感城小学到灯塔、感城小学到扶市村的图上距离都是4厘米,
又因为车站在感城小学的正东面,灯塔在小学的正南面,正北面是扶室村,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等。
21.见详解
【分析】按2∶1放大图形,即将图形扩大2倍,放大后的长为6个格,宽为4个格。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明确2∶1放大就是放大两倍是解题的关键。
22.
画法不唯一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可以是4,宽可以是3,画出这个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2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即可。
【详解】3×4=12(平方厘米),3×2=6(厘米),4×2=8(厘米)
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画指定面积的长方形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23.见详解
【分析】(1)画轴对称图形时,先找出关键点,再计算出这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最后在对称轴的另一端找出这些关键点,最后顺次连接起来;
(2)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就是将原来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扩大2倍;
(3)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90°,就是将这个点所连的边旋转90°,最后再将其中的点和边连接起来即可。
【详解】(1)
(2)
(3)
【点睛】掌握轴对称、旋转和放大图形的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4.见详解
【分析】(1)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2)根据平移特征,把图形的各个顶点分别向下平移3格,即可得到平移的图形;将图形按2∶1放大,则放大后的边长为原图形边长的2倍,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如图:
【点睛】熟练掌握图形对称、平移、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见详解
【分析】(1)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3)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详解】
【点睛】决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旋转中心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是旋转角度。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26.见详解
【分析】按比例进行缩小或放大,指的是把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缩小或扩大相应的倍数。
按缩小指的是把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按放大指的是把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例缩小或扩大,明确缩小或扩大的是图形的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27.
28.(1)(4,6);
(2)见详解;
(3)见详解
【分析】(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据此填空即可;
(2)根据旋转的角度和方向,直接作图;
(3)按2∶1放大,就是将原图放大2倍,原三角形的各边都放大2倍,据此作图。
【详解】(1)B点在第4列的第6行,用数对表示为(4,6);
(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图形的旋转以及图形的缩放,属于综合题,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明确旋转和缩放的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9.
【分析】(1)要先数出原三角形底和高分别为几个单位长度,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再确定所画的新三角形的底和高。
(2)可以把三角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矩形里,按要求将两个矩形逆时针旋转90°,再描出三角形的轮廓即可。
(3)将底和高的长度分别乘2,就是放大后图形的底和高。
【详解】(1)原三角形底AB为4个单位长度,高为2个单位长度,面积就为4×2÷2=4,则要画的三角形面积也为4,那就画成与原三角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即可。
(2)可以观察到,三角形有一小部分在一个正方形里,并且有一条边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如果将这个正方形逆时针旋转90°,则旋转后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原对角线垂直,这样就画出了边AC,至于底AB逆时针旋转90°后,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现在AB、AC两条边均已确定,只要将BC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就行了。
(3)4×2=8,2×2=4,则新画的三角形底为8、高为4,并且形状与原三角形相同,按这个标准画就行。
【点睛】在这三个作图中,(2)逆时针旋转有些难度,因为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如果是直角三角形还好画一些,所以我们才将三角形连同所在的矩形一同旋转,这样便于观察,难度也就降低了。
30.见详解
【分析】(1)将图形A的各边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2)以MO为对称轴,根据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找出图形A对称图形B的关键点,再画出图形B即可;
(3)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图形A的各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详解】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作轴对称图形以及旋转,掌握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1.
【详解】根据图形平移的方法,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3格,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1;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先把三角形与O点相连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再把第三条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图形2;三角形按照2:1放大,就是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由原来的2格,3格放大为4格,6格,连接另外两点即可画出三角形按照2:1放大后的图形3.
32.图形见详解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黄老师家到超市,超市到书店,书店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再结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角度信息作图即可。
【详解】300米=30000厘米
550米=55000厘米
200米=20000厘米
30000×=3(厘米)
55000×=5.5(厘米)
20000×=2(厘米)
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和方向,结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3.(1)
(2)如图阴影部分:
【分析】(1)将图A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即能得到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
(2)图B的底和高同时缩小2倍,即能得到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由此作图即可。
【详解】(1)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2)如图阴影部分:
【点睛】完成本题要进行实际测量。
34.见详解
【分析】把平行四边形ABCD按2∶1扩大,即平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乘2,得出扩大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据此画出扩大后的图形。
【详解】画图如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其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5.见详解(4小题答案不唯一)
【分析】(1)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连点-连接对应点。
(2)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a、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b、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c、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d、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3)图形的缩放:将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得到放大后的图形。
(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先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特点画出三角形即可。
【详解】(1)(2)(3)如图所示:
(4)梯形的面积:(2+4)×3÷2=9
则三角形的面积是9,三角形的底可以是6,高是3。如下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明确三者概念会作图即可。
36.见详解
【分析】先根据进率“1米=100厘米”将实际距离的单位换算成“厘米”;然后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各图形的图上距离。
(1)在校门前选取圆心的位置,然后根据半径的图上距离,用圆规画一个圆形花坛;
(2)在花坛的北面,即花坛的上方,以长、宽的图上距离画一个长方形教学楼;
(3)先根据正方形的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正方形边长的图上距离,以此在学校的东面,即平面图的右边画一个正方形运动场。
【详解】(1)10米=1000厘米
1000×=1(厘米)
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形,表示花坛,如下图。
(2)60米=6000厘米
25米=2500厘米
6000×=6(厘米)
2500×=2.5(厘米)
画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2.5厘米的长方形,表示教学楼,如下图。
(3)160÷4=40(米)
40米=4000厘米
4000×=4(厘米)
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表示运动场,如下图。
【点睛】本题考查应用比例尺画圆、画长方形、画正方形的作图方法,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求出各图形的图上距离是画图的关键。
37.见详解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是2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是6厘米和4厘米;或者是底和高是8厘米和3厘米。据此画图即可。
(2)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按的比例缩小,先求出缩小后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1)(2)作图如下(答案不唯一):
(厘米)
(厘米)
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掌握相关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8.见详解
【分析】(1)先从原图形上找到关键点,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2)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确定平移方向(先向右,再向上)和平移距离(先5格,再3格),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3)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点O)、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90°),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找出各关键边的对应边,最后依次连接组成封闭图形;
(4)原来梯形的上底是3格,放大后上底是3×3=9格,原来梯形的下底是4格,放大后下底是4×3=12格,原来梯形的高是2格,放大后高是2×3=6格,据此作图。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作图方法并求出放大后梯形各边的格数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9.见详解
【分析】(1)先确定旋转中心,然后根据旋转方向和度数确定对应点的位置,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根据平移的方向和格数确定平移后对应点的位置,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放大后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6格、4格,然后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即可。
【详解】
40.见详解
【分析】把三角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画图;把长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画图。
【详解】
41.见详解
【分析】(1)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根据这个特点即可将图形补充完整;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与B′点有关的边顺时针旋转90°,再连接第三边,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将图形E按2∶1的比例扩大就是把各边扩大2倍。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旋转图形的画法:定点、定向、定度数。
42.
【分析】(1)找出图形中的横着和竖着的线段的长度,数出有几个格,把它们分别乘2即可;
(2)找出底边及高,数出有多少格,把它们分别除以3,然后画出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画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3.(1)(2)(3)图见详解
【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连结即可;
(2)先将以P为端点的这两条边绕点P顺时针旋转90°,由此得出旋转后图形的两条边,再利用平移的性质,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图中梯形的上底是6格,宽是4格,高是4格,根据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按1∶2缩小后的梯形的长为3格,宽为2格,高为2格,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1)(2)(3)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作旋转、平移后的图形,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