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知识结构】一.经济变化(一)国内:国家的宏观调控1、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一阶段:二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初(1)背景①历史教训:1929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②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③现实需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恢复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需要④理论基础:自由主义衰弱, 兴起⑤实践经验: 新政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 ”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政策: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评价积极: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②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消极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②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③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是富裕与贫困并存的两极社会(4)实质: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二)国际: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内容: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建立 、 、 等,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②发挥大国作用: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二、生产力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成就: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战中)(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三、社会新变化(一)生产关系:社会结构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 ”的人数增加: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四、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国家”1.含义:①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②国家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吸取经济危机的历史教训,力图避免因贫困引发社会危机。③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④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借鉴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发展阶段:①二战后兴起,到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完备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时,减少福利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③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都不同程度的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5.评价:(1)实质:国家干预(2)利: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3)弊:①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③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五、扩大公民权利:社会运动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表现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选举权等。 ②目的:争取平等权利。 ③结果: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②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实质: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根除经济危机。达标检测1、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2、下图“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3、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同时由政府投资,在罗纳河流域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些措施( )A.恶化了经济局势 B.放弃了市场经济C.促进了经济增长 D.激化了社会矛盾4、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形成了一种“混合式经济制度”,使得国家更容易进行现代化经济事务的计划与管理,同时也相对地大大推动了需求的增加。这种“混合式经济制度”( )A.受到苏联模式的启发 B.主张由政府主导经济C.引发第三次科技革命 D.避免了“滞涨”的发生5、1955年日本出台《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其目的是经济自立和实现失业人员全部就业,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规定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目标为5%。材料表明,战后日本( )A.全面借鉴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B.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 D.形成外向型国家发展战略6、1960年以后,英国出现了所谓的“英国病”,症状表现为两个矛盾的层面:一是整个70年代英国通货膨胀率极度严重,1980年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0%多,另一个是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失业率高达两位数。对“英国病”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迫使英国退出了欧共体 B.源于政府过度干预经济C.只有英国出现这一现象 D.暴露了市场经济的弊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