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1.上台分享你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校企合作单位等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所学礼仪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心得体会。2.班主任引进企业的7S管理以加强班级卫生管理。一天,值日生小徐扫地,竟被要求扫了3遍,气得他发朋友圈吐槽班主任。徐妈妈看到了,说他不懂班主任的苦心,发朋友圈吐槽班主任,让班主任或同学看到了都不好。小徐更生气,屏蔽了妈妈的朋友圈。以后不管妈妈如何和他沟通,就是不取消对妈妈的屏蔽,还说很多同学对父母都屏蔽了朋友圈。这件事一直让妈妈仍耿耿于怀,想起来就觉得很郁闷。若你是小徐,请结合所学的通信礼仪、交谈技巧等相关知识,给妈妈写一封信,就此进行真诚的沟通。要求格式规范,语句流畅,字迹工整,内容具体,不少于500字。在班上分享自已的写信感受和父母读信后的反应。复习旧课第三课《文明社交 礼仪之始》课外拓展分享、点评:生活礼仪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涉及个人在家庭、邻里、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人际交往中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具体规则和惯用形式,既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又体现着对别人的尊重。名言集锦*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 离娄章句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曲礼上》*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 尊重是一道栅栏,既保护着父母,也保护着子女,使使父母不用忧愁,子女不用悔恨。—— 巴尔扎克第四课五彩生活 仪做伴家庭礼仪邻里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一二三目 录1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2素养目标12学习目标熟悉与父母、家中老人、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及家中用餐的礼仪。知道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了解排队、用餐、购物、散步、旅游、观影、阅览、交通礼仪要求,掌握公共场所礼仪规范。正确运用家庭礼仪规范,与父母、家中老人、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文明用餐。能够与邻居友好相处。能够在公共场所正确运用排队、用餐、购物、散步、旅游、观影、阅览、交通等礼仪规范。33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友善谦让等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领悟真诚、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增强自律性,在不同情境中体现良好的生活礼仪修养。2012年2月,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孟佩杰因十三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养母,获得了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称号,并被网友称为"最美的女孩"。她还是共青团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观看视频:2011年,那个带着瘫痪养母上学、感动中国的孟佩杰,现状如何 (360网搜索可查)5岁时,孟佩杰的父亲因车祸离世,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不久也因病去世。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了椎管狭窄症,治疗后只能勉强依靠双拐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生活的艰辛,不辞而别。从此,母女俩靠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相依为命。8岁的小佩杰每天6点起床,帮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梳头、换尿布、喂早饭,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做饭喂饭、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晚上忙完家务,服侍养母睡觉后才开始做功课。她自学护理知识,每天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若养母排便困难,还要用手指一点点帮着抠出来。2009年,她带着瘫痪的养母到离家100多公里的临汾学院上学,每天奔波在学校和出租屋之间。她省吃俭用,还抽空上街帮人发传单挣钱给养母改善伙食,但从未因照顾养母而耽误过学业。大学毕业后的孟佩杰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仍然与母亲相依相伴。