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医药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 课件(共23张PPT)-《医药物流实务》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医药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 课件(共23张PPT)-《医药物流实务》同步教学(劳动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五章
医药商品运输
01
第一节 运输概述
02
第二节 医药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
03
第三节 医药商品配送
04
实 训 药品运输作业
CONTENTS
目 录
02
医药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
一、医药商品
包装分类
1.按流通作用分类
(1)医药商品包装
指的是医药商品在生产结束后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为保持其质量和价值而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操作的技术处理。
(2)销售包装(即内包装、零售包装)
销售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销售,与药品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具有保护产品、美化产品和促进销售的作用。销售包装不仅仅要符合国家对药品包装物、包装材料等要求,而且还要符合消费者的购买理念。新颖美观、赏心悦目,符合医药商品的特点,便于识别和陈列以促进销售和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3)储运包装(即外包装)
储运包装是以储存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包装。通常是指内包装(或单元包装)外面的纸箱、桶以及其他包装物。储运包装具有保障药品的安全、避免破损、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
储运包装还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有明显清楚的运输储存标志,以便提示运输、装卸、堆码、分类、保管等要求。此外,危险品必须有国家标准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特殊管理的药品、外用药品、非处方药应有专用标志。
2.按技术要求分类
(1)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指将药品装入气密性包装容器,抽去容器内的空气,使密封后的容器内达到预定真空度的一种包装。
(2)充气包装。充气包装是指将药品、包装容器、材料灭菌后,用氮、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置换容器中原有空气的一种包装。
(3)无菌包装。无菌包装是指将药品、包装容器、材料灭菌后,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充填和密封的一种包装。
(4)条形包装。条形包装是指将一个或一组药片、胶囊之类的小型药品包封在两层连续的带状铝塑包装材料之间,热封并形成一粒一个单元的包装。
(5)喷雾包装。喷雾包装是指将液体或膏状药品装入带有阀门和推进剂的气密性包装容器中,当开启阀门时,药品在推进剂产生的压力作用下被喷射出来的一种包装。
(6)儿童安全包装。儿童安全包装是一种能够保护儿童安全的包装,其结构设计使大部分儿童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开启或难以取出一定数量的药品。
(7)危险品包装。危险品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或有辐射性。危险品包装应能控制温度、防潮、防止混杂、防震、防火以及将包装与防爆、灭火等急救措施相结合。
二、医药商品
包装材料
1.常用包装材料
(1)玻璃
玻璃具有能防潮、易密封、透明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等优点,但玻璃也有较重、易碎,可因受到水溶液的侵蚀而释放出碱性物质和不溶性脱片的缺点。《中国药典》规定安瓿、大输液瓶必须使用硬质中性玻璃,在盛装遇光易变质的药品时,应选用棕色玻璃制成的容器。
(2)塑料
塑料具有包装牢固、容易封口、色泽鲜艳、透明美观、重量轻、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因塑料在生产中常加入增塑剂、稳定剂、附加剂,直接与药品接触可能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以致药品质量发生变异。塑料还具有透气、透光、易吸附等缺点,这些缺点均可加速药品氧化变质的速度,引起药品变质。物流中使用的主要是塑料薄膜、气垫膜、塑料编织布做成的包装袋,主要适用于不易破碎、抗压类物品的包装。
(3)纸制品
纸制品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刷上防潮涂料后具有一定的防潮性能,包装体积可按需要而制造,具有回收使用的价值,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包装材料之一。但是纸制品强度低且易变形。物流中瓦楞纸纸箱应用较广泛。它由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板构成,价格便宜、重量轻、耐冲击,易于加工回收,方便储存运输。
(4)金属
常用的有黑铁皮、镀锌铁皮、马口铁、铝箔等。该类包装耐压、密封性能好,但是成本高。
(5)橡胶制品
主要用于瓶装医药商品的各种瓶塞,由于直接与药品接触,故要求具有非常好的生化稳定性及优良的密封性,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不因空气及湿气进入而导致医药商品变质。
(6)木材
木制包装是用天然生长的木材或人工制造的木材作为材料的包装容器。一般用来制作运输包装。由于消耗森林资源,正逐步被塑料等材料代替。
(7)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用塑料、纸、铝箔等进行多层复合而制成的包装材料。常用的有纸塑、铝箔聚乙烯、铝箔聚酯乙烯复合材料等。
