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课题 草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课前学习任务1.熟练背诵第一自然段,复习本课生字词。 2.试着练习主客联欢的场景。 3.回忆自己跟亲友惜别的场景。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并订正:绿毯、线条、柔美/衣裳、彩虹、马蹄/礼貌、举杯、微笑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组词语分别对应的是草原风光、喜迎远客和主客联欢三幅图画。 【学习任务二】结合画面,把握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三幅画面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呢?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中心句。 2.全班交流。 【学习任务三】研读课文,感受蒙汉情深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自学要求。你从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 呢?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相关语句,并进行批注。 2.全班交流。 (1)学习“喜迎远客图”。 ①研读重点词句。 迎接远客的有哪些人?他们的年龄、穿着是怎样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同胞的热情?想象喜迎远客时,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各是怎样的? ②联系课文内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主客联欢图”图。 ①研读重点词句。 哪些地方体现了主人的热情招待?面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是如何做的呢? ②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演一演。 主人们敬酒时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③回归本课目标1。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总结。 【学习任务四】联系生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1.完成本课目标2。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分别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经历过的与人惜别的经历,老师相机指导。 【学习任务五】主题概括 《草原》一文描述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不仅景色美,更感受到了人情美,讴歌了蒙汉同胞深厚的民族情谊。 【学习任务六】拓展延伸 配乐齐声朗诵诗歌,再一次感受草原的美景。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推荐的学习资源一、作者名家篇目推荐 《林海》《五月的青岛》 二、关于草原的古诗词 《寄刘驾》 唐 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 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 墙东又发数枝花。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课题 草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前学习任务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注出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2.查阅关于草原的歌曲、诗词、图片等,重点查阅呼伦贝尔大草原资料。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我会读。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目的地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自由练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 2.我会写。 指导学生观察汉字部件,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2.学生互动,交流汇报。“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 【学习任务三】欣赏“草原风光”,开启寻美之旅 1. 初读语段,寻景色之美。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2)学生互动,交流汇报。 (3)想象画面,感受美景。教师引导: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品味语句,寻境界之美。 (1)互动探究。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点拨。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3.着眼表达,寻语言之美。 (1)设身处地,畅谈感受。 教师提问:假如你身处这样美的境界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还原语段,领悟表达。 自由交流,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对比讨论,感受好处。 教师出示对比语段并提出问题: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4.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1)教师提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教师总结。 5.指导背诵。 教师出示要求:尝试依据下面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推荐的学习资源一、作者相关背景资料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 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 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勤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二、其他写景类阅读篇目推荐 《一朵淡紫色的小花》 《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索溪峪的“野”》 《青海高原一株柳》 《五花山》 《密西西比河风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草原》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 《草原》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