这些年,她没有忘记社会对她的帮助,她也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地回馈社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讨论: 读了孟佩杰的事迹,对比小徐屏蔽妈妈朋友圈的行为,你有什么感受?孟佩杰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成为养母活下去的希望和依靠。乐观开朗、善良顽强、无私大爱的她始终笑对人生磨难,堪称“百善孝为先”的典范。养母只照顾了孟佩杰三年,她却要照顾养母一辈子,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动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在家中讲礼仪是对家人真心诚意的尊重,也更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睦。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 · 家人》一、家庭礼仪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妯娌和而争论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家和万事兴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关键。若家人之间互相体贴关心,彼此宽容体谅,处处以礼相待,家里一定充满温暖和欢声笑语。记住家人的生日并及时送上真诚而温馨的祝福,就是良好家庭礼仪修养的体现之一。你能说出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的生日吗?.(一)与父母相处的礼仪1. 对父母谦恭有礼勤问候:看到父母进出门要主动打招呼,接送父母手中的物品并道“辛苦了”,送上问候;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应问候父母。进出家门要告知父母:需要外出,要说清出行目的并征得父母同意;外出回到家及时和父母打招呼,主动叙述有关情况;在外留宿或留同学在家住宿,请同学好友来家里聚会,要征得父母同意。尊重体贴父母,珍爱、保护父母的纪念物及兴趣所系之物。2. 主动承担家务,多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清扫房间院落、择菜洗菜、洗衣洗碗等家务,掌握一些做饭烧菜、维修、田间耕作等劳动技能。3. 注重和父母沟通,尊重理解父母经常主动将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告诉父母,向他们分享自已的喜悦,请他们帮助自已消除成长的烦恼,听父母讲他们的成长故事;在外求学,与父母常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和父母谈话要平心静气,耐心认真地倾听,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意见不一致时不顶撞父母,不与父母争吵;父母不对时可择机、用恰当方式耐心分析、解释;不向父母发脾气,甚至呵斥、责骂父母。体贴父母挣钱不易,理性消费。体谅父母在生活工作中的艰辛和困惑,体谅他们在家中的感情起伏、情绪波动;在父母遇到困难感到疲惫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关心。.课堂活动:P74马克·吐温曾写道:“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同学们若能认识到父母和自己之间存在着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就能在争端发生时试着从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就能学会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沟通,真正做到尊重父母。1.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过和马克 · 吐温14岁时相似的想法吗?2. 你近来和父母在哪些问题上产生过分歧?你和父母分别持什么观点?3. 请填写表格并上台分享:4. 利用适当时机,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要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生病时陪他们上医院,端药送水,给予安慰;节假日向父母送上祝福。.要善于向父母表达关爱:经常真诚而坦然地对父母说“我爱您”“谢谢您”;给父母发生日祝福、送生日礼物并与之拥抱;外出旅游回来,或拿到实习等劳动报酬时,应为父母精心选购合适的礼物。你的好朋友小明在家动不动就跟家长顶嘴,要不就关上房门不出来,这让他的父母手足无措。你怎样看待小明的言行?作为好朋友,你会如何建议他尊重自己的父母 ( P89)课堂活动.(二)与家中老人相处的礼仪放学回家后:问候,帮他们做些小事,说说校园里的见闻,教他们用手机发短信等。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为他们盛饭夹菜。睡觉时:为他们铺床盖被放蚊帐。在他们走动时:可上前搀扶,在上楼、进电梯时更要精心关照。节假日:陪他们说话解闷,逛公园、访亲探友。老人生病时:主动为他们煎药、喂药,问寒问暖。与老人交谈时:要耐心倾听,不要顶嘴。老人生日、特殊节假日:表示问候和祝福,精心挑选他们喜欢的水果、零食。应依照对待父母的礼仪要求,对家中的老人尽心孝敬,注意满足他们随着年岁增高而更加强烈的自尊、依赖、求助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肯定、尊重和特殊的照顾。.