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课《匆匆》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书写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我们chì luǒ luǒ地来到这人世间,在kùn jìng中挣扎,在人生路口pái huái, 在深夜里tàn xī,终于我们成长了、成熟了,任时光在我们的脸上nuó yí、刻画,不再yǐn cánɡ这属于人生的痕迹。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赤裸(luǒ) 汗涔涔(cén) 优雅(yǎ) 徘徊(pái huí)B.枯萎(wěi) 蒸融(zhēng) 伶俐(líng) 遮挽(zhē wǎn)C.肩胛(jiǎ) 旋转(zhuàn) 萦绕(yíng) 泪潸潸(shān)D.鞠躬(jū) 刹那间(chà) 歉疚(jiū) 一摞碗(luó)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郁 缺泛 流落 妻凉 B.帐蓬 援救 寂莫 恐惧C.日厉 仪器 介意 处境 D.隔绝 远眺 缘故 防御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项是(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B.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5.读《匆匆》的开头和结尾,下面对其语言表达特点和好处说法错误的是( )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结尾: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A.开头使用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循环往复,并与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形成对比。B.开头直接、连续发问,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C.开头与结尾的问句遥相呼应,开头引发思考,结尾余味悠长,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D.结尾以问句结束,表明作者喜欢寻根究底,希望人们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三、填空题6.在翻阅书籍时,奇奇有两个字不太熟悉,请你用查字典的方法帮助他。①“涔”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读音是 。词语“头涔涔”的意思是 。②“潸”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读音是 。词语“泪潸潸”的意思是 。7.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1)确乎: (2)涔涔:(3)潸潸: (4)徘徊:8.照样子,写叠词。眼( ) 绿( ) 急( ) 乐( )汗( ) 白( ) 笑( ) 哭( )9.读句子,把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入括号内。(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10.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 的痕迹呢?我 来到这世界, 也将 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 啊?”作者连用问句,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像 ,我的日子 。”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八千多日子”比作 ,将“时间的流”比作 ,表现了作者 。(3)有关时光易逝的四字词语: 、 、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有“ , ”,诗句有“ , ”。四、语言表达11.按要求写句子。1.晓倩觉得自己一定要珍惜时间。(改为双重否定句)2.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3.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就只剩下悲伤难过了。(根据意思写两句古诗)五、信息匹配12.给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过去的日子如薄(bó báo)雾,被初阳蒸(zhēng zēng)融了。(2)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3)他便伶(lín líng)伶俐(lì nì)俐地从我身上跨过。(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suān shān)潸了。13.给句子中的加点词“徘徊”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2)他的成绩一直在七十分左右徘徊,总也上不去。( )(3)当我在路口徘徊时,好心的老奶奶给我指明了车站的方向。( )14.选词填空 著名 驰名1.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 )的乐曲。2.万里长城( )中外。微弱 虚弱3.讲台上的李老师脸色苍白,显得十分( )。4.在( )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六、现代文阅读阅读。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5.选文中第2自然段是按照( )顺序描写时间匆匆的。16.作者为什么说“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什么感情?17.选文中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 修辞方法。把 比作 , 比作 。表达了时间流逝 。18.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19.请你仿写第2自然段。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于是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生词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裸、困、徘徊、隐”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2.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徘徊(pái huí)——huái。B.读音正确。C. 旋转(zhuàn)——zhuǎn。D.一摞碗(luó)——luò。故选B。3.D【详解】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A.有误。缺泛——缺乏,妻凉——凄凉。B.有误。帐蓬——帐篷,寂莫——寂寞。C.有误。日厉——日历。4.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B.比喻。把八千多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C.排比。“……的时候”连用,构成了排比句。D.拟人。将“太阳”拟人化,赋予了人特有的特征——脚,挪移。5.D【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文章理解。D.作者最后以问句结束,希望引发人们的思考,但并不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因此更加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故选D。6. 氵 七/7 cén 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 氵 十二/12 shān 泪流不止,指哭泣的样子【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1)“涔”字左右结构,三点水,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氵”,再查去掉部首剩余的部分“岑”,共七画;涔:cén,本义指连续下雨,积水成涝。头涔涔: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2)“潸”字左右结构,三点水,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氵”,再查去掉部首剩余的部分,共12画;潸:shān,本义指流泪的样子。泪潸潸:指哭泣的样子,流了很多泪水。7. 确实。 汗流不止的样子。 