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 课件(共23张PPT)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 课件(共23张PPT)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章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
名言导读
谁不知道,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衣,比喂孩子吃、替孩子洗、替孩子穿衣更是乏味,更加困难,更需要有耐心!前者是一位教育者的工作,而后者则是一个仆人的简单的呆板的工作。
——蒙台梭利
案例引导
午睡时间到了,可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刘老师身边,这个让帮着脱衣服,那个让帮着解鞋带……
刘老师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虽然他们的动作不熟练,但还是在自己努力地做着。刘老师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这些事情孩子们不是不会做。”于是,她决定借这个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来穿衣服。等孩子们午睡起床时,她说:“我发现小三班的孩子都很棒,都能自己穿衣服了,今天咱们就比比看谁穿得最好,你们自己穿衣服好吗?”绝大多数孩子都愉快地答应了,只有少数几个没有应声,刘老师心里明白,他们几个确实不会自己穿衣服。于是,刘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刘老师没动一下手,他们就互相帮助着解决了问题。通过这件事情,刘老师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既是儿童的学习内容,也是儿童的学习途径。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概述
第一节
生活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点、饮水、睡眠、盥洗、如厕等活动。
一、生活活动的含义
二、生活活动的特点
养成性
灵活性
一贯性
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与指导并非千篇一律,而是视环境、儿童个体的实际状况灵活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
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他们也会愈加自觉地遵守下去。
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培养起来的,而是在幼儿园每日重复进行的各种生活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一)生活活动中良好常规的养成是幼儿园班集体和谐融洽的前提
三、生活活动的意义
一个班级几十名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养方式形成了儿童不同的生活习惯。只有在生活活动中,对儿童提出一些一致性要求,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才能使集体活动和谐融洽地进行下去。
(二)生活活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生活活动的意义
如学习穿衣、洗手、进餐等,这有助于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粗浅的生活卫生常识、健康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为儿童创设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形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的正确生活态度。
(三)生活活动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活活动的意义
生活活动对培养儿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能力有着显著作用,这些良好素质将为儿童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各环节的组织
第二节
一、生活活动的总目标
(一)了解初步的生活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进餐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盥洗习惯、整理物品的习惯等
(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
(四)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一)餐点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餐点活动中对儿童的要求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注意进餐礼仪。
学会收拾餐具。
2. 餐点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为儿童创设安全、整洁、温馨、有趣的餐饮环境。
鼓励和支持儿童的自我服务。
根据儿童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
二、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二)饮水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饮水活动中对儿童的要求
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注意饮水活动礼仪。
2. 饮水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引导儿童认识到饮水的重要性。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饮水要求。
案 例-关注幼儿园孩子的饮水情况
在幼儿园,经常会听见家长这样说:“老师,请让孩子多喝点水。”“老师,孩子打了预防针要多喝点水。”“老师,孩子扁桃体发炎,叫他多喝点水。”放学离园时,还听见某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问:“今天你喝水了吗?”“你渴吗?宝贝。”有的孩子就直喊:“我渴,我要喝饮料,我要喝可乐……”有的家长甚至自己带一杯水,见到孩子就给孩子喝水。这样的情景无疑会给其他家长一个错觉:幼儿园老师难道不给孩子喝水吗?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水习惯,我们班的保育员和教养员老师共同配合,采取了一些措施。每天早操后我们会给每个孩子准备好一杯温开水,并亲自督促检查,保证每个孩子都喝下这杯水。上午户外活动后、下午起床后、离园前都要定时集体饮水。此外,还结合实际,重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由于气温不同,孩子们的活动量大小不同,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也各具特点,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孩子对水的需要,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结合实际,在他们活动中,我们每天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们,随渴随喝,逐渐帮助他们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
二、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三)睡眠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睡眠活动中对儿童的要求
做好睡前准备。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 睡眠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搞好寝室卫生。
创设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
重视睡眠过程中对儿童的护理工作。
针对个体差异细心照顾儿童。
二、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四)盥洗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盥洗活动中对儿童的要求
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寄宿制幼儿园的儿童要养成洗脸、刷牙、洗澡的习惯。
有节约意识。
2. 盥洗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为儿童创设整洁卫生的盥洗环境。
提供适合儿童使用的卫生洁具。
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盥洗常规。
二、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五)如厕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如厕活动中对儿童的要求
有正确的如厕意识。
掌握正确的如厕方法,形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注意如厕的礼仪。
2. 如厕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为儿童创设舒适、卫生的如厕环境。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和如厕礼仪。
对儿童的指导要照顾个体差异。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 重在保教结合,悉心照顾儿童的同时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如,在如厕活动中,针对儿童如厕后不马上出来、在里面打闹推搡等现象,教师可对儿童进行随机教育,让他们明白上完厕所应尽快出来,不能在厕所打闹玩耍,以避免滑倒和磕伤等事故的发生。
又如,在餐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儿童提供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物,还要引导儿童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餐饮习惯和独立进餐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让儿童认识食物的色、味、形、营养等,渗透健康、科学、语言等方面的教育。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二) 利用环境暗示,使儿童受到感染和启迪
如,教师可在儿童午睡休息的寝室,悬挂或张贴一些诸如星星、月亮和宝宝“睡着了”的挂饰或壁画,同时在儿童午睡前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使儿童感到精神放松并安静入睡。
又如,教师可在盥洗室里为儿童准备洗手流程图,让儿童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还可张贴节约用水的卡通图案,让儿童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三) 使用直观手段,引导儿童认识养成良好生活常规的重要性
如,为了使儿童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教师可带领儿童用两盆吊兰小苗进行试验,一盆定期浇水,一盆不浇水,等一段时间之后,请儿童观察两盆吊兰的变化。当儿童发现定期浇水的吊兰枝繁叶茂而没浇水的吊兰枯萎了时,教师便可借机向儿童介绍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了。
又如,为了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盥洗习惯,教师可从网络平台寻找和下载一些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让儿童观看和认识,使他们直观地看到那些色彩鲜艳、多角度变化的东西就是会影响人体健康的细菌,明白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细菌就会不停地繁殖,从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四)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如,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超市”的服务员,给顾客的商品进行包装,学会了打蝴蝶结,而这正是对“系鞋带”这一技能的练习;通过扮演“餐厅”的服务员,儿童自己动手倒水、端茶,巩固了正确使用餐具的能力。
又如,在竞赛游戏中,儿童通过穿衣比赛、叠被子比赛等,巩固了生活技能,培养了自理能力。
幼儿园的许多生活规则,可由儿童自己参与讨论制定。虽然在开始时,儿童提出的规则可能不够全面,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与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会把不合理、不全面的规则进行调整。规则一旦制定后,教师要鼓励儿童通过自我监督或相互监督来保证规则的有力执行。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五) 鼓励儿童参与,尝试自我监督与管理
三、生活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原则
(六) 形成家园合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如,教师可利用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从小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能在一致的教育环境中养成。
再如,在家长开放日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观察自己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并可开展一些诸如穿鞋大赛等有关生活技能的竞赛活动,使家长直观地看到自己孩子在同龄儿童中所处的发展水平,意识到溺爱和包办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