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青春有格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青春有格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青春的证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行己有耻 ” “止于至善 ”的含义。 2.掌握落实和践行“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的要求和途径。 3.理解羞恶之心 、榜样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行己有耻 ”的含义。 2.“止于至善 ”的含义。 1. 榜样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 2.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2022 年 2 月 20 日, 辽宁沈阳, 网传一无人机在沈阳机场上空黑飞, 飞行高度 840m, 疑当事 人称自己将无人机黑飞至机场上空, 最后被打下来了 。事件发生后, 当事人程某某还在某 微信群内公然炫耀, 并叫嚣称: 现在小, 未满 16 岁, 只要不犯重罪, 就进不去。 思考: 你如何看待程某某这种“黑飞 ”的行为? 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 我们可以张扬 、放纵 、探险 、 自由 、任性 、哭闹, 但是做起事来我们 要遵守规矩, 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 ”的话题。 二 、 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 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圈注关键词, 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 、什么是“行己有耻 ”(含义) ? 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 3 、如何增强自控力? (p29) 4 、什么是“止于至善 ”(含义) ? 5 、榜样的作用 6、、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 三 、新知讲解: 教师: 中国的字是方块字, 讲究横平竖直, 田字格便于练习书写, 做人也是一样, 不能油腔 滑调,言不由衷,要正直,有句老话(字如其人)。简单地说,做人要合“格 ”(规距、标准......) 我国古代关于“格 ”的名言警句非常之多, 都是对“格 ”的论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我奉劝朝廷要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这里的“格 ” 可以理解为规格或方式 。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 ” ——《论语 ·为政》 用道德引导百姓, 用礼制约束百姓, 百姓就知道什么是耻辱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格” 指规范 。 教师引导: 格是形式 、规矩 、标准 。“青春有格 ”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青春要 张扬, 张扬要有度; 青春要自由, 自由也要引领和约束。 上升到做人来看,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 。青春, 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 。但是做起事来我 们要遵守规矩, 我们要让自己青春在“格 ”中飞扬。 过渡: 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哪两个方面呢? 提示: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第一 目 行己有耻 课件展示: 孔子和朱熹的名言 教师: 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知识点 1.“行己有耻 ”的含义? “行己有耻 ”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 “人有 耻, 则能有所不为 。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过渡: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呢? 课件展示: 卢梭《忏悔录》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 以诚实 、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 讲述了出生以 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 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 。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 下的一个错误:一次, 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 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 那个无辜的女 仆因此蒙受羞辱 。事过多年, 卢梭一想起此事, 内心仍隐隐作痛。 思考: 卢梭“ 内心隐隐作痛 ”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羞耻心 ”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像威严的法官, 端坐内 心法庭 。在行动之前, 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 反思效果与影响。 得出结论: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我, 闻过即改, 知耻而后勇, 有所为, 有所不为 你说我说: 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存在的可耻的行为 。并说说我们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学校生活中欺负同学; 上课打闹; 考试作弊等家庭生活中不孝敬父母; 不尊重老师; 不关心老; 人邻里关系不和睦等社会生活中偷盗; 破坏公物; 不守秩序不讲公德
教师点拨: 作弊是羞耻的,“羞恶之心 ”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教师讲解:“行己有耻 ”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正如孟子所说: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羞恶之心 ”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此外“行己有耻 ”还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 决不做。 追问: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那你知道, 现实生活中, 有哪 些是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 又有哪些是违反法律的事情呢? 课件展示: 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底线的相关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延伸思考: 生活中, 有些人会做出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 与他们的意志不坚定 、 自控能 力差有很大关系 。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 要做到“行己有耻 ”还必须要磨砺意志, 拒绝不 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追问: 那我们可以如何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呢? 学生: 回答略。 教师讲解: 同学们说得很好, 其实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增强“我不要 ”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 ”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等等。 如何增强自控力? (p29) ①增强“我不要 ”的力量。 ②增强“我想要 ”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 我们总结一下: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 知识点 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 ①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P28)。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P28) 。 ③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 闻过即改, 知耻而后勇 (P28) 。 ④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P28) 。 ⑤“行己有耻 ”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P29) 。 过渡:“行己有耻 ”是我们青春探索的底线, 但青春的探索不应该只有底线, 更应该有高度。 这个高度就是“止于至善 ”。 第二目 止于至善 课件展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礼记 ·大学》 提问: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案提示: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 在于关爱他人, 在于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教师: 你对“止于至善 ”的内涵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知识点 3 、什么是“止于至善 ”(含义) ? “止于至善 ”是一种“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的 精神状态。 那么,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呢? 课件展示: 一组图片 教师讲解: 图片中的这些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人, 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也在帮助 他人, 教师总结: 止于至善, 首先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积 少成多, 积善成德。 课件展示: 让世界尊重的三位中国人 过渡: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所以, 止于至善, 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答: 要向榜样学习。 教师总结: 对, 止于至善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寻找“ 贤 ”,将他们作为榜样 。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自省也 。意思是说遇见有才能的人 ,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 ,遇见没有德行的人, 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那这里的“ 贤 ”指的是什么? 对, 古代的贤者就是指有德行或才干的, 放在现在社会指的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 。善于寻 找好的榜样 、 向榜样学习 、汲取榜样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总结: 知识点 4 、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 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对社会和国家: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 、 向榜样学习 、汲取榜样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 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过渡:榜样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时常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请同学们阅读“慎 独 ”的材料。 课件出示材料: 慎独
思考: 阅读完慎独的含义, 你该怎样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 做到“止于至善 ”? 学生: 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总结: 慎独,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 、一种境界, 是指在没有外在监 督的情况下, 能严守道德准则。 止于至善, 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不足, 不盲目自责, 积极调整自己, 通 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 教师小结: 止于至善, 就要以修身为本, 行走在“止于至善 ”的路上, 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 长中收获, 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知识点 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 。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 向榜样学习。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通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 行走在“止于至善 ”的路上, 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 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行己有耻 ”和“止于至善 ”两个方面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我们要用“行己有耻 ” 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用“止于至善 ”来指明道德的方向, 两个方面互相衔接, 互相配合, 达 到修身的目的。 踏着青春的节拍, 感受青春的力量, 带着对青春的探索, 我们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 。 青春, 需要我们去经历 、去体验 。青春有格, 只有行己有耻的青春才能证明并创造着我们的 未来; 只有知道法律底线, 我们才能走得更稳 、更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