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阅读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方帽子店》抓住描写孩子们和大人们言行的语句进行对比,感受孩子们善于打破老旧思想的美好品质;能复述故事的精彩部分。《漏》找出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枣核》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主要体现在个别课文的课后题中。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教材中是首次出现,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与第一学段的课文相比,本单元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四篇课文在课后题或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与方法。比如,《慢性子截缝和急性子顺客》引导学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栽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复述故事:《漏》则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图片和文字提示,记住故事主要内容,避免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这个单元,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看一看吧,一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学会复述故事。知识点补充:复述故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复述故事。可是如何复述故事呢?一、复述前,先回想本单元前几课所学的方法: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梳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②《漏》根据示意图和文字的提示,按照地点转换复述故事。然后选择一种方法复述本文。如:①画图加文字,按照地点的转换(村子→县衙门→村子→大堂)复述;②填写表格,简单列出枣核、衙役们和县官的表现,根据列出的关键词复述;③熟记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或句子,再复述故事;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关键是把故事内容说清楚、说连贯。二、复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②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文的中心;③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④语言力求准确;⑤必要时可以加人个人的想象。试着用以上方法复述本单元的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问:请复述本篇文章。一个冬天,一位顾客来到裁缝店里,他想要做一件棉袄。顾客说自己是个急性子的人,因为等不及,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裁缝说自己是个慢性子的人,让顾客明年冬天来取棉袄。顾客听完正打算走,裁缝说:“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顾客觉得有道理,就说定了做棉袄的事情。第二天,顾客又来了,想要把棉袄改成夹袄,打算秋天穿,裁缝答应了。第三天,顾客又想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打算夏天穿,裁缝依然满口答应。又过了一天,顾客又来到裁缝店,想把短袖衬衫接上袖子,改成春装。这次,裁缝依然答应,并告诉顾客:“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顾客听到后非常吃惊、恼怒。《方帽子店》问: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请你试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示例: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结果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生气。复述:街上的人都戴着方帽子,忽然人群中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吃惊。他定睛一看,儿子竟然也戴着圆帽子,他气得立刻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儿子不满地嚷嚷着,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好好的方帽子不戴,戴什么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拔腿跑了。《漏》问:读读3-18段,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示例:①我觉得描写老虎和贼逃跑的情节最有意思。老虎被“漏”吓得浑身发抖,贼也被“漏”吓得腿脚发软。