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儿化词和“莲蓬、衣裳”轻声词。3.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结合课文语句,明白谁是这位“了不起的画家”。4.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结合课文语句,明白谁是这位“了不起的画家”。2.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飞鸟在天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都有可爱的精灵。上节课我们一起与那伶俐可爱的小燕子感受春天的美好,这节课我们要接触到的精灵她生长在水中。宋朝的杨万里曾有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你便知道这位水中的小精灵是谁。(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你猜出她是谁了吗?生:荷花。二、初读课文师:是的,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荷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公园欣赏一下荷花吧。(一)初读课文(5分钟)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要求如下: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②标上自然段③把不理解的词语圈画起来④想一想,如果让你给文章起个题目,你会怎么起呢?2.完成初读任务①请同学分段朗读,读的过程中纠正读音,其中容易出错的有:小莲蓬(peng轻声) 花骨(gū一声)朵儿 饱胀 似(shì)的在纠正读音的过程中将这些读音写到黑板上,纠正结束以后,大家齐读巩固,巩固结束以后可以挑选学生读来检查。②文章一共有五个自然段。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按照先小组讨论解决,然后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进行提问解决。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有:“饱胀”。理解这个词语的方法可以用结合上下文和组词法来进行。师:首先我们来看,“饱胀”分开组词为什么?生:吃饱、胀肚子。师:你联想到了什么?生:吃饱的时候肚子鼓鼓的。师:这里说的是谁饱胀?生:荷花的花骨朵。师:荷花的花骨朵鼓鼓的,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含苞待放、含苞欲放。④换个题目师:作者这个题目好不好?生:好师:哪里好?生:直奔主题,点明了下文。师:但是我觉得不够生动,不够有趣。你能不能给文章换个生动有趣一点的题目?生:美丽的荷花(注意这个题目老师要引导一下有多少学生同样是这个题目,会有很多学生举手,虽然题目生动了,但是不够新颖)芬芳的荷花(评价:从气味上来起的题目)白荷花(评价:从颜色上入手来起题目)(此处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按照这几个方面去写题目。)(二)再读课文,把握结构师:自己再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什么,分几个部分。生:文章写了“我”去看荷花,“我”把自己想象成了荷花。师:哪几自然段写的是看荷花?生:1-3师:哪些部分写的是把自己想象成了荷花?生:4-5师:你看,作者写得多清楚,我们写事物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先写事物,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感受。三、生字讲解一般我会将课后生字词与书后面的词语总表结合补充,课后生字在词语表里面有组词,那就讲解这个字,让学生空书;课后生字在词语表里面没有组词,那就组词添加到词语表里,进行补充,作为平常作业的字词进行书写。第二课时一:阅读第一段,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荷花真香师:是的,未见其花,先嗅其香,谁来读,读出荷花的香甜。生读。师:作者用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开头,在我们作文里面是十分常见的。谁能模仿这个开头写一写桃花?生:中午,我到公园去玩儿,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我赶紧跑往桃花园。师:如果是写动物的呢?比如大象?生:今天,我来到了动物园,一进园就听到了大象的叫声,我赶紧往大象所在的地方跑去。师:很棒,记住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也许你会用到。二、感受荷花的美:师:这么清香的荷花,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追随叶圣陶的步伐去看一看这一池清香的荷花吧。要求:自己读2-3自然段,去感受荷花的美,画出那些打动你的句子,多读几遍。阅读结束后的交流:(一)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读完这句子以后想象到的画面,这画面一定是结合了五官感受的,你可以这样做:(以下只是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大家灵活运用)师:你喜欢哪个句子?来分享一下。生:我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生:因为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些荷叶比喻成碧绿的大圆盘,十分形象。师:很敏锐的观察力,请你读一读。除了这个比喻句,这句话里还有个词很好,谁和我一样观察到了?生:我觉得“挨挨挤挤”这个词用得很好。师: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挑选孩子们分享三个左右的句子,让孩子们在小组之间讨论分享)(二)想象画面——由整体到局部1.想象画面师:在作者眼里,这一池荷花是什么?生:是一幅活的画。师:再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去感受这幅画,尝试着在心中吹起一阵想象的风,让它活起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在这个画面里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说一说你脑海中的那幅画面,如果语言不够的话,还可以带上动作。学生分享,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和想象力如:生:我看到了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师:你用手摸一摸这花骨朵,觉得……;你用脸颊蹭一蹭,觉得……;你深深吸了一口气,觉得……;看,花中飞舞的是什么?3.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师,你会如何记录这美丽的活的荷花画呢?我们来演一演吧。①所有人演荷叶——提醒同学要演的像抓住挨挨挤挤这个词②选几个同学演荷花的几种形态③选一个同学当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幅画的记录是由整体到局部的特写,总结:我们写一些景物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先写第一眼看上去的整体感觉,然后再抓一些局部的特写镜头详细去写。(课后练笔布置这个作业写桃花)4.这幅活的画就印在我们的书上,让我们结合图片,再读这一自然段,感受白荷花各种各样的姿态吧。三、引导学生写作时带上感受(一)师:李商隐有一首很出名的诗《锦瑟》,其中一句很经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意思说的是庄周在做梦的时候梦到了自己变成了蝴蝶,梦中的景物过于真实导致庄周沉迷其中以至于他梦醒以后一时竟然分不清楚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于是有了这句:庄生晓梦迷蝴蝶。而此时叶圣陶也沉醉于这美景之中,置身这样的美景之中,他竟和庄周有了同样的感觉——生:他发现自己变成了荷花。师:是的,让我们一起同他梦游,游进这一池荷花,成为这白荷花中的一分子吧。自己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一会儿请你合上书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①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和想象力如:生:我看到了一只小鱼从我身边游过师:那是一只怎样的小鱼?它用尾巴给你挠挠痒,你觉得……或者:你还看到了哪些作者没有发现的呢?比如此时下雨了,你能(听到、感受到……)此时有一只小青蛙,它的背后跟着……(二)多美的梦呀。但美梦终有醒的时候。梦醒了,我又重归于这美景之中。我才发现——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总结:我们在写美景的时候也可以像叶圣陶这样将自己融入到景物之中,将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四、总结并布置练笔作业文章的思路很清晰,题目直奔主题,当然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在直奔主题的时候加修饰词,让它生动形象。作者开头开门见山,点明看在哪里看荷花。接着从整体到局部描写了荷花的美,生动且全面。最后融情于景,把自己想象成了荷花,充分感受这份美丽。如果让你写一种春天的花,比如杏花和桃花,你会写吗?仿照第二自然段,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用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写一写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