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公元 1500年前后是世界历史的一条重要分水岭,自此之后,世界由孤立的个体连成了整体。本单元专题所述内容即公元前 1500年前后的历史。本单元标题为《走向整体的世界》,共分为两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承上启下,上承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所述分裂的世界,下接第 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本课为《全球航路的开辟》,共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三个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子目主要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第二、三子目主要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史实,具有较好的史学基础,所以高中阶段重点不再叙述一般史实,而在于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的史料梳理和分析,展示各个时期欧洲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出发,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辟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不仅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掌握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法;2、通过对不同时期世界地图的勾勒与不同航线的航行分析,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3、通过郑和下西洋后继无人与新航路开辟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对比,审视新航路的开辟,理解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涵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教学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教学方法 应用云课件,运用史料教学法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学习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史料研读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回顾从中共一大、七大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带给党和国家的深刻变化,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系列沧桑巨变——开拓,全球航路的开辟正是世界历史上人类开拓精神的集中体现。 新航路开辟 时政导入,进行首课教育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探究新知一、迈向海洋—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一、迈向海洋—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概念解读:15世纪末到 17世纪,西欧人对大西洋、印度洋等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海上探索,开辟新航路。15C末人们为什么要迈向海洋?以“15-17世纪的航海动因与条件”进行提问,引发学生联想,继而根据学生答案进行总结。材料一: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1493—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 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 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要。 材料二: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 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 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材料四: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是道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材料五: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过渡语:新航路的开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正因为大海承载了希望,所以航海勇士们才前赴后继奔向大海,而海上生活也是异常凶险与艰苦的,当时具备了哪些航海条件使其有可能实现远行呢?课件展示图片(地圆说、多桅帆船、罗盘)教师活动: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过渡语:既然万事俱备,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航海家们的步伐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远航吧 思考与联想“15-17世纪的航海动因与条件”。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商路危机”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和开拓新市场的需求增加。民族国家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社会原因:人们强烈渴望黄金、白银,《马可·波罗行纪》诱导西欧人到东方寻金。精神动力:文艺复兴推崇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欧洲人也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地理知识的完善与航海技术的发展 以小问题为导入,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的同时,使学生对航海动机条件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探索发现的航海时代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探索发现的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35-37,完成学案航海家们探险的表格,将上述信息与地图相关联,判断四幅地图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设计希沃课堂游戏超级配对、其他航路的表格结合教材和地图变化,说说欧洲人航海探险的发展趋势?师:新航路的开辟不仅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这是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划时代事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目的发生了哪些变化?师: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各国在利益的驱使下,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角逐,欧洲进入殖民扩张阶段,也逐渐成为世界中心 学生讨论回答并说明理由。学生完成游戏和填空从数量上、地域范围、区域认识分析 通过多张地图的解读,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能力,使其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更直观、深入了解,进一步理解各区域之间联系的深入,各地区由分散走向整体,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三、渐行渐远的东西方 —中西方对外交流比较 三、渐行渐远的东西方—中西方对外交流比较过渡语:然而中国的明朝 1405-1433年就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早已抵达东南亚和东非沿岸等地,这也是人类航海上史上的壮举,却为何未能取得同样的重大效果?材料:郑君(郑和)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呈现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时间轴对比同时期的西方,中国关于对外交流的态度有何不同?产生怎样的影响? 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过程,知晓明清之际由于闭关锁国失去了与世界同发展的机会,从而与西方渐行渐远以致落后挨打。那么我们如今应该如何把握世界大势呢?又该如何去处理海洋安全问题呢? 出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近平于 2020年 6月 8日“世界海洋日”上的讲话)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也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和历史观,为中国海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又会对世界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各地的文明将呈现怎样的新面貌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从对外界的探索,获得商品、黄金,传播宗教变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紧跟时代潮流,建设海洋强国 对比同时期的东西方,使学生在全球航路开辟的时代,中国错失了关键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由此树立海洋意识,涵养家国情怀。课堂检测 1.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亚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欧洲内部的竞争 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地圆学说的提出 2.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 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 92种,到十五世末已经增加到了 190种,同时期的巴黎甚至有 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B.引起了早期殖民战争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3.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开疆拓土,或去求知求直,或去传播-福音”一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 A.王室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B.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C.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5.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6.15世纪前期,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到一条商业信息:在北非阿拉伯市场上出售的黄金、象牙、鸵鸟羽毛和奴隶,是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跨越沙漠运来的。他为将这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抢过来,推动葡萄牙( ) A.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向美洲进行殖民扩 C.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D.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讲第 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本课线索清晰,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新航路的影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充实,如果按部就班的讲应该说问题不大。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即便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我在上课时间也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讲清楚也自认为讲透彻了,学生学得怎么样 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消化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而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谁敢保证他们能真正将教材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 因此可能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以教师讲课为主。但又不同于教师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由有强大的说服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由于还处于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呈现方式应再改进,有效的指导争取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