于是贼跌到了老虎背上,拼命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被老虎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老虎以为“漏”掉到了自己背上,吓得拔腿就跑,累得筋都快断了。后来到一棵歪脖老树下,老虎想要甩掉贼,贼一下子蹿到了树上。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互相把对方当成“漏”,老虎被吓得拔腿就跑,贼被吓得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我觉得他们两个非常滑稽。示例:②我觉得描写贼和老虎滚下山坡的情节最有意思。贼正从歪脖老树上下来,打算再回去偷驴,恰巧碰到同样打算回去吃驴的老虎,贼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于是,他拼命往树梢上爬,却摔了下来,滚下了山坡。老虎看到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在逃跑时也滚下了山坡。结果他们撞在了一起,都被对方吓昏了过去。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他们当时的样子肯定特别狼狈,所以我觉得这一情节很有意思。《枣核》问:学完本课,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枣核》的故事吧!古时候有一户人家,成天想着要个孩子,常常叹气道:“咱们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不久,他们真的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别的小孩都长大了,可是枣核不见长,爹娘都为他发愁。但是,枣核很勤快,他会扶犁、赶驴、砍柴。邻居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也很高兴。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来收官粮,没官粮就把牛、驴牵走了。大伙儿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就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到了晚上,枣核来到县衙,找到拴牛、驴的地方。他解开缰绳,跳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衙役们听见声音大喊:“有人进来牵驴啦!”衙役们拿着兵器搜人,没有搜到,于是都回去睡觉了。过了一会儿,枣核又吆喝,衙役们出来后又没看见人,这样几趟下来,衙役们就不再理会这声音了。于是枣核跳出来,赶着牲口回村里了。天亮了,衙役们看见牲口没有了,就和县官一起来到村子里。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与乡亲们无关,你们要怎么样?”县官生气地说:“把他给我绑起来。”但枣核太小,衙役们捉不住他。他们好不容易捉到了枣核,并把枣核带到了大堂上。县官让衙役们用棍子打枣核,枣核蹦来蹦去,衙役怎么也打不到他。后来枣核跳到县官的胡子上,抓着县官的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掉了县官的牙,而枣核却毫发无损,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县衙。一、(23-24三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笑掉门牙周锐①哼将军和哈将军总是一早就见面。②但今天,哈将军觉得哼将军哼得不太对劲。哈将军说:“你的哼应该更威风。”哼将军捧着半边脸说:“只能……这样了,牙……牙疼……”③好在邻居中有一位精通医术的太上老君。哈将军便赶紧去把老君请来。老君说:“哪一颗牙齿不太平?”哼将军张大嘴巴,可老君又说:“我上了年纪,眼神差了,看不清楚,最好能到里面去看。”哼将军便道:“那就请您把身子变小。”老君不同意:“还是你把嘴巴变大吧。”哼将军只得把嘴巴变得大大的。老君踩着哼将军长满胡须的下巴,一直走进口腔。他用拐杖东敲敲,西捣捣。笃笃笃!老君说:“这儿疼吗?”哼将军说“不疼。”“这儿呢?”老君问。“哎哟——!”哼将军疼得大叫起来。④老君仰头细看那个石莲花一般的蛀牙。他喊道:“给我一根长绳子!”哈将军立即找来一卷绳子,嗖地扔进哼将军的大嘴巴里。老君将绳子拴到那颗蛀牙上,然后拉着绳头走了出来。老君叫哈将军也拉着绳子,说:“我叫一二三,一齐用力拉。”哼将军问:“这是干什么?”“替你把坏牙拔掉。”老君说。哼将军说:“我怕疼。有没有什么不疼的办法?”老君不耐烦了,边走边说:“那你只好另请高明了。堂堂天将,居然怕疼,岂不让人笑掉门牙!”⑤老君的嘲讽使哈将军得到启发:要是真能笑掉,岂不是不用吃苦头了?他想去请教大肚子弥勒佛,找到弥勒佛,先仔细看他嘴里,是明明白白的缺了两颗门牙。哈将军便敬佩地提出:“特来登门学笑,还望指点绝招。”学笑?这时弥勒佛的好朋友赤脚大仙进来,他曾向弥勒佛借了点东西——两颗牙齿,现在来还。弥勒佛把门牙装回嘴里,堵住了风口,也堵住了哈将军的希望。⑥当哼将军知道他是去学笑掉牙齿的本领时,便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牙齿都能笑得掉,那舌头还会被风刮跑呢,哈哈哈!”哼将军大笑起来。他这人平时很少笑,所有的笑都储蓄着,憋在一起,所以他这一笑十分猛烈,很难止住。⑦哼将军把往日积聚的笑都释放完,他忽然觉得嘴里有东西,吐出来一看,是自己的两颗门牙。哈将军高兴坏了,可是哼将军还是愁眉苦脸:“应该笑掉那颗疼的牙才对!”最后哼将军还是用绳子拔了自己的蛀牙。(选文有删改)1.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请你根据所给方法,解释下列词语。词语 方法 解释太平 联系上下文:哼将军疼得大叫起来。