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2.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2.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 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具备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 现阶段,孩子们收听了很多关于疫情的新闻。在担心之余,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感动。广大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勇敢,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的无畏呢?奉献这个词听起来似乎那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就让孩子闷来,感受到,了解到什么是奉献,我们又是如何参与到其中。只要人人都伸出献出一点爱,奉献一点力量,就会社会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他们同普通儿童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更需要来自教师的关怀,小学阶段,特殊儿童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对社会惧怕的行为,比如胆小、孤独、害羞等现象,而这样的表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对特殊儿童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做到关注全体,教育公平,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并对特殊儿童加强个别辅导。
3.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友善相待的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 2).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对待 。 3).了解友善相待的具体做法。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友善相待的具体做法。 难点:增强友善相待意识,传递社会正能量。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 师:领读——弟子规 · 泛爱众篇 师:请说一说你读过《弟子规 . 泛爱众篇》后,你领会了其中的哪些内容? 小结:学会宽容和大度,善于听取他人建议,学会包容他人。善良,而是一个人内心的宽容,思想上的博爱,与人与物的忍耐。 引入课题 第一课时 友善相待 学生活动 学生跟诵 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善良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引入课题。环节二: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教师活动 师:“友善”,本义是指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后指友好待人、与人为善。 友善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说说我们 小结: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师:播放视频——免费爱心早餐 请看活动园。 师: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 师: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请看我能做 师: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 师提示:热心指引 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 师提示:表达谢意 请看我来做。 师:看见地上有垃圾,我可以做: 遇见残疾人过马路,我可以做: 同学遇到难题,向我请教,我可以做: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 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认识友善的含义及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公德和社会服务意识。了解能为身边关爱的人所做的事,培养学生对人友善相待的行为。教会学会关爱他人的基本行为。环节三: 传递正能量教师活动 师: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活动园 师: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师: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 说说你的理由。 师提示: 用心了解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隐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阅读角—— 张大爷的爱心卡 学生活动 学生辩论 学生自由阅读 学生谈读后感 设计意图: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人。认识到社会需要相互关爱。环节四:关爱他人,共同行动 教师活动 师: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活动园 (给予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多一些时间) 师:生活中的小事上你遇到过哪些困难? 师:得到过什么帮助? 活动园 师:请阅读下面的法律规定。 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师提示: 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义。 师: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总结: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参与情况,鼓励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分组回答 学生自由读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总结 学生阅读图片内容 设计意图: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或接受他人的帮助。都会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公德意识。了解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关爱行为。 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活动 小结:社会需要关爱,人人行动。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与人为善良。让我们共同行动,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认真思考倾听设计意图:提升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依据教材着重开展调查研究,以此方式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学习能力,并促使学生在调查中发现真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科素养,设计以下作业: A奉献出你的爱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B把你知道的奉献爱心的好人好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师关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根据儿童特点,灵活调整作业难度。)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在本课教学中,以活动推动学习有效发生,课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课后让学生去践行。 在本单元中,顺学而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问题解决为明线,以“丰富认知、理解认同、自觉践行”为暗线,在本课时教学中,以多项活动丰富了学生认知,为本单元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讲授了《我参与我奉献》一课,学生们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学会了管理自己,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随班就读特殊儿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正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差异,及时表扬,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
10.学习评价设计 以素养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以作业为载体进行本单元教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了我参与我奉献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社会需要人人献出爱心,通过组内辩论交流,课堂上通过一个个活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话题的思考,顺利地落实了本课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