2、包装用辅助材料
(1)黏合带
黏合带是在一面涂上压敏性结合剂或者两面涂胶的双面胶带,使用方便。黏合带有橡胶带、热敏带、黏结带三种。橡胶带遇水可直接溶解,黏结后完全固化,封口结实;热敏带经加热活化便产生黏结力,封口不易揭开且不易老化。
(2)胶带和捆扎带
胶带和捆扎带用于对包装进行捆扎加固。
(3)气垫膜
气垫膜是在两层塑料薄膜之间封入空气,在一面形成均匀连续的气泡,气泡的形状主要有圆筒形、半圆形和钟罩形。气垫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隔热性,不吸潮,耐腐蚀,加工性能好,易于制成各种形状,能热封,能吸收冲击能量,有优良的缓冲性能。但气泡易被压破或刺破,不适于包装重量较大、负荷集中、有锐利边缘或尖角的物品。
3.医药商品包装要素
(1)警示语
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上应加注警示语。处方药警示语一般为“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其包装上无专用标识。非处方药警示语一般为“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其包装上有椭圆形的OTC标识,甲类是红底白字,乙类是绿底白字。外用药品的包装上有红底白字的“外”字的四方形专用标识,无警示语。另外,药品、食品中含有兴奋剂目录所列禁用物质的,在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用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
(2)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后,在批准文件上规定的该药品的专有编号。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每一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一个特定的批准文号,其有效期为5年。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B、T、F)+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F代表药用辅料。
(3)药品生产批号
药品生产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每批药品均应有指定的生产批号,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能够判断该批药品生产时间的长短,便于销售、储存和使用,以防止久储变质。
(4)国家药品编码
国家药品编码是指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由计算机使用的表示特定信息的编码标识。
国家药品编码包括本位码、监管码和分类码。本位码是药品唯一的身份标识,用于国家药品注册信息管理,在药品包装上不体现;监管码用于药品监控追溯系统,直接体现于药品包装上,识读器可识读并反映相关产品信息;分类码用于医保、药品临床研究、药品供应及药品分类管理等,在药品包装上不体现。
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共14位,由药品国别码、药品类别码、药品本体码和校验码依次连接组成,不留空格。国家药品编码前2位药品国别码为“86”,代表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所有药品;第3位药品类别码为“9”,代表药品;第4到13位为药品本体码,本体码的前5位为药品企业标识,本体码的后5位为药品产品标识;最后一位为校验码。
(5)电子监管码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为药品提供身份验证、信息存储与采集、物流流向统计等信息服务所使用的电子标识。药品电子监管码是由20位数字加密编码,采用code128C一维条码和数字字符形式体现,支持自动识别设备及人眼识读。药品电子监管码分为一级药监码、二级药监码、三级药监码,分别用来标识最小销售包装药品、中间独立包装药品和外箱独立包装药品。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最大优点是一件一码。
三、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指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的总称。简单加工业活动包括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组配等。
比较对象 流通加工 生产加工
加工对象 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 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加工程度 简单加工,对生产加工的辅助及补充 复杂加工,完成加工大部分工作
加工单位 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 生产企业
加工目的 促进销售、维护质量、实现物流高效 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
2.流通加工的类型
(1)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
(2)为方便消费的省力的流通加工;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
(4)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7)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
(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
(9)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
3.流通加工的作用
(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2)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3)提高运输保管效率;
(4)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5)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