老君仰头细看那个石莲花一般的蛀牙。 (1)另请高明 结合关键词含义:“高明”指(见解、技能)高超;高明的人。 (2)2.请你梳理下面的内容,并向同学复述。(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3.妙妙想通过下面的方式复述故事,请你帮帮她。(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1)故事中主要人物:哼将军、哈将军、 、(2)需要解决的问题:(3)分别使用的方法①太上老君: 。②哈将军: 。(4)故事结果:【答案】1.安宁 另外请一位高明的人2.牙疼 太上老君 看牙 弥勒佛 笑的绝招 哼将军笑掉了门牙,但还是用绳子拔掉了坏牙3.太上老君 弥勒佛 哼将军牙疼 用绳子把坏牙拔掉 寻找弥勒佛,学习笑的绝招 哼将军笑掉了门牙,最后还是用绳子拔掉了蛀牙【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第②段,读句子“哼将军捧着半边脸说:‘只能……这样了,牙……牙疼……’”第③段,读句子“哈将军便赶紧去把老君请来。老君说:‘哪一颗牙齿不太平?’”“哼将军疼得大叫起来。”第④段,读句子“老君仰头细看那个石莲花一般的蛀牙。”可知,“太平”的意思是安宁、舒服。第④段,读句子“哼将军说:‘我怕疼。有没有什么不疼的办法?’老君不耐烦了,边走边说:‘那你只好另请高明了。’”结合“高明”指(见解、技能)高超;高明的人。可知,“另请高明”的意思是另外请一位厉害的人。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②段,读句子“哼将军捧着半边脸说:‘只能……这样了,牙……牙疼……’”可知,哼将军遇到了“牙疼”的问题;第③段,读句子“哈将军便赶紧去把老君请来。老君说:‘哪一颗牙齿不太平?’”可知,哈将军寻求“老君”来帮哼将军“看牙”;第⑤段,读句子“老君的嘲讽使哈将军得到启发:要是真能笑掉,岂不是不用吃苦头了?他想去请教大肚子弥勒佛”“特来登门学笑,还望指点绝招。”可知,哈将军又寻找“笑的绝招”请教“弥勒佛”;第⑦段,读句子“哼将军把往日积聚的笑都释放完,他忽然觉得嘴里有东西,吐出来一看,是自己的两颗门牙。”“最后哼将军还是用绳子拔了自己的蛀牙。”可知,最后,哼将军笑掉了门牙,用绳子拔掉蛀牙。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第③段,读句子“哈将军便赶紧去把老君请来。老君说:‘哪一颗牙齿不太平?’”第⑤段,读句子“老君的嘲讽使哈将军得到启发:要是真能笑掉,岂不是不用吃苦头了?他想去请教大肚子弥勒佛”可知,故事中主要人物还有:太上老君和弥勒佛。(2)由文章第②自然段“哼将军捧着半边脸说:‘只能……这样了,牙……牙疼……’”可知,哼将军遇到了牙疼的难题。(3)①由文章第③自然段“哈将军便赶紧去把老君请来”可知,哈将军寻求太上老君来帮哼将军看牙。由第④自然段“给我一根长绳子!”“替你把坏牙拔掉。”可知,老君的方法是:用绳子把坏牙拔掉。②由文章第⑤自然段“他想去请教大肚子弥勒佛……哈将军便敬佩地提出:‘特来登门学笑……’”可知,哈将军又去寻找弥勒佛,学习笑的绝招。(4)由文章第⑦自然段“哼将军把往日积聚的笑都释放完……两颗门牙……还是用绳子拔了自己的蛀牙”可知,最后结果是哼将军笑掉了门牙,但还是用绳子拔掉了坏牙。二、(23-24三年级下·全国·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壳斗村的帽子店佚名①这里是壳斗村,大个儿、小不点和卷卷毛三颗果实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帽子店。②可是,最近生意很差。路过的坚果都说:“帽子啊,有一顶就够了呀!”于是,大个儿说:“到别的地方卖卖看。”③走了好几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公园,这里有许多城市中罕见的壳斗科大树。“要不然干脆在这里开店?”卷卷毛说完,大个儿和小不点都表示赞同,三颗果实再度打起精神。大个儿还想出发广告的办法,但还是一个客人也没有出现。④他们一起商量着,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的帽子太奇怪了吗?我们的服务不够好吗?⑤第二天,老鼠妈妈来到店里,说:“请给我四顶三角帽。”第一次卖出帽子,三颗果实乐不可支!“还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哦!要不要试试看?”⑥“不用了,一样的款式就行了。”说完,老鼠妈妈付了钱就带着孩子们回家了。“每只老鼠都戴一样的帽子,这样不是容易搞错吗?”三颗果实因为好奇,偷偷地跟在老鼠一家后面,他们看到小老鼠利用捡来的颜料,在自己的帽子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渐渐地,帽子变漂亮了。三颗果实看着看着,心里雀跃不已,原来是这样。⑦接下来的几天,三颗果实到处搜集材料,每样东西好像都能拿来利用!只要用心找,材料还真不少啊!他们把捡回来的东西清洗干净,留下需要的部分,开始!设计新帽子。⑧“最新颖的壳斗帽完成了!”店铺里摆满了新设计的帽子,客人都凑过来。⑨“好可爱的帽子!”⑩“到底选哪一顶?真伤脑筋。” 为了买下自己最喜欢的那顶帽子,每一位客人都用最心爱的东西来交换,如漂亮的羽毛,还有果实、叶子、尾巴、胡须……所有的帽子都卖光了,这下可以回壳斗村了。 大个儿、小不点和卷卷毛说:“我们要回壳斗村做新帽子了。下个星期,我们要重新开张,大家一定要来喔!” 重新开张的日子到了,村子里的果实看到各式各样的帽子,都很惊讶。 “欢迎光临!让人看了就开心的壳斗帽来啰!” 戴上新帽子,不知不觉就开心起来,壳斗帽很快就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选文有删改)4.