(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哥哥姐姐:以身作则,多干家务,努力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遇事要宽宏大量,不随意指挥弟弟妹妹干活;耐心帮助弟弟妹妹;不在父母或他人面前斥责弟弟妹妹,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与他们发生争吵,应该在父母面前先认错。弟弟妹妹: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娇气任性、蛮横无理;与哥哥姐姐发生争执时,不要到父母面前去告状。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谦让,彼此爱护,和睦相处,共同创造温馨祥和的家。课堂活动:P761998年,吴建早出生于云南一个农家,3岁时遭遇电击失去了双臂。8岁时,他和6岁的弟弟吴建智开始了同年级、同班、同桌的求学生涯。在求学的十多年里,吴建智和哥哥形影相随,一双手臂两个人用,穿衣、铺床、刷牙、洗脸、吃饭、上厕所,都会帮哥哥一一解决。他总是比哥哥早起,帮哥哥做好起床后的所有准备,晚上回到寝室又帮哥哥洗澡、洗衣服,然后才收拾自己,他总是宿舍里睡得最晚的。哥哥十分感激弟弟,尽量用脚多做一些事,少麻烦弟弟。2018年,兄弟俩同时参加高考,考了高分的吴建智为继续照顾哥哥,放弃了更好的学校,选择和哥哥在同一所大学就读。2019年,吴建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感悟:《孟子 尽心上》中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吴建智从6岁起,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残疾哥哥,兄弟俩从来没有吵过嘴,相亲相爱,坚强笑对生活,令人深深感动。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吴建智的事迹中受到的启发。.(四)家庭用餐的礼仪用餐前:先洗手,做好开饭准备,摆好用餐的桌椅,擦干净餐桌,摆好餐具,请长辈入座。若家中有客人:主动和客人交谈,用心关照。帮家长盛饭端菜:盛饭不要太满,端饭或端菜时不要让手指粘到饭菜。端饭菜时:走得慢而稳,按照家人辈分大小依次端上饭,先端给客人;先把好吃的菜和合客人、长辈口味的菜摆放在靠近他们的位置上;长辈出于疼爱而将你爱吃的菜让给你,摆放在你面前,应该礼让。坐姿端正:双肘不要张开过大,双腿不要随意乱伸或抖动。夹菜、盛汤:用公筷、公勺。进食:小口,闭嘴咀嚼,口中如有食物应避免交谈;避免在餐桌上打喷嚏、咳嗽,如果忍不住,应及时侧身掩面,并说“对不起”。席间如遇敬酒:未成年人应以茶代酒。拿摆在其他人面前的调味品等:应请邻座帮忙传递,不要伸手横越。剔牙:切忌用手指,应用牙签,并以手遮掩。对保姆、家政人员:尊重劳动与付出,友好相处,真诚以待,营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向他人敬酒时应右手端酒杯,左手托住杯底,自己所拿酒杯的杯沿应低于对方的杯沿,以表示尊敬。.小知识用餐时使用筷子的禁忌1.将筷子长短不齐或随意交叉地放在桌子上。2.用筷子敲击盘碗。3.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4.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发出声响。5.用筷子在桌子上的菜盘里挑捡。6.用筷子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7.将筷子颠倒使用。8.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9.帮别人盛饭,将一双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10.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1. 小季和爸爸妈妈为爷爷过八十大寿,请以小组为单位据此进行家庭用餐的情景再现,展示扶爷爷入座、盛饭、夹菜、敬酒、祝寿等细节。2. 对照家庭礼仪规范要求,反思自已在对待家中老人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上台分享。3. 你身边有兄弟姐妹相处影响家庭和睦的故事吗?请举例。.课堂活动二、邻里礼仪.产生矛盾时先从自身找问题,心平气和地沟通,得理让人,用克制、谅解的态度和互相商讨的方法缓解冲突,合理、妥善地解决矛盾,切忌争吵打骂。见面热情打招呼不苛求“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共居一地,应以礼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一)要宽容礼让案例讨论清代大臣张英,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一次,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名门望族,县官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六尺巷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六尺巷“邻里好,赛金宝。”我们要想营造和睦愉快的邻里关系,遇到矛盾纠纷时就应多一些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同时也要严于律已,善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做到彼此谦和礼让、谅解包容、守望相助。六尺巷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大度做人、克己处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讨论:1.