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时空坐标】【知识结构】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 苏联的发展成就 经济 取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科技 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社会 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问题 优先发展 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 赫鲁晓夫改革时间 1953—1964年内容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农业★ 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思想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打破对 个人崇拜评价 进步 ①注入某些 成分,取得一些成效。②推进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③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局限 ①没有突破 体制,国民经济 依然严重失调。 ②没有对斯大林功过作出全面科学分析,造成严重后遗症3.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 1964—1982年内容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 ,利用奖金等 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政治 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 ,专断作风日趋严重。评价 ①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 ③政治上高度集权,专断严重 ④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4.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 1985—1991年内容 经济 承认 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政治 ①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②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 ”结果 ①经济改革 ;②造成思想混乱, 主义随之兴起,最终造成苏联解体5. 解体史实 ①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②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 建设表现 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问题 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 模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反思 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改革成效 南斯拉夫(最早)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波兰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 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 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 南斯拉夫改革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隐患 各国都没有突破 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 剧变原因 ①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④西方“ ”战略影响表现 ①迷失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④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⑤实行政治多元化结果 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①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②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③南斯拉夫经过内战,最终解体;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 的建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 的探索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取得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具有 、 的意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伟大转折 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制改革 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力提升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进入新时代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 深化对人类社会 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达标检测1.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2.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C.经济改革收效甚微,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3.苏联某一领导人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后,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材料中的这位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4.二战后苏联实施了经济改革,其中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衣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这是A.斯大林模式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l993年在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段话中的“新秩序”日趋加强是在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乎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