(情节梳理)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1)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销售次数 销售地点 销售方式 销售情况第一次 壳斗村 向顾客推荐 ①第二次 ② 出去发广告 没有卖出去第三次 大公园 ③ 所有帽子都卖光了第四次 壳斗村 做新帽子 ④(2)请你将表格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150字左右),完成故事复述。5.(内容理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老鼠们是怎么分清自己的帽子的。6.(内容理解)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三颗果实面对帽子店生意不好的局面,努力做出改变,我看到了三颗果实的坚持不懈。B.三颗果实将花、草和种子作为新帽子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能拿来用。C.三颗果实遇到问题时,互相商量,我学到了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道理。7.新考法·链接课内本文中,三颗果实设计的新帽子和《方帽子店》中各式各样的帽子受大家欢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4.生意很差 大公园 设计新帽子 壳斗帽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 三颗果实经历了四次卖帽子的过程,第一次是在壳斗村向顾客推荐帽子,但是生意很差。它们第二次选择来到大公园,出去发广告,也没有卖出去。随后它们从小老鼠那里得到启发,在大公园设计新帽子,受到大家的欢迎,帽子都卖光了。最后它们决定回到壳斗村,重新开店,做新帽子,这次它们做的壳斗帽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5.小老鼠利用颜料,在自己的帽子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由此分清自己的帽子。6.B7.因为这些帽子样式丰富新颖,制作用心,戴起来又舒服又漂亮,所以很受大家欢迎。【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由文章第②自然段“可是,最近生意很差。路过的坚果都说:帽子啊,有一顶就够了呀!”可知,①空填“生意很差”。由文章第③自然段“他们来到一个大公园”可知,②空填“大公园”。由文章第⑦自然段“他们把捡回来的东西清洗干净……开始设计新帽子”可知,③空填“设计新帽子”。由文章第⑤自然段可知,最后“壳斗帽很快就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故④空填“壳斗帽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2)参考表格可知,三颗果实开了一家帽子店,卖了四次帽子,每次的销售方式和销售的情况都不一样。用简练的话总结出来。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三颗果实总共卖了四次帽子。第一次是在壳斗村向顾客推荐帽子,但是没有卖出去。第二次它们来到大公园,到处发广告,但是还是没有卖出去。小老鼠给了它们启发后,又一次在大公园设计了新帽子,并且受到大家的欢迎,卖光了帽子。最后,它们决定回壳斗村重新开店,制作了壳斗帽,并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戴上就开心的帽子。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⑥段,读句子“‘每只老鼠都戴一样的帽子,这样不是容易搞错吗?’三颗果实因为好奇,偷偷地跟在老鼠一家后面,他们看到小老鼠利用捡来的颜料,在自己的帽子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可知,小老鼠利用自己捡来的颜料,在自己的帽子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由此分清自己的帽子。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B.第⑦自然段“三颗果实到处搜集材料,每样东西好像都能拿来利用”,这里“好像”是表示推测,由后文“他们把捡回来的东西清洗干净,留下需要的部分”可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使用,且文中并未详细说明是哪些材料,B项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选B。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本文中,第⑥段,读句子“他们看到小老鼠利用捡来的颜料,在自己的帽子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渐渐地,帽子变漂亮了。三颗果实看着看着,心里雀跃不已,原来是这样。”可知,三颗果实受到小老鼠的启发,收集好看的材料,让帽子变得更好看,更新颖。《方帽子店》中改进后的帽子形状多样,让人们戴着又舒服又漂亮。本文中,三颗果实设计的新帽子和《方帽子店》中各式各样的帽子,共同点是帽子样式不断创新,制作用心,戴着又舒服又漂亮,让顾客满意,所以能受大家欢迎。三、(23-24三年级下·全国·课时练习)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佚名①很久很久以前,兔子的尾巴又长又细,猴子的尾巴又粗又短;长尾巴兔子住在小河的东边,短尾巴猴子住在小河的西边。②一天,长尾巴兔子挎起小竹篮,拖着长尾巴去采蘑菇,走呀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大灰狼家。长尾巴兔子看见大灰狼的菜园里长满了大蘑菇,心想:这么好的蘑菇,味道一定不错!于是它悄悄地跳到菜园里,麻利地采起蘑菇。