流泪不止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注重日常的积累外,还可以运用一些词语解释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比如拆分组词法、抓关键字法、近义词反义词法等。(1)确乎:表示确实或的确。(2)涔涔:汗流浃背的。(3)潸潸:形容流泪不止的样子,可以用来描述人因为伤心、难过或感动而流泪的情景,通常带有悲伤或凄凉的情绪。(4)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8. 巴巴 油油 匆匆 呵呵 津津 茫茫 吟吟 啼啼【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结合例句可知,是仿写的词语形式是:ABB。如:眼睁睁、绿茸茸、急乎乎、乐滋滋、汗淋淋、白花花、哭兮兮等。9. 比喻 拟人 反问 设问【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1)结合句子可知,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结合句子可知,“他有脚啊”“挪移了”是把太阳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结合句子可知,句子运用了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故运用了反问的手法。(4)结合句子可知,这是一问一答,故运用了设问的手法。10. 何曾留着像游丝样 赤裸裸 转眼间 赤裸裸地回去 白白走这一遭 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表达出作者不甘虚度年华的态度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滴在时间的流里 比喻 针尖上的一滴水 大海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光阴似箭 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默写、描写手法的赏析、四字词语、名言及古诗的积累。(1)选自朱自清的课文《匆匆》,原文: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四个连串的问句,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直接表达出来,并牢牢地吸引住了读者。(2)选自朱自清的课文《匆匆》,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结合句子可知,句子把“八千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的流”比作了“大海”,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感。(3)积累与时光易逝的四字词语,如: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俗语,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意思是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11. 晓倩觉得自己不得不珍惜时间。 时间在学生努力的学习下,结成了优异的成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析】略12.(1)bó zhēng(2)jǐn (3)líng lì(4)shān【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1)薄:表示1.厚度小的(跟“厚”相对)。2.贫瘠;不肥沃。3.(感情)冷淡;不深厚。4.(味道)淡;不浓。读“báo”。表示1.微;少。2.苛刻;轻佻。3.减轻。4.轻视。5.迫近。6.义同“{薄}”(báo)。多用于合成词和成语。7.(Bó)姓。读“bó”。表示1.[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清凉香味,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供食品和化妆品工业用,还可以做药材。读“bò”。薄雾:bó wù,淡薄的雾气;霾。蒸融:zhēng róng,被初升的太阳热得融化,蒸发消融。(2)尽:1.完。2.达到极限。3.终结;结束。4.全部使出。5.竭力做到。6.死亡。7.所有的。8.副词。①皆;都;②光;只。读“jìn”。表示1.力求达到极限。2.介词。①引进范围的极限,表示不得超过;②表示把某些人或事物放在最先的位置上。3.副词。①用在方位词语前面,表示达到了最大限度,相当于“最”;②相当于“总是”“老是”。读“jǐn”。尽管:jǐn guǎn,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老是、总是;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3)伶伶俐俐:líng líng lì lì,(形)聪明而灵活。(4)泪潸潸:lèi shān shān,指哭泣的样子,流了很多泪水。13. ② ③ ①【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1)根据句中“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剩些什么”可知,说话人是迷茫的、犹豫不决的。“徘徊”比喻犹疑不决。故选②。(2)根据句中“他的成绩一直在七十分左右”“总也上不去”可知,他的成绩变化不大,可以推测这里的“徘徊”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故选③。(3)根据句中“我在路口”“好心的老奶奶给我指明了车站的方向”可知,“我”迷路了,在路口停留、来回地走。“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故选①。14. 著名 驰名 虚弱 微弱【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著名:着名、有名,出名,名声响亮。驰名:名声远扬、名声远播。更侧重于名声的传播。微弱:主要是体现声音大小。虚弱:主要是体现身体机能。15.时间 16.因为面对逝去的日子,作者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所以不禁流泪落汗。表达了作者对飞逝的时光感到紧张和无奈。 17. 比喻 我的日子 针尖大小的一滴水 时间 大海 很快 18.因为作者抓住了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细节当中能够体会到时间的流失,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形象化,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蕴含了深沉、真切的感情,因此,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19. 写作业 作业本上过去 打篮球 篮球框过去 玩电脑 键盘鼠标边悄悄溜走【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掌握。从“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可知,本段从早上、天黑突出时间的匆匆,按照时间顺序写时间的。1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以及情感的理解。从第①自然段“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知,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光阴虚度无所作为,不禁流泪流汗,表达作者感叹时光短暂,岁月易逝,为飞逝的时光感到紧张和无奈。1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把“自己的日子”比作“一滴水”,把“时间”比作“大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1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第①自然段“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和从第②自然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可知,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19.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从“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据此仿写即可。如: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于是在背历史知识的时候,日子从书上悄悄走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作业本上走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