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小实验体验弹力的存在,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科学思维:通过经历观察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 及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弹力 (1)体验并思考:压扁的气球,拉长的橡皮筋,被捏的橡皮泥,松开手,会看到什么现 象? 归纳:1 受力形变,不受力时橡皮筋等 特点 叫弹性 2 受力形变,不受力时橡皮泥等 特点 叫塑性 提出问题 :手拉橡皮筋,手压气球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归纳:物体由于受力 ,同时手受到 。 揭示弹力: 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蹦蹦床、蹦极、射箭、弹弓、撑杆跳、跳板、沙发等) 小试身手: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B、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
C、拉力不属于弹力 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提出问题: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体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弹簧)、压气球,体验弹力的变化 交流归纳:弹性形变程度越 ,产生的弹力就越 环节二: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 体验:用力拉橡皮筋拉断、压气球压破,体验弹力限度 交流归纳:弹性的物体都有一个弹性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使用时不能超过 它们的弹性限度。 得出结论: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就伸得越 归纳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 越 长。 (2)观察弹簧测力计 观察弹簧测力计结构,了解名称及作用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要学会 4 点 看: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不能超过量程 调: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如不在先将指针调零。且轻轻来回拉动挂钩
几下,防止弹簧卡壳 测:测量时,力要作用在挂钩上,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读:等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面垂直 再试身手 :.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__ __,分度值为 , 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小结: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课堂检测: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B.如果在使用之前指针并不指在零刻度,应进行调零; C.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 D.使用时,指针、弹簧不能与外壳摩擦; 3.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 数为 5N,则物体的重力为( ) 大于 5N B. 等于 5N C. 小于 5N D.以上都有可能 课后作业: 自制弹簧测力计 制作材料 :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标准物(如钩码)、笔、直尺等。 制作方法 :用曲别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曲别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 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0)。正确标画出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的方法。先用钩码等已知质量 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 1N、2N、3N 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 10 份 或 5 份,标出数值。 注意 :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