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长尾巴兔子还想多采几个,可是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它只好扫兴地离开。③刚走不远,一只大灰狼窜出来,恶狠狠地说:“兔崽子,你竟敢偷我的蘑菇,我要吃掉你。”长尾巴兔子来不及解释了,拔腿就跑。但是尾巴太长,很容易被踩到,而满篮子的蘑菇更是让它不堪重负。眼看大灰狼就快追上来了,长尾巴兔子只好丢下辛辛苦苦采来的蘑菇逃走了。回到家,长尾巴兔子埋怨自己的尾巴长,希望尾巴能短点。④一年一度的“爬树比赛”开始了,短尾巴猴子虽然爬树的动作十分利落,可是尾巴太短,无法钩住另一棵树的树枝跳过去,所以输给了其他长尾巴的爬树动物。它很不服气地说:“都是这条尾巴不争气,要是我有一条长尾巴,我一定会赢的。”⑤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长尾巴兔子边走边唱,忽然听见小熊猫的求救声,长尾巴兔子循着声音,看到小熊猫正在湖水中挣扎着,长尾巴兔子扫视了一下四周,见只有高大的竹子。“兔子姐姐,快……救……”小熊猫还没说完,又沉进水里。⑥长尾巴兔子急中生智,把自己的尾巴伸进湖里。小熊猫心领神会,赶紧抓住兔子的长尾巴往岸边靠近,眼看就要到岸了,忽然“咔嚓”一声,兔尾巴断了。长尾巴兔子顾不上断尾巴的疼痛,连忙去搬救兵,正巧碰上了短尾巴猴子。长尾巴兔子高兴极了,拉着短尾巴猴子就往湖边跑去,短尾巴猴子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它看到小熊猫在湖中拼命挣扎的样子,就明白了。⑦长尾巴兔子叫短尾巴猴子把尾巴伸进水里,让小熊猫抓住。小熊猫被救起来了,但是长尾巴兔子的尾巴只剩下一小截了,短尾巴猴子的尾巴却长了一大截。小熊猫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谢谢你们刚才救了我。”8.(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不知不觉:(2)心领神会:9.(内容概括)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10.(拟写标题)观察下面的题目,给文章起个这样的题目,填在标题的横线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11.(主旨道理)从这篇故事中你明白的道理是( )A.要爱惜自己的尾巴,不能随意使用B.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回报C.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获得报酬【答案】8.指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此处是说小兔子走着走着,没有意识到自己走到了大灰狼家的菜园。 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就领悟其中的意思。此处是说小兔子把自己的尾巴伸进湖里后,小熊猫领会了小兔子是想让它抓住自己的尾巴爬到岸边。9.①参加爬树比赛时,因尾巴太短输给了其他长尾巴的爬树动物 ②变成了短尾巴10.长尾巴兔子和短尾巴猴 11.B【解析】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第二自然段句子“长尾巴兔子挎起小竹篮,拖着长尾巴去采蘑菇,走呀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大灰狼家。”可知小白兔没有察觉到自己走到什么地方去了。故: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无意之中。结合第六自然段句子“小熊猫心领神会,赶紧抓住兔子的长尾巴往岸边靠近,眼看就要到岸了,忽然‘咔嚓’一声,兔尾巴断了。”可知小白兔将尾巴伸进湖里,小熊猫不用等到小白兔开口就明白小兔子的意思。心神领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9.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结合第七自然段句子“但是长尾巴兔子的尾巴只剩下一小截了”可知,救小熊猫的时候小兔子的尾巴断了变成了短尾巴。结合第四自然段句子“短尾巴猴子虽然爬树的动作十分利落,可是尾巴太短,无法钩住另一棵树的树枝跳过去,所以输给了其他长尾巴的爬树动物。”可知,由于猴子的尾巴太短,所以输掉了比赛。10.本题考查标题拟写。结合题干分析,题目中的三个标题都是“什么样的人物或者动物和什么样的人物或者动物”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特点写出即可。文章中写了长尾巴的兔子和短尾巴的猴,故文章的标题为:长尾巴兔子和短尾巴猴。1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文章第三自然段句子“回到家,长尾巴兔子埋怨自己的尾巴长,希望尾巴能短点。”可知兔子希望自己有条短尾巴。文章第四自然段句子“都是这条尾巴不争气,要是我有一条长尾巴,我一定会赢的。”可知猴子希望自己有一条长尾巴。文章六、七自然段描写了小兔子与小猴子就熊猫的过程中他们的尾巴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文章告诉我了一个道理: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回报。故选B。四、(23-24三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交流会现场,书友给大家分享了下面这则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一粒种子叶圣陶①世界上有一粒种子,凡是看见它的人,没一个不喜欢它。