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辟设计意图本课以《哥伦布》图书目录展开,以“航海梦的孕育”、“航海梦的启航”、“航海梦的传递”三个环节贯穿本课,通过探究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史实,了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深刻理解人类世界发生的变化。板书设计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寻金热”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4.精神动力:传播宗教、人文主义 条件 主观条件:王室支持 客观条件:科学技术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其他航路的开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文字导入:展示斯塔夫利阿诺斯的一段话:“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两百多万年。但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教师提问】公元1500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为什么说真正的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时代”; 2. 世界各文明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史真正开始。 二、展示《哥伦布》目录,通过哥伦布的生平事迹去探究本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紧扣本课主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奠定良好班级氛围,以便后续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航海梦的孕育 【教师提问】中西方早在汉朝时就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何西方要在此时去开辟新的航路呢? 任务一:小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动因和条件。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材料1:当时的热那亚市还是一个共和国,与威尼斯齐名,是地中海最繁盛的贸易港口之一。港内船舶大多用来贸易。那里帆桅林立,人来人往,景象蔚为壮观。热那亚的码头附近有交易所、银行以及专做船员生意的酒吧、旅馆等;市区内一幢幢豪华巨宅处处可见,那些装饰着雕刻艺术品的美丽庭园和别具匠心的建筑比起王公贵族的宅第来也毫不逊色。 ——《哥伦布》 【教师提问】哥伦布的家乡热内亚呈现一种是什么样的现象,它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关系呢? 银行、酒吧、别墅处处可见,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板书) 材料2:哥伦布14岁时,接触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对“黄金之国”中国的描写尤其让哥伦布向往:在遥远的亚洲大陆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家,马可波罗踏上了征程:他来到了统治者所住的宫殿,抬头一望,屋顶上都是用黄金修葺的;接着他走入,宫殿内的房间,纯金板的道路映入眼帘,视角一转,黄金制成的窗户让他大为震撼,最后他询问宫殿的侍卫,发现珍珠、宝石也出产得很多,他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教师提问】《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的中国是不是夸张了呢?它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马可波罗行纪》激发了多个阶级、阶层的“寻金热”。贵族需要金钱维持他们优越的生活,商人需要金钱充实资本积累。(板书) 材料三 【教师提问】那他们要去实现梦想,获得东方的香料、丝绸和贵重金属,为什么不走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交易呢?偏要费大力气去开辟未知的航道。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不断对来往商队征收苛捐杂税,传统商路不断衰弱。通往西方的商品越来越少且价格急速上涨,导致上层贵族不得不高价买入,大量贵重金属向外流失。(板书) 材料四 ·贝雷士教父问:黄金、白银、香料乃身外之物,和天主相比,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哥伦布说:“我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都是神所创造的,……“但是在我们世界的东方,还有一些尚未开化的土著民族或者一些不信基督的异教徒,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拯救他们的灵魂,让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信仰。” 材料五 只要我们把希望的大陆牢牢地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会被我们战胜。——《哥伦布》 【教师提问】说完了庸俗的物质层面,那他们这些人有什么样的高尚精神动力支持航海运动呢? 传播宗教,欧洲人热衷于宗教的传播;以及此时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人的是主观能动性的开发。(板书)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教师提问】哥伦布已经有了急切需要开辟新航路抵达亚洲的必要性,他需要得到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但经过一番劝说,女王认为缺乏条件,这场航海风险太大,怕是不划算,那请同学们帮他想想有什么条件可以劝说女王,使她支持哥伦布的航海计划。 在播放《加勒比海盗》的视频前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注意有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支持这群海盗去探险? 视频结束后,学生积极回应,教师做出总结: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地理知识,先进的造船技术和罗盘星盘以及王室的支持。 【教师讲解】我们再来高度概括一下,主观条件有王室支持;客观条件有科学技术。(板书) 【想一想】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最先开辟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不是我们熟知的英国德国法国?展示西葡两国地图形势。 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交界处; 宗教因素: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政治因素:“收复失地运动”,两国均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 【小结】 根据材料,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直接原因、精神动力四个方面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史料分析,即提高学生分析及概况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二、航海梦的启航 (一)新航路开辟 总的简要介绍四位航海家的大致航海情况。 【教师讲述】以轨迹动画调出航海家路线,并逐个进行讲解。 重视突出迪亚士的伟大开辟作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贡献、达伽马获利不菲600%(可以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比较)以及麦哲伦的全球航行。 【师生活动】请同学对应连线。 1.阅读课本35-36页的内容,了解航海家的主要事迹 2.联系所学进行连线归纳总结所学航线知识。 展示四位伟大的航海家事迹,联系航线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三、航海梦的传递 【教师过渡】以几段航海材料来描述航海活动的危险重重:船员的叛变、海上的遇难、土著的危险以及疾病的困扰,进而引出哈德逊遭遇叛变的故事,引出其他航路的介绍。 其他航路的开辟 任务三:阅读课本知识完成表格填空 【教师讲述】 英国卡伯特发现纽芬兰 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 英国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荷兰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教师过渡】其他航线探寻高纬度和南半球地区,世界主要的大陆和大洋被航海家的航线连接起来。 (三)新航路开辟带来什么结果? 【教师讲解】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大洋与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阅读课本37页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 1以表格形式梳理全球其他航路的开辟,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 2.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从全球航路开辟的学习知道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之后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探究。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 1.提纲式结构比较完整,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以设问的形式结束本课引出下一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之后教学做铺垫。【教师过渡】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世界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中国早在明朝时郑和就七下西洋,为何中国没有取得同样的成就呢?(时间多,起补充作用) 【教师设问】通过以下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结果,再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精神动力完成下表 材料 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明史》 【教师讲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结果损失巨大,后被终止。 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海外寻金,传播基督教;结果世界建立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