“六尺巷”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2. 哪些矛盾是邻里间的常见矛盾?结合“六尺巷”的故事,说一说生活中你对宽容的体会和感悟。.(二)平等相待邻里就是比邻而居,没有贫富、地位尊卑之分,做事、讲话、待人都应一视同仁。(三)互敬互助1. 互相尊敬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会不会打扰邻居,如切忌:在深夜弹琴,在家里敲打或拖动物品,看电视听音乐时音量过大,借用邻居的东西不及时归还等。2. 互相帮助在邻居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在获得邻居的帮助时要真诚致谢。(四)遵守公德不询问邻里的隐私;爱护小区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案例讨论家住5楼的孙先生担心装修期间的噪声给邻居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于是在装修初多方征询邻居们的意见,尽量使施工时间避开大家的休息时间,并在单元楼门上张贴“装修致歉信”,对给邻居造成的困扰和影响表达歉意,承诺会尽量减少噪声。邻居们对此深表理解,纷纷称赞孙先生为“贴心好邻居”。讨论:1. 你怎样看待孙先生的做法?2. 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好邻居”吗?请举例。3. 你是否得到过邻居的帮助或帮助过你的邻居?你在和邻里相处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孙先生在装修期间采取征询意见、张贴致歉信等方法,将装修对邻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得到了邻居们的充分理解,这种真诚、细致、温馨的做法深得邻居们赞赏,对于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十分有帮助。1. 观看视频《爱是什么》“别走太快,等等妈妈”(搜索360视频可查)片段,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说说观看后有什么感受?课堂活动2. 阅读P89《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精心挑选一张与父母、家人的合影,上台分享:你在家中扮演了哪些角色?你的所言所行给家人带来了哪些愉悦?2023年12月7日,上海某先生要退快递,快递小哥上门取货,按响门铃,门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谁呀?”快递小哥说:“拿快递的。”小女孩开了门,快递小哥询问后得知奶奶下楼买菜了,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快递小哥拨通手机和小女孩爸爸通话后,拿走放在屋内门口柜子上的快递,转身准备离开,但不放心又返回对女孩说:“不要开门了哈!”一直到孩子奶奶买菜回来,女孩才开门。3. 这是一个被家中监控拍下的真实画面,请阅读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可搜索新浪看点“小哥取快递遇3岁娃独自在家 临走时叮嘱不要再开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原来,小女孩的奶奶出门买菜时,见天太冷就让女孩独自留在家,嘱咐她任何人敲门都不能开。但快递小哥敲门,她就忘了奶奶的吩咐。快递小哥的叮嘱让她想起了奶奶的话,他把门关好离开后,小女孩站在客厅里愣了半天,估计是后怕了。快递小哥很负责任也很有爱心,让小女孩的家人很感动。3天后,快递小哥给他家送快递,小女孩的妈妈叫住他,拆开快递,拿出里面的保温杯送给他,说这是专门买了送给他的,感谢3天前他对自己的女儿这么有爱心。小女孩的奶奶也很感谢快递小哥,特地为他做了一桌子菜请他共进午餐,快递小哥被深深地感动了。这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真是好人碰到好人,人间都充满了爱。快递小哥一个举动温暖了这家人,这家人的善良也温暖了快递员,他们的互相帮助又温暖了我们!小组合作,请运用所学的交谈技巧、邻里礼仪等相关知识,设计小女孩的妈妈和奶奶向快递小哥表示真诚感谢并热情邀请他共进午餐的对话,并上台展示。“家和万事兴。” 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行要好伴,住要好邻。”邻里,不是我们的家人,有时却胜似家人,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有时却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是亲必顾,是邻必护。”让我们努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守望的美好生活环境,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体现良好的生活礼仪修养。.课堂小结1. 简述与父母相处的礼仪要求。2. 简述与家中老人相处的礼仪要求。3. 简述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要求。4. 简述邻里礼仪要求。.布置作业:P901. 观看视频《掌握这几个餐桌礼仪的细节,让你上桌更从容自信》(优酷网上可查)。2. 参照上述视频,以小组为单位,自拟标题,捕捉一组身边生活中不合家庭礼仪或邻里礼仪的镜头,指出其正确的礼仪规范,以此制作一个家庭礼仪或邻里礼仪的宣传小视频(2分钟左右),发布于班级视频号和朋友圈,佳作可推荐至学校、社区视频号。3. 举行“晒晒我们的家规”征文比赛,将获奖征文上传至班级群分享,推荐至学校团刊。.课外拓展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