听说,要是把它种在土里,就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更美丽,并且有浓厚的香气。②国王听说有这样一粒种子,欢喜得只是笑。白花花的胡子密得像树林,盖住他的嘴。他说:“我的园里,什么花都有了。但是,这些都是世界上平常的花,现在好了,有这样一粒种子,只有一粒,等它钻出芽来,开出花来,世界上就没有第二棵。这才显得我最尊贵,最有权力。”国王就叫人把这粒种子取来,种在一个白玉盆里。土是御花园里的,筛了又筛,总怕它还不够细。浇的水是用金缸盛着的,滤了又滤,总怕它还不够干净。③两年过去,哪里有碧玉一般的芽呢?只有一个白玉的盆,盛着灰黑的泥。于是国王生气了,他说:“这是死的种子,又臭又难看,我要它干吗!”他就把种子从泥里挖出来,使劲往池子里一扔。④种子从国王的池里,跟着流水,流到乡间的小河里,被渔夫捡到,他觉得这是一粒稀奇的种子,就高声叫卖。富翁听见了,就到渔夫那里把种子买来,种在一个白金缸里。他特意雇了四个有名的花匠,专门经管这一粒种子。富翁想:“这样精心照看,种子发芽一定加倍地快。到开花的时候,我就大宴宾客。把那些跟我差不多的富翁都请到,让他们看看我这天地间没第二份的美丽的奇花。让他们佩服我最阔气,我最优越。”转眼又是两年。快到宴客的时候了,但是种子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于是富翁生气了,把种子从泥里挖出来,还是从前的样子。他越看越生气,就用全身的力气,往很远的地方一扔。⑤种子飞起来,像坐了飞机,最后掉在一片碧绿的麦田中。麦田里有个年轻的农夫,他看见种子掉下来,说:“呀,真是一粒可爱的种子!种上它吧。”就用锄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里边。他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自然,种那粒种子的地方也一样,样样都做到了。没几天,在埋那粒种子的地方,碧绿的像小指那样粗的嫩芽钻出来了。又过几天,一棵活像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梢上很快长了花苞,长到西瓜那样大,开花了。瓣是红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蕊是金黄的,数不清有多少根。由花瓣上,由花蕊里,一种新奇的浓郁的香味放出来,不管是谁,走近了,沾在身上就永远不散。⑥年轻的农夫还是照常工作,在田地里来来往往。乡村的人都来看这稀奇的花。回去的时候,脸上都挂着平和的微笑,满身都沾上了浓郁的香味。12.第②自然段中“这样一粒种子”指的是 。13.阅读文章,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14.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树 的特点。15.读完文章,奇奇和妙妙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奇奇:我觉得平和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用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妙妙:我觉得宽容、乐于分享的人就会得到好的结局,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宽容和乐于分享的人。【答案】12.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更美丽,并且有浓厚的香气的种子13.①白玉盆 ②特意雇了四个有名的花匠,专门经管这一粒种子③麦田 ④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14.小树 碧玉 颜色绿15.我认同奇奇的观点。国王和富翁对种子精心呵护,种子没有发芽,农夫随意地将种子埋进土里,种子却开花结果。这说明了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难以成功,因此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事情。【解析】1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中“世界上有一粒种子,凡是看见它的人,没一个不喜欢它。听说,要是把它种在土里,就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更美丽,并且有浓厚的香气”可知,“这样一粒种子”是指:种在土里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更美丽,并且有浓厚的香气的种子。1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自然段中“国王就叫人把这粒种子取来,种在一个白玉盆里。土是御花园里的,筛了又筛,总怕它还不够细。浇的水是用金缸盛着的,滤了又滤,总怕它还不够干净”可知,国王是把种子种到白玉盘里的;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富翁听见了,就到渔夫那里把种子买来,种在一个白金缸里。他特意雇了四个有名的花匠,专门经管这一粒种子。”可知,富翁的种植方法是:特意雇了四个有名的花匠,专门经管这一粒种子;结合第⑤自然段中“种子飞起来,像坐了飞机,最后掉在一片碧绿的麦田中。”“就用锄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里边。他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自然,种那粒种子的地方也一样,样样都做到了”可知,农夫把种子种到麦田里,种植的方法是: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结合第⑤自然段中“一棵活像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可知,句子把“小树”比作了“碧玉”,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小树和碧玉的颜色相似,突出了小树颜色绿的特点。