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标要求 1.24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揭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展趋势。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两子目对应课标中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和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第三子目对应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从材料来看,教材史实以叙述为主,材料类型多样。 从结构上看,本节课内容与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和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在教学上考虑整体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九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初中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对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于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构建起较为完整地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依然存在挑战。
教学目标 能够依托教材及文献材料,运用表格等形式认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时代主题。 通过概括和梳理教材及所出示的材料,理解当今世界面临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通过具体数据和材料,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请部分同学展示上节课所学的思维导图,谈谈你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做好铺垫。 任务1:认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时代主题 教师展示三张图片资料,让学生总结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改革。 问题1:指出邓小平对当今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论断,分析其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阅读邓小平的《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节选,思考问题。 在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展示和平与发展的示意图,对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主题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运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得出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对于世界的重要性。 问题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期待的国际社会秩序和普遍追求的共同利益是什么? 学生阅读书第142页—143页找出为了应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及各国是如何提出解决方案的,并整理表格。 时间区域措施二战后世界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新时代二十国集团地区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教师结合《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图,明确世界各国面临问题的情况下,采取了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通过材料引入任务2: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运用整理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世界各国及国际如何处理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 任务2: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背景。 问题3: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温故知新: 结合第九单元内容,以上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事件,结合所学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理解变化的原因。 问题4: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什么? 1991年苏联解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成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首次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亚投行”成立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学生通过表格概括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教师出示几组近年来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总结。 问题5: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学生阅读书146页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梳理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自主学习: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和教材进行梳理的方式,理解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更好的理解中国提出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作 业
材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