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 同步学案【课标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问题导学】1.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主要有哪些?3.如何推进全民守法?【互动探究】探究一:“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这些小微违法行为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至于大家都以“小”视之,甚至见怪不怪。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小微违法行为看似不起眼,但带来的巨大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却不容小觑,绝不能“微小”视之。为了防止行人和自行车闯红灯,有的地方在路口设置了可移动栅栏,并且安排专人值守操作;为了防止乱停车,很多道路上不得不安装“阻车桩”或石墩子……凡此种种,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牵制了行政与执法部门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产生的巨大社会治理成本消耗着社会公共资源与广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小微违法行为看似是“少数人犯错,全民来买单”,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并不显眼,但海量的违法带来的海量治理成本还是要由全社会整体承担,最终侵蚀的是每个人的福祉和利益。如果任由其发生与蔓延,这些行为将带来负面示范,形成破窗效应,治理成本将更加攀升,并且严重损害法律尊严与社会道德体系。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阐述该如何治理小微违法行为。探究二: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后,中央网信办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普法优势,深入开展相关普法宣传。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场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互联网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把有意义的法律内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产品,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准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点对象,针对互联网企业及从业人员、青少年网民等,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式普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普法实效。开展全民普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工作。有观点认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法宣传就能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知识归纳】(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要求: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4)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二)推进全民守法1.措施:(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推进全民守法的意义:①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的社会氛围②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 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中国③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全民守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的转变说明推进全民守法有实效。(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 )4.良法不能被全民遵守,就不能实现法治,这说明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5.在我国,公民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6.特殊情况下,公民可以要求国家尊重和服从个人利益。( )7.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8.全民守法意味着公民要依法维护好自己的一切权益。( )9.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10.推进全民守法,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当堂达标】11.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10年来我国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宪法宣传学习主题活动,让宪法走进校园、走进农村、走进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①是因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②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有利于维护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④有利于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宪法进农村”“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法律进村入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普法工作( )①目的在于引导农民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③有助于提高我国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只有不断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体人民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对于法治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举措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守法是第一位的③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实现国家机关高效运转④需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围绕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某地司法局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真正实现普法工作由“计划性普法”向“市场性服务”转型,将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执法活动相融合,进一步整合普法资源、延伸普法工作触角,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的转变。这一做法( )①旨在保障全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意在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③能够确保公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④是基于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当群主会犯罪,用自家人的医保卡买药报销被判刑,欠钱不还会获刑,替考被判刑,微信传谣是犯罪等等,普通人因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实在太多。推进全民守法,必须(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不断加强司法活动监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带动社会尊法守法 ④公民自觉参与法治实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我国目前已有4万多名检察官在7万多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受聘为北京四中法治副校长。12月5日,河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开军受聘为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 )①体现出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②有利于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③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平安校园④旨在助力学校培养崇尚法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接班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青少年的司法保护,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3年9月1日,深泽法院联合教育局在深泽中学举办“一校一法官”暨“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法官作为法治副校长,对于解决校园安全、学生霸凌、犯罪预防等干预矫正等问题有积极作用。“法治副校长”的聘任有利于( )①以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②运用专政手段打击校园霸凌、犯罪③推进依法治校,扩大未成年人的法律权利④学校、司法机关共同参与,各方合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拒绝隔离被拘、造谣传谣被惩、发热仍外出被刑事立案……一个个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的案例一再说明,谁对社会不负责任,法律就会让谁付出代价!疫情防控环环相扣,人人有责,只有敬畏法律,严格遵守防控要求,才能更好地取得防控成效。这给我们公民的启示是( )①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②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③坚持严格执法,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尊法守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重庆市黔江区司法局积极构建“1+8+30”法律援助平台体系,即1个法律援助中心、8个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第四中级法院、检察四分院、区法院、区检察院、信访办、看所守、武警总队第五支队、武陵监狱)、30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点的平台架构,实现法律援助网络全区域、重点领域覆盖。这有利于( )①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增强群众的获得感②坚持严格规范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互动探究】探究一:①推进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治理小微违法,需要从“自律”开始,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教育宣传,树立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共识。②推进严格执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治理小微违法,需要更严格的“他律”,要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引进更为先进的信息科技系统,提升治理效能,降低人力成本。③推进科学立法,立足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治理小微违法,需要更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制度设计层面,对小微违法行为作出更为明确和有效的惩戒,通过法律与制度来规训小微违法行为。探究二:①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法宣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促进良法善治,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严格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司法保障;还需要全民守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易混辨析】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6.错误7.错误8.错误9.正确10.错误【当堂达标】11.C12.D13.B14.D15.D16.C17.B18.C19.B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