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先表达出自己喜欢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同妙妙的观点。国王和富翁只想独占种子,但是农夫却将它分享给所有人,任何人都能看,都能闻。这说明我们懂得宽容,乐于分享,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五、(22-23三年级下·广州·期末)阅读短文,完成问题。狐狸和猴子①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②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③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④狐狸便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搭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只能一个一个过。⑤“让我走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⑥狐狸先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⑦“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⑧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⑨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⑩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16.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1)本文主要写狐狸过河拆桥,狡猾自私,没有好下场。( )(2)本文主要写猴子聪明能干,不再上狐狸的当。( )(3)本文主要写狐狸狡猾自私,猴子嘲讽狐狸“聪明反被聪明误”。( )17.读下面的句子,选一选句子中的“笑”是哪种笑。A.得意 B.友好 C.讥笑(1)“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2)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也回不来啦!”( )18.猴子为什么“一句话也没说,独自走了”?19.结合短文内容,按顺序进行复述。(1)狐狸和猴子都想吃桃子,但到不了河中央。(2)(3)狐狸一听回不来了,着急了,请求猴子帮忙。(4)【答案】16.(3)√17.A C18.因为狐狸狡猾自私,过河拆桥。19.狐狸和猴子架桥过河,狐狸为了独自吃桃子,过去后把桥毁掉了。 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分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本体中对故事内容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第三句,一二两句并不全面。17.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选出相应的内容即可。(1)本句话中的“笑”是哈哈地笑,指一种得意的笑。(2)本句话中的“笑”是笑了起来,是一种讥笑。1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判断,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可以得出猴子“一句话也没说,独自走了”是因为狐狸狡猾自私,过河拆桥。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五六七段,主要写了狐狸和猴子架桥过河,狐狸为了独自吃桃子,过去后把桥毁掉了。第四部分是文章最后一段话,主要写了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六、(21-22三年级下·重庆万州·期末)默读短文,回答问题。大狮子和小老鼠①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只小老鼠。他蹦蹦跳跳地穿过丛林和草坪,不想,一不留神竟然撞上了正在熟睡的大狮子的爪子,搅醒了大狮子的美梦。②可想而知,大狮子有多生气,他最讨厌午睡被打扰。大狮子“噌”地起身,一把就逮住了小老鼠。正当大狮子准备把小老鼠当成午后甜点一口吃掉之际,小老鼠开口哀求:“狮子先生,求求你饶我一命吧!我实在不是故意打扰您的午睡的。您若今日放我一条生路,我将一生对您心怀感恩,有朝一日,我定会帮助您,报答您的。”③听到这里,狮子满脸不屑地笑出声来:“哈哈哈,就凭你这小老鼠,怎么可能帮上我大狮子的忙!”不过,狮子转念一想:这小东西还算有心,再说了,他还不够塞牙缝呢,索性放他一条生路吧!就这样,狮子松开了手,放走了小老鼠。④本以为森林就这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读到这里,我预测作者接下来会写:可就在不久后的一天,当小老鼠再次路过那片丛林之时,他忽然听到了大狮子的咆哮声。小老鼠带着好奇,走近了些想探个究竟。⑤原来,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他正在那大网中徒劳挣扎呢。那网结实极了,任凭大狮子怎么撕扯也无济(jì)于事。