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劳动争议的解决 课件(共15张PPT)-中职《法律基础知识》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劳动争议的解决 课件(共15张PPT)-中职《法律基础知识》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四章维护劳动权益,创造美好未来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与保护第二节 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的解决第三节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反映,只有妥善、合法、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才能维护劳动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一、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劳动争议处理途径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劳动争议发生后可供选择的四种典型解决方式。
(一)协商
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这是最为常见的,也往往是双方都容易接受的。对职工来讲,尤其要注意使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因为发生纠纷后,往往还要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如果过分强调用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会为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对用人单位作不恰当的妥协,而是想要强调,协商是双方最易接受、效果最好的方式。
(二)调解
从法律、法规的规定看,调解并不是必经的程序,但它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却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对希望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能够通过调解来解决劳动争议,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仲裁
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
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知识链接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材料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需要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呢?
1.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两份提交,一份留存);
2. 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一份);
3. 被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一份);
4. 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一式两份);
5. 证据材料清单及证据说明(一式两份);
6. 其他证据材料复印件(一式两份);
7. 集体劳动争议还需要提供《员工推举代表书》,含员工代表名单以及全体员工签名表。其中属欠薪的员工集体争议案件,申请人还需提交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人员名单和拖欠金额表。
法治印记
“一裁终局”制度
为了提高劳动仲裁的效率,防止滥诉,并保证仲裁的公平,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了劳动争议的一裁终局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四)诉讼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则依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想一想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和劳动关系的性质,下列哪一项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A. 某私营企业职工张某与某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机关因工伤认定结论而发生的争议
B. 进城务工的农民黄某与其雇主某个体户之间因支付工资报酬发生的争议
C. 某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王某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退休费用的发放而发生的争议
D. 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某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因股息分配与该公司发生的争议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A、C均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不是劳动争议。D不属于劳动争议。只有B属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协商过程中可以提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请求劳动仲裁,也可以不经协商和调解而直接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