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熟悉孔雀之国——印度 教案(表格式)《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概况》(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9熟悉孔雀之国——印度 教案(表格式)《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概况》(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熟悉孔雀之国——印度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包括位置和面积、自然环境、人口和民族、发展简史、国家象征、行政区划和国民经济等。 (2)熟悉印度的文化简况、民俗风情和旅游业简况等。 技能目标: (1)能够分析中国在印度的旅游市场。 (2)能够根据印度的风俗习惯接待其赴华游客。 (3)能够设计印度的旅游行程,并向中国出境游客介绍其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等。 素质目标: 了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差异,培养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文化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基本国情、文化简况、民俗风情和旅游业简况等 教学难点:印度的文化简况和民俗风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任务导入 【教师】展示“泰姬陵”图片(详见教材),讲述“任务导入”的相关内容 泰姬陵为印度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国王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第二任妻子穆塔兹·马哈尔(泰姬)而修建的。1631年,马哈尔在生下她与沙·贾汗的第14个孩子后去世,沙·贾汗伤心过度,一夜白了头。同年,这座世界瑰宝级的陵墓开始动工修建,历时 20 多载,于 1653年竣工。整个建筑外形端庄宏伟,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造,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学生】聆听、思考、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除了泰姬陵,提到印度,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传授新知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一、基本国情 (一)位置和面积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领土总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陆疆东与孟加拉国和缅甸毗邻,东北接中国、尼泊尔和不丹,西北与巴基斯坦搭界。三面临海,西南临阿拉伯海,与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隔保克海峡、马纳尔湾与斯里兰卡相望;东濒孟加拉湾。 (二)自然环境 印度西北部为高山区(属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中北部是恒河平原,南部为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全国最高峰为干城章嘉峰,海拔8 586米。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称为雅鲁藏布江)等。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可分为凉季(10月至次年3月)、暑季(4—6月)和雨季(7—9月)。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区域年均气温为12℃~14℃,东部地区年均气温为26℃~29℃。 (三)人口、民族和语言等 人口和民族:印度全国人口约13.24亿,居世界第二位。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3%,其他较大的民族有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等。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我国的人口目前在世界排名多少?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进行新知讲解 语言: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语言数量达数百种,是世界上使用语言最多的国家之一。 宗教:印度教信徒和伊斯兰教信徒分别约占总人口的80.5%和13.4%。 (四)发展简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创立了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并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阿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 ……详见教材 (五)国家象征 首都:新德里。 【教师】展示印度国旗图片,讲解新知 国旗:印度国旗的长宽比为3∶2,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是一个含24根轴条的蓝色“阿育王法轮”。橙色象征勇敢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白色象征真理与和平,绿色象征繁荣、信心与生产力。“阿育王法轮”象征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 【教师】展示印度国徽图片,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说说印度国徽中都有哪些动物?分别有什么寓意?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国徽:印度国徽的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其圆形台基上站立着三只金色的狮子,分别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荷花。 国鸟:孔雀。 (六)行政区划 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包括28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新德里)。每个邦的政府首脑由民选产生,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印度的主要城市有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金奈、班加罗尔、艾哈迈达巴德、浦那、苏拉特等。 (七)国民经济 1.货币与汇率 印度的货币为印度卢比。2021年3月25日,1人民币元≈11.1印度卢比,1美元≈72.6印度卢比。 2.经济概况 1991年,印度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增速加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工业。印度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此外,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农业。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棉花、黄麻、甘蔗、茶叶等。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 (3)服务业。2017/2018财年,服务业对印度GDP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5.2%,是印度创造就业、创汇和吸引外资的主要产业。 【教师】讲述“拓展阅读”的相关内容 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和印度的文明能得以绵延数千年,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无疑显示了这两种文明的活力和强大生命力。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机遇等方面的不同,这两种文明在和平相处的数千年中又分别按照各自的轨迹,发展出了两种不断相互交流但仍存有巨大差异的文化。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政治、社会、经济体制方面,讨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二、文化简况 印度文化受宗教的影响较大,其各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文化都深受宗教的影响。 (一)艺术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印度梵语文学的典型代表包括: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的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吠陀》;对印度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古代史诗。 1913年,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印度舞蹈的特点是身体语言丰富,讲究动作、眼神、意境的统一。印度的电影业发达,每年的电影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印度电影的特点是剧情曲折,中间穿插着众多的歌曲和舞蹈。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你看过印度电影吗?给你印象最深的印度电影是哪部?说说你对印度电影的印象。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二)教育 印度的学校教育为“十二三”制,即小学加初中10年,高中2年,高等学校3年(有的专业为4~6年)。印度的初等教育(一至八年级)为免费义务教育,分初小(一至五年级)和高小(六至八年级)两个阶段。主要大学有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理学院、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和马得拉斯大学等。 (三)体育 【教师】展示“瑜伽”图片(详见教材),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印度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板球(起源于英国)和瑜伽。瑜伽是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修养身心的健身运动,距今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 三、民俗风情 (一)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不同地域有很大差别。北方地区的人以小麦、玉米和豆类等为主食,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中部德干高原地区的人以小米和杂粮为主食。印度人喜食的蔬菜有白菜、土豆、番茄、洋葱、茄子、菜花等,不吃蘑菇、木耳和笋类。印度人食素者多,食荤者少。 ……详见教材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印度的饮食习惯与我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二)主要节庆 印度节日众多,大多数与宗教相关。重大节日每年有20多个,包括共和国日(1月26日)、独立日(8月15日)、甘地诞辰日(10月2日)、湿婆节(2~3月)、洒红节(2~3月)、佛陀诞辰节(5~6月)、十胜节(9~10月)、排灯节(10~11月)等。 1.法定节日 (1)共和国日(1月26日)。纪念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印度共和国宪法。 (2)独立日(8月15日)。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3)湿婆节(2~3月)。湿婆节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节日这天,印度教信徒会前往湿婆庙朝拜湿婆神。 【教师】展示“印度洒红节”图片(详见教材),讲解新知 (4)洒红节(2~3月)。也叫胡里节或色彩节,是印度教的传统新年(庆祝春天的到来),有举行篝火舞蹈晚会、互相泼水、撒红粉或红水等习俗。 (5)排灯节(10~11月)。又称万灯节、印度灯节或屠妖节,是印度教、锡克教的重要节日,寓意“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 (三)社交礼仪 1. 日常礼仪 印度人的日常见面礼仪是“合十礼”(双手合十举于胸前)或握手礼(男子不能和女子握手)。晚辈在行礼时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者的尊敬。进入印度庙宇或到印度人家中做客时,应脱鞋。到印度人家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印度人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2.禁忌 印度人忌讳数字3和13;忌讳直接触摸他人的头部;忌用左手拿东西或递东西,一般也不用双手,只用右手;忌讳多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洗涤一遍后才会使用。印度教和锡克教教徒把牛尊为神,不可当着他们的面说牛的坏话,也不能穿牛皮制品进入印度庙宇。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印度的哪些习惯与我国截然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四、旅游业简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国际旅游市场 亚洲是印度的主要客源地,其次是欧洲和美洲。印度的主要客源国有美国、英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加拿大和中国等。出境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其次是欧洲国家、美国、中东国家和澳大利亚。 (二)中印旅游关系 印度是中国主要的客源国之一。旅华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和休闲,其次为商务和购物。 自2002年印度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以来,中国公民赴印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 (三)主要旅游资源 【教师】扫码播放“印度热门旅游景点”微课视频(详见教材),讲解新知 印度的旅游资源主要以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为主。主要旅游城市有德里、阿格拉、斋浦尔、孟买、瓦格纳西等。 1.德里 【教师】展示“德里门”图片和“红堡”图片(详见教材),讲解新知 德里分为旧德里及后来扩建的新德里两部分(两者之间由一座德里门隔开)。新德里是印度首都。旧德里是印度著名的古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印度古代多个王朝的都城,与斋浦尔、阿格拉构成了印度的旅游金三角。旧德里的主要景点有莫卧儿王朝的皇宫红堡、胡马雍陵(莫卧儿王朝的陵墓)、古特伯高塔(印度第一高塔)、贾玛清真寺(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等。 2.阿格拉 阿格拉位于亚穆纳河西岸,是印度16世纪至18世纪初时的首都,如今还保存着印度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如泰姬陵、阿格拉堡、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遗址等。 3.斋浦尔 斋浦尔是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始建于 1727 年,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 4.孟买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海港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孟买的主要景点有阿旃陀石窟、维多利亚花园、威尔斯王子博物馆、巴布勒纳特古庙、黄金市场街(亚洲最长的首饰街)等。 【教师】讲述“知识库”的相关内容 阿旃陀石窟以壁画艺术著称于世。这些壁画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延续到公元7世纪中叶,从东到西长达550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5.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市内寺庙林立,是印度教教徒心中的圣城。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任务实施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多组,开展一场“中印历史和现状PK”活动 活动规则:各组学生自行选择对比主题(可以是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业等),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成PPT,然后分别派代表上台讲解。各组的任务实施效果可通过学生、教师投票或打分确定。 【学生】分工、制作PPT、派小组代表讲解、互评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任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一、基本国情 二、文化简况 三、民俗风情 四、旅游业简况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