⑥大狮子一阵阵地哀嚎。小老鼠躲在一旁,吓得不敢出声。当他正想要逃离这是非之地时,忽然间想起自己曾许诺过大狮子,如果放自己一条生路,必将帮助和回报他的。想到这里,小老鼠鼓起勇气,向那捕兽网跑去。 大狮子从洞里钻了出来。他们从此成了好朋友。⑦友情不是按高低贵贱来排位,而是用善与不善来衡量。20.当你读到第4自然段第1句话时,联系上文,你预测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内容?请写在短文旁边的方框里。21.小老鼠是怎么哀求大狮子放了自己的?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来。22.当小老鼠再次路过那片丛林时,他看到了什么?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来。2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自然段加点词语的意思。无济于事:24.面对困在网中哀嚎的大狮子,诚实守信的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在第6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最恰当的一句话写下来。26.借助示意图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按顺序复述。如果要复述上面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梳理内容呢?请补充下面的示意图。【答案】20.狮子会遇到危险,老鼠救了它21.狮子先生,求求你饶我一命吧!我实在不是故意打扰您的午睡的。您若今日放我一条生路,我将一生对您心怀感恩,有朝一日,我定会帮助您,报答您的。22.原来,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他正在那大网中徒劳挣扎呢。那网结实极了,任凭大狮子怎么撕扯也无济于事。23.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老虎撕扯不破大网。24.它用尖尖的牙齿,咬断一根根网绳,把网咬出一个大洞。25.友情不是按高低贵贱来排位,而是用善与不善来衡量。26.求饶,许诺报答大狮子被困在大网中【解析】20.本题考查预测故事内容的能力。要根据上文内容预测作者将会写的内容。上文写了小老鼠打扰了狮子的午睡,狮子想吃了老鼠,但是老鼠开口求饶,她允诺狮子有朝一日,它定会帮助狮子,报答狮子的,于是狮子放了老鼠。“本以为森林就这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表示转折,所以后面可能会写狮子遇到危险,而小老鼠救了狮子。21.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文章第②段写了老鼠向狮子求饶,它对狮子说:“狮子先生,求求你饶我一命吧!我实在不是故意打扰您的午睡的。您若今日放我一条生路,我将一生对您心怀感恩,有朝一日,我定会帮助您,报答您的。”2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文章第⑤段写了小老鼠再次路过那片丛林时,看见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正在挣扎。具体语句为:原来,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他正在那大网中徒劳挣扎呢。那网结实极了,任凭大狮子怎么撕扯也无济于事。2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在文中指无论狮子怎么挣扎,也不能撕破大网。24.本题考查补充故事内容的能力。故事首先写了小老鼠被狮子抓住后,允诺狮子有朝一日,它定会帮助狮子,报答狮子的,于是狮子放了老鼠。后来写了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无论它怎么挣扎,都逃不出来。小老鼠看见后,先是想逃离,后来它想起自己曾许诺过大狮子,如果放自己一条生路,必将帮助和回报他的。所以诚实守信的小老鼠肯定会咬断网绳救出狮子,将老鼠咬断网绳,救出狮子的过程写出来即可。25.本题考查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讲了大狮子放生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承诺一定会报答狮子,过了几天,狮子不小心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小老鼠用牙齿咬断网,最终救出了狮子,完成了自己的报恩。故事告诉我们友情不是按高低贵贱来排位,而是用善与不善来衡量。并不是只有强大的人才能帮助弱小的人,弱小的人有时也可以去帮助强大的人,只要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相互关爱,就能获得更多的朋友,解决更多的难题。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第①②③段写了小老鼠撞上了正在熟睡的大狮子的爪子,搅醒了大狮子的美梦,狮子非常生气,它想吃了老鼠。“狮子先生,求求你饶我一命吧!我实在不是故意打扰您的午睡的。您若今日放我一条生路,我将一生对您心怀感恩,有朝一日,我定会帮助您,报答您的。”写了老鼠向狮子求饶,许诺报答大狮子,狮子虽然不屑,但还是放了老鼠。文章第⑤⑥段“原来,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他正在那大网中徒劳挣扎呢。那网结实极了,任凭大狮子怎么撕扯也无济于事”写了狮子落入了猎人布的捕兽网,小老鼠勇敢地救了大狮子,于是大狮子和小老鼠成了好朋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