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第1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主备人:王敬玲 审核人:马丽娜 备课组长:刘洪梅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新课导入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理解民法典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
活动一 自主先学,预习新知
【活动要求】学生阅读关于本节课本内容,填出以下空白
1.为什么要学习民法?民法的含义(调整对象)是什么?
(1)法律是社会生活的 。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被称为“ ”。
(2)调整对象:民法调整 的自然人、 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和财产关系。
2.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1)基本内涵:就是由民法调整的 和财产关系。
(2)构成要素:
①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
②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 :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和义务 、 。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和 相结合,为什么?
(1)原因: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体现:
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 ,而且注重将 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 的主要内容。
4.如何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1)含义:是 和 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必要性: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 ……
(3)具体内容:
① 原则: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② 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③ 原则:应当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④ 原则: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⑤ 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⑥ 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活动二 合作探究(一) 民法调整的范围
材料 税务部门坚持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此前已对范冰冰、郑爽等明星及平荣、朱宸慧(雪梨)、林珊珊、黄薇(薇娅)等多名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行为进行处罚并公示。
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偷逃税款的明星主播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
活动三 合作探究(二)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材料 小明今年10岁,在与黄薇的直播互动中受其鼓动,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价值2万元的游戏机,小明父母发现后,要求黄薇退货遭到拒绝。小明父母以孩子的名义把黄薇告到人民法院。
小明购买2万元的手机行为有效还是无效?为什么?
活动四 合作探究(三) 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活动五 合作探究(四)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活动六 课堂总结,知识建构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
②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
③甲中学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座椅的采购合同
④工商部门对丙超市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一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后来,快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李某诉诸法律。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C.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交付行为
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以下甲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的是( )
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义务,并注明“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
B.甲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品排入河流,致使水体污染
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高楼,而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乙
D.甲男与乙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
4.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某县人民政府未能按时偿还某县银行的贷款
②自然人甲和乙两人因为老人赡养问题产生的纠纷
③某市税务机关与市民丙的税款征收关系
④张某答应李某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李某要求其履行承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下列关于民法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法仅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②民法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③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④劳动法、行政诉讼法都属于民事法律规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5 BDC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