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少数民族民歌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少数民族民歌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资源简介

少数民族民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辽阔的草原》《牡丹汗》《酒歌》《歌唱美丽的家多》《夏蝉之歌》,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通过讨论、比较、演唱、归纳等方式初步探索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
3.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能通过讨论、比较、演唱、归纳等方式初步探索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图,分析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导入少数民族民歌欣赏课题。
(二)苗族民歌欣赏
1.苗族分布地域。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三省境内,大多居住于山区和丘陵地带。
2.欣赏苗族飞歌《登苗岭峰》。设:歌曲中哪一部分让你印象最深刻 能模仿下吗?
3.了解飞歌的特点。
声音高亢、气势恢宏;节奏自由;旋律悠扬起伏;可以尽气息延长演唱;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吶喊声。
4.聆听欣赏《歌唱美丽的家乡》,并尝试随乐跟唱前面片段,关注旋律里的特色音b3。
(三)侗族民歌欣赏
1.了解侗族相关情况。
侗族居住于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四省(自治区)广大地区。明代《赤雅》中记载:“侗亦獠类,不喜杀,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生动地描绘了古代t侗人弹侗族琵琶、吹芦笙、演唱侗歌的情景。
2.介绍侗族大歌。
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大歌的基础调式属自然五声羽调式。大歌基本上是两个声部,低声部是主要声部,由众人齐唱;高声部是派生的,由一人领唱或由多人轮流演唱。
侗族大歌分为四类:鼓楼大歌,最早、最基本的一种,以该曲产生的地方命名。内容以古代长篇叙事诗为主。声音大歌,以表现声音和曲调的美为主,旋律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流水、蝉鸣等。叙事大歌,叙事性合唱曲,内容多为神话、历史故事、英雄传奇等。童声大歌,为儿童歌队演唱的大歌,曲调活泼,音域不宽,歌词多为儿童游戏或传授知识的内容。
3.欣赏侗族大歌《夏蝉之歌》,设问:其属于哪一类侗族大歌
4.分析侗族大歌的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复调合唱歌曲;大歌基本上是两个声部,这是大歌的一个特点,也是侗族人民对民间合唱的一种创造;侗族大歌是中国最早发现、最早搬上舞台、最早在世界上演出并受到世界音乐界瞩目的一个歌种。
(四)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民歌欣赏
1.聆听欣赏《酒歌》《辽阔的草原》《牡丹汗》。设问:三首歌曲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特点
2.师生探讨交流三首乐曲的音乐表现特点。
3.老师小结。
《酒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藏族民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节奏规整,结构匀称,情绪热烈,曲调热情、婉转、流畅。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其旋律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牡丹汗》是一首流传于新疆伊犁一带的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婉转、深沉、忧伤,表达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思念之情。
小结全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